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8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752篇
林业   622篇
农学   492篇
基础科学   410篇
  785篇
综合类   4013篇
农作物   544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1331篇
园艺   627篇
植物保护   37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122.
以纯化的重组赤羽病病毒核衣壳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血清特异性核衣壳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初步组装成便于现地使用的试剂盒。经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抗原包被量为每孔1μg(100μL),样品稀释度为1:100,兔抗牛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8000。经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应用初步研制的间接ELISA试剂盒和微量中和试验法分别对云南省的89份、内蒙古的100份牛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以中和试验为参照,经统计学处理,得出检测临界值分别为0.411和0.303,2种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72.7%(56/77)和91.4%(85/93)。试剂盒在37℃保存3d,对敏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纤维体是指某些厌氧细菌和真菌产生的降解纤维素的多酶复合体,它能够将纤维素和微生物细胞连接起来,进而实现对纤维素的高效降解。纤维体首先是在嗜热纤维梭菌上发现并被提出。目前,纤维体的研究已成为瘤胃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纤维体概念的提出过程、纤维体存在的证据、纤维体作用的分子基础和功能以及瘤胃微生物纤维体类似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4.
胚胎移植也称为受精卵移植,是将一头良种母牛配种后的早期胚胎用冲洗子宫的方法取出,或是经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另一头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母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俗称“借腹怀胎”或“人工受胎”。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而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胚胎移植基地是用黄牛  相似文献   
125.
生防菌株Men-myco-93-63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防链霉菌Men-myco-93-63进行了摇瓶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7.5,500ml三角瓶装液100ml,摇床转速200r/min为最适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在优化的培养条件基础上进行了摇瓶中代谢情况的测定,并在摇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30L发酵罐试验,为进一步发酵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6.
不同方法测定反刍动物饲料NDF、ADF和木质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传统抽滤、ANKOM滤袋和CAU滤袋技术测定16种反刍动物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PL,高锰酸钾法)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大部分饲料的NDF、ADF和PL含量间没有差异(P>0.05),但在测定谷物性饲料NDF含量时,ANKOM滤袋技术测定值明显低于其他2种方法(P<0.05);在测定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时,CAU滤袋测定的NDF值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P<0.05)。3种方法测定的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0~0.996),其中2个滤袋技术测定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R2=0.992~0.996);2个滤袋技术测定值的变异系数(CV=2.20%~3.96%)均小于传统抽滤(CV=3.21%~4.91%)。  相似文献   
127.
经RT-PCR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PFV/Restock/1/34(H7N1)1.7kbHA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中并测序。在去除编码HA信号肽的核苷酸序列后,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筛选到重组质粒命名为pBlueBacHisH7HA,测序正确后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Bac-N-Blue^TM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挑取蓝色蚀斑,经三轮蚀斑纯化,获得数株重组杆状病毒rpBlueHisH7HA。提取重组病毒DNA,经PCR证明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血凝实验、SDS-PAGE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HA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HFive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128.
细菌载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重组DNA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是以细菌为活载体的疫苗,即将所需的编码病原菌特异性抗原的DNA 片段插入减毒的病原菌或者共生菌中,以递呈表达所编码的抗原,以期达到预防一种或多种疾病的作用.细菌载体疫苗是新型疫苗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主要对卡介苗、志贺菌和乳酸杆菌等细菌载体疫苗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9.
白灵菇15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白灵菇4号菌株和10号菌株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手掌形,柄较短,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达48.26%。  相似文献   
130.
类黄酮在草甘膦诱导的苦荞膜脂过氧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草甘膦对苦荞类黄酮次生代谢的影响及类黄酮与草甘膦作用下膜脂过氧化伤害的关系,以探讨植物类黄酮代谢的意义及在草甘膦伤害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分别用浓度为0.1、0.3、1mmoL/L的草甘膦处理苦荞幼苗,苦荞类黄酮代谢受到明显抑制,处理3天时类黄酮含量比对照分别下降58.1%、65.8%和76.5%。草甘膦处理导致苦荞膜脂过氧化加剧,0.1mmoL/L草甘膦处理使苦荞相对电导率增加275.4%、丙二醛(MDA)含量增加134.1%、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增加121.7%,且随草甘膦浓度升高而增加幅度加大,说明草甘膦伤害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0.3mmoL/L草甘膦处理后再用0.1mmoL/L类黄酮物质芦丁处理,电解质外渗下降34.2%,MDA含量下降51.1%,O2^-产生下降33.9%,明显减轻了草甘膦的伤害,这说明草甘膦作用下类黄酮含量的下降与草甘膦对苦荞组织伤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