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53篇
  免费   1146篇
  国内免费   2778篇
林业   6317篇
农学   4769篇
基础科学   2205篇
  6431篇
综合类   9425篇
农作物   3484篇
水产渔业   2770篇
畜牧兽医   4570篇
园艺   2202篇
植物保护   3304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981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934篇
  2018年   3330篇
  2017年   3669篇
  2016年   1995篇
  2015年   1191篇
  2014年   1221篇
  2013年   1425篇
  2012年   2636篇
  2011年   3887篇
  2010年   3878篇
  2009年   2745篇
  2008年   2877篇
  2007年   3097篇
  2006年   1458篇
  2005年   1241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665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560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66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6篇
  1968年   4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中林美荷杨具有生长速度快、扦插成活率高及木材材质好等优点,因而倍受欢迎,是西部大开发重点推广的绿化造林树种。为提高该树种的耐盐性,充分适应西北广大地区干旱盐碱地,将小麦耐盐基因TaNHX2导入中林美荷杨基因组中,以提高其的耐盐性。采用叶片和叶柄作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TaNHX2导入中林美荷杨基因组中,对所获得的杨树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TaNHX2基因多以单拷贝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转基因幼苗经过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中林美荷杨耐盐株系的获得为该树种绿化造林的推广和丰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94.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对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文献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3—2013年际间茶树栽培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分别采用年际、期刊源、关键词、文献传播与扩散(被引频次、下载量)、基金资助状况5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共获取有效文献284篇,其中期刊载文251篇,分布于93种期刊;年际载文量分布不均衡,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以关键词频次、文献传播与扩散状况分析得出的关注内容基本涵盖了当前茶树栽培领域的研究热点;期刊载文的基金资助比例与研究性论文占比均较低,分别为13.94%和40.24%。综上,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评价了当前国内茶树栽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吨田宝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旱地小麦起身期和挑旗期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的试验。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吨田宝,促进了拔节期根系发育,减缓成熟期根系衰老,增加拔节期、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随浓度大主要通过提高穗数提高产量;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促进有效穗数的形成,随浓度增大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起身期、挑旗期配合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增加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产量,增产幅度达5.8%~10%。总之,起身期和挑旗期以1:1,浓度为每公顷750 mL/225 kg水喷施吨田宝显著提高穗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6.
研究刺山柑提取物(CSE)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为改善微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将正常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CSE 1.25、2.5、5 mg/(10g·天)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灌胃7天。用WX-6微循环显微仪分别于末次给药后六个时间点即0.5、1.0、1.5、2.0、2.5、3.0 h于给药前耳廓相同部位测量耳廓微循环微动脉、微静脉血管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的数目。与空白组比较,CSE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耳廓微血管管径及毛细血管开放数目(P0.05),增强作用与作用时间及剂量成正相关,以CSE高剂量更为显著。CSE对正常小鼠微循环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为揭示隆回县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该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及与影响其分布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pH等因素。结果表明:(1)隆回县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变幅为5.37~84.64 g/kg,变异系数为28.09%,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21.09%,空间分布上呈现从北向南增加趋势。(2)不同乡镇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6个主产乡镇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属较高水平,且处于中等及低变异。(3)不同植烟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红壤和黄壤的有机质含量属适宜水平,其他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属较高水平。(4)不同土壤质地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2.03~34.21 g/kg。(5)不同pH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随pH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且pH>7.0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8.
为筛选适用于施氏鲟养殖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以3种复方中草药为材料,开展其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饲喂35天。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清、肝、脾、肾等组织,对各组织中补体(C3、C4)含量、溶菌酶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施氏鲟血清中C3、C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复方三组C3、C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三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一、二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脾中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复方一、复方三组血清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脾中NOS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3种复方中草药组施氏鲟成活率均升高。因此,自组复方三能有效增强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一种适用于施氏鲟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在不同温度储藏条件下,优质稻的糊化温度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在储藏6个月的条件下,优质稻糊化温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是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优质稻糊化温度变化极显著.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条件下,上、中层优质稻糊化温度均低于常温储藏条件下的糊化温度,下层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随储藏温度不同变化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下层的粮温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因此可以得出,采用控温技术可以影响每层粮温,从而影响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温度与上层糊化温度呈显著性相关,对中层糊化温度有影响.采用控温可使下层粮温变化趋势接近一致,因此下层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随储藏温度不同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Organic farming requires cultivars that are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this low input cropping system. Hence, organic farmers and scientists joined in a participatory breeding approach to develop region-specific genotypes of spring faba bean for organic conditions in Germany. A set of 49 genotypes with contrasting degrees of heterozygosity and heterogeneity was used in field trials across five locations in Germany during 3 years 2004, 2005 and 2006. The material involved 18 inbred lines, their 18 polycross progenies, one blend of inbred lines, one blend of polycross progenies, one blend of hybrids and ten checks. Inbred lines are uniform, thus giving the option to be specifically adapted; whereas the polycross progenies and synthetics (Syn-1; predicted from the inbred lines and polycross progenies performance) are partly heterogeneous and heterozygous, thus giving the option to evolve. Agronomic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and a “personal appreciation” score of the material was assigned to each genotype by each partner. This personal appreciation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iotic and abiotic constraints faced by the crop in each location and by the expected grain yield of the genotypes. Uniformity was apparently appreciated by organic farmers. In all locations, the highest yielding inbred line yielded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predicted highest yielding synthetic. However, this slight disadvantage of the synthetic is very likely to disappear if the synthetic (Syn-1) is propagated during successiv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