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3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751篇
林业   622篇
农学   492篇
基础科学   410篇
  785篇
综合类   4013篇
农作物   544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1331篇
园艺   627篇
植物保护   37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不同太阳能干燥装置制备新疆杏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一种适宜制备新疆杏干的太阳能干燥装置.[方法]采用新疆赛买提杏作为试验原料,以自然摊晒为对照,对比研究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单体干燥装置和温室集热干燥装置,两种太阳能干燥装置性能的日平均变化规律及杏在不同干燥装置中的水分、失重率、干燥速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每天14:00时,太阳辐照强度和日平均温度达最高,日平均湿度达最低,太阳能单体干燥装置的日平均温度为49℃,分别较温室干燥装置、自然摊晒高出3、12℃;杏在单体干燥装置中的水分变化最快,由起初的77.3;降至31.7;,失重率变化显著于温室干燥装置和自然摊晒,干燥速率是温室装置和自然摊晒的的1.3倍、1.5倍,干燥周期为8~10d,分别较温室干燥装置和自然摊晒提高了27;、30;,感官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太阳能单体干燥装置干燥效果明显优于温室干燥装置和自然摊晒,干燥周期短,感官品质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3种不同生长势(优势木、中庸木、被压木)杉木的胸径、树高生长数据,利用ForStat的生长曲线模拟杉木的胸径模型和树高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生长曲线是分析杉木胸径和树高的适宜生长曲线;3种不同生长势的杉木胸径生长曲线和树高生长曲线均呈“S”状曲线,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一维波动方程行波解的形式,通过变量替换.再引入双曲正切函数作为独立变量并利用其独特的微分关系给变换,将扩散方程简化为常微分方程.由此得出它的解.此解可做为物理学中’非线性方程的实例.尽管不是所有的非线性波动方程都百丁以用此法来处理.但它缩短了线性和非线性波动理论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94.
在孟津黄河漫滩的河岸带上开展了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自然降雨情况下,河岸林地转变成农耕地前后降雨地表径流产流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河岸滩区具有较强的土壤人渗能力,径流产流的次降雨量临界值为20mm;滩区径流系数相对偏小:耕地平均3.5%,林地平均2.0%;在耕地开垦初期,由于雨滴的直接溅蚀,表土存在“板结”现象,径流系数增加较为明显。河岸滩区的降雨径流呈弱碱性(pH=8.0—9.5),且盐分含量偏高;耕地径流和林地径流水质的差异表现在耕地径流具有较低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含量;由于耕地的径流产生量明显大于林地,耕地径流的污染物(土壤颗粒物、有机物、总氮和总磷)产生总量约是林地径流的1.5-3.0倍。土壤翻动后的首次降雨通常会引起耕地较平时5—10倍的土壤颗粒物和总磷流失。林改耕后,径流颗粒物和总磷含量较参照耕地平均增加3倍,成为滨河漫滩农田开垦初期的应首要控制的污染物。河岸滩区在河岸缓冲、屏障和面源污染物削减方面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因此在河岸滩区的开发进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原生河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995.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沟蚀是导致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开展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的意义,分析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国外和国内黄土高原沟蚀研究的差距,进而介绍了近年来对东北黑土区5个典型流域侵蚀沟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初步成果,包括沟蚀的分布、形态特征和侵蚀沟迅速发育的原因,提出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的防治对策,肯定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有效控制草地退化,保护生物资源,保持"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在希拉穆仁草原典型地带进行不同材料覆盖的土壤蒸发实验,并以恢复生态学为指导思想,研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草、砾石覆盖均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相比对照而言,整个蒸发过程中,干草覆盖比砾石更能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997.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给退耕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陕北地区的志丹县和子洲县进行了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退耕对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农、林、牧产值及构成比,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从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年度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做社会效益对比分析,对两县退耕还林成果的保持与区域发展提出建议,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8.
60Coγ辐射对木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0Coγ为辐射源,采用不同剂量率(50~500 Gy/h)辐照木槿休眠种子,对辐照后种子进行播种观察。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低于200 Gy时促进种子发芽,低于100 Gy时能提高幼苗成活率;辐照剂量大于200 Gy时抑制发芽,并导致真叶和侧根难以形成,直至幼苗死亡。剂量率对辐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得出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为目的进行辐照时的剂量以50~100 Gy为宜,以促进变异为目的进行辐照时剂量以100~200 Gy为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构建含赤霉酸诱导的富含半胱氨酸蛋白基因(gcgas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材料:手掌参。方法:设计带有EcoR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的引物,分别对gcgasa基因编码区全长及信号肽缺失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将目标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采用SDS-PAGE、Western-blotting、电镜超薄切片技术检测外源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对于水溶性蛋白,采用Ni2+-NTA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手段纯化。结果: 含有信号肽的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周质空间中以包含体形式存在,而信号肽缺失的片段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经Ni2+-NTA纯化可获得目的蛋白。结论:首次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了水溶性的gcgasa蛋白,为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筛选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高温新品系,该实验以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为基础群,先期建立了16个全同胞家系,并在第2、8、22、36日对各家系的生长进行了监测,在稚贝期分别挑选了3组壳长较长和3组壳长较短家系进行了半致死温度试验与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家系6、14在稚贝期的成活率显著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