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4篇
  免费   995篇
  国内免费   926篇
林业   817篇
农学   981篇
基础科学   569篇
  1255篇
综合类   3904篇
农作物   675篇
水产渔业   524篇
畜牧兽医   1838篇
园艺   639篇
植物保护   60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539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858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大赖草是改良小麦的重要近缘植物,目前已育成多个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和代换系,然而对大赖草染色体的光合效应和对产量性状的效应却研究较少。因此,了解大赖草染色体的效应,对进一步利用大赖草外源基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光合仪测定和产量性状调查,对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代换系和亲本中国春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0个异染色体系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普通小麦中国春,但多数差异不显著。大赖草E染色体具有增加水分利用效率的正向效应。大赖草E、J染色体能够提高小麦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明确云南地方稻资源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有效利用云南地方稻资源改良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云南12个地州69个县区的406份云南地方稻资源进行籼粳属性分析,通过计算云南地方稻资源在39个InDel位点上的籼粳基因频率,确定其籼粳类型;并对倒伏性、芒长、颖尖色、谷粒形状、株高、穗颈长、穗长、有效穗数、剑叶长、剑叶宽、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结实率、谷粒长和谷粒宽等18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406份云南地方稻资源中有303份籼型稻(典型籼稻、籼稻和偏籼),占74.63%,其中典型籼稻77份、籼稻214份、偏籼12份;中间型资源11份,占2.71%;粳型稻(典型粳稻、粳稻和偏粳)有92份,占22.66%,其中典型粳稻36份、粳稻54份、偏粳2份.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型基因频率与穗颈长、谷粒宽、芒长、穎尖色、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和谷粒形状等11个表型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其中与谷粒宽(r=0.374)的正相关性最高,与谷粒形状(r=-0.429)的负相关性最高.[结论]云南地方稻资源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InDel分子指数法所划分的7种籼粳类型在406份资源中均有出现,且其籼粳属性的分化与多个表型性状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尤其与谷粒宽(极显著正相关)和谷粒形状(极显著负相关)的相关性最高.因此,利用云南地方稻资源进行籼、粳稻定向改良及选育时应综合考虑谷粒宽和谷粒形状2个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953.
通过有效的检测,及时解决虫害或机械造成的损伤,从而减轻果品之间病虫害的传播,同时还需要对残次品进行处一定理,以确保成本的有效降低,达到全面提高我国果品的品质,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果品分级技术的落实现状以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54.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学空间,给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机遇。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把握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引入慕课教学和O2O模式教学,对新媒体时代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5.
瑞香狼毒根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活性跟踪的方法,对瑞香狼毒(StellerachameajasmeL.)根的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作了进一步分离,从其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活性成分β-谷甾醇;从其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3种活性成分,即伞形花内酯、瑞香亭和狼毒色原酮.  相似文献   
956.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葵花籽中28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梅  侯雪  郭灵安 《农药学学报》2016,18(1):93-100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葵花籽中咯菌腈、氯氰菊酯、异丙甲草胺等2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固相萃取(SPE)净化,GCMS/MS测定,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及固相萃取净化可有效排除大部分干扰成分;在0.01~0.5 mg/L范围内,28种农药的峰面积与对应的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4;在50、100和200 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各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4%~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9.5% (n=5)之间,定量限在0.2~7.6 μg/kg之间。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可用于监测葵花籽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957.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刍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要求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工作必须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对此,北京市延庆县水资源局拟在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的基础上建设综合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综合实验室和水土保持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区及黄土地貌侵蚀沟道原始侵蚀类型展示区、侵蚀沟道治理与维护措施示范区、坡面径流监测区、北方植物引种实验示范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生态治理区、生态能源应用示范区和生态修复区8个小区。  相似文献   
958.
为了揭示粳稻株高及其组成因素的遗传规律,利用来源相同但株高有明显差异的高、中,矮3类材料组配了中秆×矮秆、中秆×高秆2个杂交组合,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F2单世代分离分析方法对株高及其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并估算了有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两组合的株高以及中秆×矮秆的倒3节间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且中秆×矮秆的株高和倒3节间的两主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两组合的倒1节间、倒2节间、倒4节间以及中秆×高秆的倒3节间均表现为无主基因数量性状.中秆×矮秆节间个数的遗传基本符合13:3的分离,表明其可能受2对表现抑制作用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59.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后24 h,POD活性均显著降低;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后6 h,其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32.9%;各浓度氧乐果处理后144 h,GR活性均显著降低。而用25、50和100 mg/L的吡虫啉处理小麦幼苗后144 h内,只有50 mg/L处理组在12 h时的POD活性比对照升高了65.0%。杀虫剂对小麦幼苗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960.
为了研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及安全性,通过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法净化,建立了香蕉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及其降解产物壬基酚(NP)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并对流动相、监测离子和校正曲线等进行了优化和探讨。结果表明:在5~40 μ g/kg添加水平范围内,NPnEO及NP的添加回收率在75%~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2%~9.6%之间;NPnEO的检出限在0.005~0.04 μ g/kg之间,NP的检出限(LOD)为0.5 μ g/kg;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符合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