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32篇
  免费   1603篇
  国内免费   2441篇
林业   2177篇
农学   1994篇
基础科学   1241篇
  2976篇
综合类   12960篇
农作物   1941篇
水产渔业   1243篇
畜牧兽医   4095篇
园艺   2067篇
植物保护   1282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505篇
  2022年   1189篇
  2021年   1258篇
  2020年   1160篇
  2019年   1167篇
  2018年   839篇
  2017年   1295篇
  2016年   915篇
  2015年   1355篇
  2014年   1469篇
  2013年   1756篇
  2012年   2296篇
  2011年   2456篇
  2010年   2268篇
  2009年   2048篇
  2008年   1924篇
  2007年   1727篇
  2006年   1435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719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7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探究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PY-1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omopara viticola的抑制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PY-1发酵滤液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的影响,检测PY-1的活性物质种类,并测定其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PY-1发酵滤液能够导致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和孢子囊梗出现褶皱、破裂和畸形,进而使其丧失侵染功能。PY-1菌株代谢产物中包含几丁质酶、蛋白酶、嗜铁素、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氰化氢、吲哚乙酸,不含纤维素酶。PY-1菌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发酵原液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中期防效可达到89.17%以上,末期防效达86.28%以上,比52.5%噁唑菌酮·霜脲氰2 000倍液的防效略低,但显著高于58%甲霜·锰锌1 000倍液的防效;PY-1菌株发酵液稀释700倍后对葡萄霜霉病的末期防效与甲霜锰锌1 000倍液防效相当。表明PY-1菌株具有研制防治葡萄霜霉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适宜的气候要素是保障东北春玉米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依据温、光、水气候要素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温度、日照和降水适宜度模型,引入有效降水提高模型精度,再基于有效降水和实际降水将三种气候要素耦合建立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Ⅰ和模型Ⅱ,并利用1994—2013年有效气象、物候数据和2003—2010年像元尺度大田玉米生长状况时序遥感监测信息对海伦和泰来两个典型东北农业台站进行模型测试检验,将最适用模型应用于东北三省玉米典型种植区以估算2008与2009年25个站点不同生育期各气候要素适宜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有效降水的模型Ⅰ”所估算的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NDVI、EVI的相关系数(0.58、0.29)均优于“基于实际降水的模型Ⅱ”(0.52、0.18),融合有效降水信息的模型Ⅰ更能有效捕获气候要素对春玉米生长胁迫现象。应用结果显示,模型Ⅰ估算的2008和2009年东北春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67和0.56,与该地区2008年春玉米实际产量高于2009年表现一致;两年间东北三省春玉米各气候要素适宜度总体表现为温度>日照>有效降水;辽宁与吉林的温度、有效...  相似文献   
73.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转基因植物可以将其所表达的基因产物以残体或根分泌物的形式释放到土壤中,并因此而有选择地影响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这种变化往往是不确定且短暂的。研究表明,与试验地土壤性质、气象因子和施肥、灌水、施药等农作措施相比,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存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4.
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棉花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选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净化剂,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浓度的呋虫胺(0.01、0.05和0.5mg/kg)在棉花植株、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107.5%,变异系数为3.3%~10.3%,定量限(LOQ)分别为4.81、3.41和2.26μg/kg。呋虫胺在棉花植株上的消解动态表明,呋虫胺在河南省和山东省两地棉花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d和1.2d。  相似文献   
75.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戊唑醇(tebuconazole,TEB)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应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TEB-MIP/F-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对新型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考察了新型传感器对戊唑醇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戊唑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特异性;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相较于其他结构类似的三唑类化合物(如苯醚甲环唑),TEB-MIP/F-CNTs/GCE对戊唑醇表现出高效的识别能力,具有专一性和强选择性,且在C_(TEB)≤2.0×10~(-6)mol/L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与C_(TEB)存在定量关系;数据模拟分析得到传感器的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_1(CPE_1(R_2(CPE_2(R_3)))),计算各电极/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中各元件参数,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传感器检测戊唑醇的传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三唑类农药残留仿生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6.
通过浸果处理,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采后芒果的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200和300 mg/L的苯醚甲环唑处理后,经常温(25℃)和低温(13℃)贮藏的芒果均表现出发病率降低、好果率增加、转黄时间被推迟及果实失重率下降的现象;处理组芒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V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表明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芒果保鲜处理,除可明显延长芒果贮藏时间并提高贮藏保鲜效果外,还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其中,200 mg/L浓度处理的芒果防腐保鲜效果显著好于300 mg/L的处理。  相似文献   
77.
水银行制度实施的关键环节是确定水权在转让和交易过程中的价格。文中基于ANP模型/熵权法,提出一种在水银行制度下进行水权交易综合定价的新构思。基本思路是:基于成本核算定价法、供求定价法和收益现值定价法建立定价指标体系,运用ANP模型,通过DEMATEL方法改进内部依赖矩阵,得到水权交易定价各个因素的权重,并用熵权法对权重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各定价方法的综合权重并求得水权交易价格。这一方法综合考虑各定价方法的特点,避免定价过程中的局限性,从整体上为最终确定水权交易价格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8.
选择克百威、丙硫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3种杀虫剂作为种衣剂有效杀虫成分,每种杀虫剂设置1%、2%、3%、…10%共10种浓度梯度,春天播种期进行玉米包衣播种,20 d后调查苗期植株的根长、根数、叶数和株高,验证3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安全性。结果表明:在10%浓度以下,3种杀虫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玉米苗期生长均未产生药害,植株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79.
以石泉县研究区678个表层(0-20cm)土壤样品微量营养元素(Fe2O3、Mn、Zn、Cu、Mo、B)的实测含量为对象,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平均值,Mn平均值低于区域背景值,但相差不大.趋势效应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80.
杂交稻稻瘟菌致病菌系的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栽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2号上的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菌系由多个生理小种群组成,其中以ZB、ZC群小种为主。用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接种汕优2号和汕优63的结果表明:ZB群小种对汕优2号的致病频率最高,为100%,而不同生理小种群对汕优63的致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为75%。致使这两个杂交稻组合丧失抗性的菌株来自四川省发病多年的常规稻、雄性不育系和早熟杂交稻组合。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