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17篇 |
免费 | 555篇 |
国内免费 | 159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62篇 |
农学 | 2170篇 |
基础科学 | 1445篇 |
2410篇 | |
综合类 | 3698篇 |
农作物 | 687篇 |
水产渔业 | 436篇 |
畜牧兽医 | 1799篇 |
园艺 | 385篇 |
植物保护 | 9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400篇 |
2021年 | 582篇 |
2020年 | 540篇 |
2019年 | 526篇 |
2018年 | 363篇 |
2017年 | 447篇 |
2016年 | 540篇 |
2015年 | 601篇 |
2014年 | 563篇 |
2013年 | 651篇 |
2012年 | 824篇 |
2011年 | 923篇 |
2010年 | 866篇 |
2009年 | 787篇 |
2008年 | 738篇 |
2007年 | 759篇 |
2006年 | 699篇 |
2005年 | 619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19篇 |
2001年 | 221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376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295篇 |
1996年 | 258篇 |
1995年 | 238篇 |
1994年 | 217篇 |
1993年 | 193篇 |
1992年 | 163篇 |
1991年 | 109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93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
荷斯坦育肥牛日粮中添加50g碳酸氢钠,观察增重效果,试验期50d。结果表明,试验组牛头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8.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3.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成因的基础上,对生物改良和利用撂荒地的大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封育一灌溉和建植入工草是改良与利用盐渍化撂荒化撂荒地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在柴达木盆地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 相似文献
34.
短周期间歇光照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日龄时,肉服仔鸡由接近全日制光照改变为1h光照,3h黑暗的短周期简歇光照。结果表明,短周期间歇光照的肉仔鸡饲料报酬和饲料利用率提高,氮平衡试验表明,增加肉用仔鸡的光周期,粪氮分泌量减少,饲料氮在鸡体内的沉积增加,而饲料氮的摄入量并未增加,因而使得饲料氮的利用率和到提高。 相似文献
35.
36.
VP1蛋白是口蹄疫病毒(FMDV)的主要结构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以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为探究VP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筛选出其最佳体外表达系统,使用Visual Gene Developer、CodonW、GraphPad Prism等软件,对VP1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同时将VP1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大肠杆菌、毕赤酵母、昆虫杆状病毒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作了比较。结果显示,VP1基因的CAI为0.21,ENC为55.43,GC3S为65.26%,表明该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较弱并且密码子偏好以G/C碱基结尾。结合VP1基因与各表达系统密码子使用频率比值,发现其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频率比值差异最小且CAI最大,因此推断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FMDV VP1基因最适体外表达系统。本研究为FMDV亚单位疫苗研制等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7.
2020年10月,宁夏盐池县、利通区、平罗县发生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组织成立督导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座谈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发病、溯源和追踪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认为此次疫情是由调入纯种荷斯坦育成奶牛引起的。因及时采取了封锁疫点、控制移动、扑杀、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杀灭蚊蝇、免疫等综合处置措施,疫情扩散风险较低。此次疫情警示,要强化牛只及其产品的调运监管,加强疫情排查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38.
39.
文章对饲料粗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加入双氧水作为消解催化剂,并且针对不同粗蛋白含量的样品同时做了国标方法和改进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得出,加入2 ml 30%的H2O2及半量混合催化剂消解的检测方法能够大大的提高效率,减少投入成本,节约资源,检测结果亦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40.
2000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我县营子、七贤等乡镇发生一种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的急性奶牛疾病,以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贫血为主要特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奶牛环形泰勒焦虫(T.annulata)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从6月上旬开始陆续发病,发病率达25%,其中死亡2头。该病以一胎母牛多发。经调查,多为带犊由外地购进,本地饲喂时间不足一年。检查牛体,能发现吸饱血或未吸饱血的豆粒大或米粒大牛蜱。2临床症状病牛初期体温上升高达41℃,稽留热。肩前和鼠蹊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