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2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460篇
林业   473篇
农学   507篇
基础科学   369篇
  585篇
综合类   1598篇
农作物   277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663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RT-PCR扩增含有XhoI/EcoRI酶切位点的Sirt1片段,克隆、测序后,构建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Sirt1、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最后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经脂质体介导重组体pEGFP-N1-Sirt1可成功转染293细胞;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SDS-PAGE证明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kD.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rt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柑橘冠层施药沉积量分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农作物冠层施药沉积量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低、网络模型参数量大且运算速度慢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SPP-Net-Inception-v4模型。该模型通过构建稀疏网络结构平衡各个模型子网间的计算量,利用3个Inception模块生成施药沉积量在柑橘冠层热红外图像的稠密有效特征数据;在模型的卷积层与全连接层间创新性接入空间金字塔池化网络(Spatial Pyramid Pooling Network, SPP-Net),进行一次历遍提取热红外图像特征信息,再通过空间池化操作融合3种池化方式提取的多尺度特征,实现柑橘冠层热红外图像施药沉积量表现特征的提取与融合。搭建多环境因素自主控制试验环境,模拟无人机低空采集柑橘冠层热红外图像,应用3个分类模型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PP-Net-Inception-v4模型与Inception-v4和ResNet-152两种模型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1.58%和3.26%,模型训练完成冻结后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大小分别降低13%和24%,表明SPP-Net-Inception-v4模型在降低模型规模的基础上,提高了柑橘树冠层施药沉积量分类的准确率,可为精准农业航空中无人机植保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综述鱼腥草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追踪、民间调查收集、现场调查、基地建设等方法,对鱼腥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用途广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应进一步加强鱼腥草的基础研究,研制现代中药剂型及开发多用途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74.
不同鱼腥草生物特性及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鱼腥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观察,特别对鱼腥草的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收集鱼腥草种质资源23个,进行种植保存;并建立30多亩生产示范基地。结果:不同种源鱼腥草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地上茎叶产量以11号处理最高干品产量达0.93kg/m^2,比最低的10号处理0.38kg/m^2高144.74%。地下根鲜产量以处理4最高达5.5kg/m^2,比最低的17号处理1.7kg/m^2高223.53%;通过对23个种源地上干品产量、地下根鲜品产量统计比较结果,可选用11号、17号、16号等作为售茎叶为主的药用栽培品种,3号、4号、13号等作为售鲜根为主的菜用栽培品种。在栽培地上套种吊瓜可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75.
为测定花生中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s,LOXs;EC 1.13.11.12)活性,本研究在已有作物脂肪氧化酶LOX3 β-胡萝卜素耦合比色法基础上进行优化,建立了花生LOX3活力定量测定方法,确定最适取样量8mg,最适测定时间为反应开始后10~70s。利用该方法研究214份花生种质资源的LOX3活性分布,表明材料间酶活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中LOX3活力高低差异明显的24份材料进行扩繁,并在自然条件下进行18个月仓储试验,结果表明,花生LOX3活力与其种子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84,P<0.01), 高LOX3活力花生种子储藏寿命也较长。该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脂肪氧化酶与花生种子储藏特性的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6.
邻烯丙基苯酚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的形成及苹果腐烂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光学显微观察表明:用50μg/mL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菌丝伸长缓慢,分支间距缩短,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电镜观察表明:经邻烯丙基苯酚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内液泡增多,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增厚,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内质网处泡囊增多。  相似文献   
77.
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6,自引:10,他引:66  
 分析了 5 12 9份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样品HMW GS的组成情况 ,其中地方品种 345 9份、育成品种(系 ) 16 70份。这些材料作为初级核心种质基本代表了保存在国家长期库中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覆盖了中国小麦栽培的 10大生态区。总体来看 ,在Glu A1、Glu B1和Glu D13个位点上的主要等位变异分别为null、7+8和 2 +12。育成品种中 1、7+9、14 +15、5 +10和 5 +12亚基 (对 )的频率比地方品种有很大的提高。在Glu 1位点上 ,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丰富度差异甚微 ,但育成品种的遗传离散度指数却显著高于地方品种。在 3个位点中 ,Glu B1位点的多样性最丰富 ,其次为Glu D1位点 ,Glu A1位点的多样性最差。从生态区来讲 ,地方品种变异类型最丰富的 3个大区是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选育品种最丰富的 4个大区是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由于广泛的引种、杂交、选择以及亲本选配中的偏爱 ,造成许多生态区遗传离散度指数高低与遗传丰富度出现相矛盾的现象 ,这点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材料中表现尤为突出。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析表明 ,现代引种和杂交育种使我国小麦品种“群体”遗传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78.
以IGFBP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对秦川牛及其利秦杂种牛群体共计114头个体IGFBP3位点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秦川牛(Q)及其利秦牛(LQ)群体IGFBP3基因座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6667/0.3333和0.6829/0.3171;从位点间杂合度(He)来看,LQ>QQ;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QQ>LQ位点间Shannon信息熵SQQ>LQ位点间多态信息含量PICQQ>LQ  相似文献   
79.
结核病与布鲁氏杆菌病都是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结核病病人近6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约25万人,是单一病菌引起死亡最多的传染病。仅1998年第三季度新疆结核病发现人数为 4 794人,由此可见,此病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威胁。而布鲁氏杆菌病同样是人畜共患的全身性传染病,且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相同,由于人类的结核和畜禽结核有较强的相互交叉感染性,结合我地区实施“放心肉、放心奶”跨世纪“牧业工程”,我们于2000年春、秋两季对哈密市郊区的500余头奶牛…  相似文献   
80.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pesticide formulation, and pesticide concentration on the contact angle of pesticide droplets on rice leaf surfaces we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tact angles of droplets on the leaf surface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As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contact angle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reaching a minimum value at 25°C. With a gradual increase in humidity, the contact angl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a maximum at 100% humidity. Final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both the formul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pesticid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tact angle of droplets on rice leaf surfaces. The experiments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pesticide formul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contact angle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