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13篇 |
免费 | 1192篇 |
国内免费 | 16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6篇 |
农学 | 1626篇 |
基础科学 | 903篇 |
2191篇 | |
综合类 | 9100篇 |
农作物 | 1247篇 |
水产渔业 | 934篇 |
畜牧兽医 | 2866篇 |
园艺 | 1279篇 |
植物保护 | 8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322篇 |
2022年 | 694篇 |
2021年 | 821篇 |
2020年 | 716篇 |
2019年 | 707篇 |
2018年 | 505篇 |
2017年 | 830篇 |
2016年 | 614篇 |
2015年 | 874篇 |
2014年 | 889篇 |
2013年 | 1124篇 |
2012年 | 1664篇 |
2011年 | 1710篇 |
2010年 | 1551篇 |
2009年 | 1442篇 |
2008年 | 1355篇 |
2007年 | 1449篇 |
2006年 | 1223篇 |
2005年 | 995篇 |
2004年 | 617篇 |
2003年 | 399篇 |
2002年 | 445篇 |
2001年 | 394篇 |
2000年 | 335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研究外源亚精胺对镉胁迫下杞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通过不同浓度(0、10、20、30、40 mg·L~(-1))的Cd2+胁迫处理,探明Cd2+对杞柳的半抑制浓度;研究在半抑制浓度下施用外源亚精胺(0、0.1、0.2、0.4、0.8、1.6 mmol·L~(-1))对镉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镉胁迫对杞柳的半抑制浓度为24.50 mg·L~(-1);施用外源亚精胺可以有效缓解镉胁迫对杞柳生长的抑制作用,外源亚精胺处理相对生长率较对照增加44.97%~102.76%,过氧化氢含量下降54.08%~67.39%;其中0.4 mmol·L~(-1)亚精胺处理下相对生长率、根系节点数、连接数、分叉数的增长幅度均为最高,分别增加102.76%、50.33%、25.20%和25.42%,其总蛋白含量上升43.43%,产生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与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下降46.35%和67.39%。研究表明,喷施亚精胺能有效缓解杞柳幼苗镉胁迫,其最佳施用浓度为0.4 mmol·L~(-1)。 相似文献
993.
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水分的相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研究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技术,通过硬脉冲回波序列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 sequence)测量水稻种子横向弛豫时间T2,根据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异区分种子内部的水分相态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T2反演谱横向弛豫时间T2长短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存在结合水、自由水2种水分状态,同时可区分出内层水、中层水、外层水3种水分分层;二者均能通过回归方程合理的估测水稻在浸种过程中种子的吸水率情况;通过T2反演谱信号幅值大小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的种子总水含量不断上升,但由于判定依据及划分方式的不同,二者在水分的流动方式上略显差异。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的水分变化进行了直观的揭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种子水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根际是养分进入作物系统的门户,也是土壤-根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微域。根际界面过程决定了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有效性,最终影响了氮磷养分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近年来,国内外在揭示农田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不同界面的养分转化、吸收和运输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影响土壤氮磷转化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因子;研究了丛枝菌根系统形成的信号机制及其对氮磷吸收的基因调控机制;从信号网络、根系质子分泌和根构型的角度系统揭示了作物根系应对根际环境氮磷养分供应的形态和生理响应机制。未来针对根际氮磷高效利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土壤-根系-微生物不同界面的协同机制和调控原理,在根际微域和土壤团聚体尺度开展微生物食物网及其关键功能微生物分布格局和演替规律的研究;揭示根构型对根系–微生物协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养分缺乏条件下根内质子分泌和关键转运蛋白对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调控机制;针对粮食作物,研究根系-微生物对话中已知信号物质(如独脚金内酯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新的信号物质(小RNA)的网络作用机制及其对多养分协同代谢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气候、土壤、作物类型区,提出提高氮磷利用效率的根际生物调控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5.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试验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选用7日龄健康雏鸭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灌胃与试验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Ⅱ组、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mg/kg剂量给Ⅱ组、Ⅲ组雏鸭灌胃AFB1一次,连续投药21d,试验期间给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d,检测雏鸭肝功能部分血清指标。结果显示,Ⅱ组、Ⅲ组雏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Y-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血清总蛋白(TP)与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Ⅱ组比较,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Ⅲ组雏鸭各项血清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肝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996.
本试验通过研究精氨酸(Arg)对低出生重(LBW)哺乳仔猪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Arg改善LBW哺乳仔猪生长发育的可能机制。试验选取体况接近、产期一致和胎次相近的初产母猪所产仔猪,4日龄时,选取20头LBW[体重(1.16±0.08)kg]和10头正常出生重(NBW)[体重(2.07±0.10)kg]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比例一致的原则分为NBW组(饲喂基础饲粮)、LBW组(饲喂基础饲粮)和LBW+Arg组(基础饲粮补充1%Arg)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人工乳饲养21 d。在第22天,屠宰并收集所有试验猪的血清与肝脏样品,检测生长性能、氧化还原状态与线粒体功能指标。结果表明:1)与NBW仔猪相比,LBW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干物质摄入量(ADMI)显著降低(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脏环氧化酶(COX)Ⅰ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肝脏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mRNA表达量有下调的趋势(P=0.089);2)饲粮补充Arg显著提高LBW仔猪末重、ADG和ADMI(P<0.05),显著提高血清CAT活性和肝脏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显著提高肝脏ATP含量(P<0.05),显著上调肝脏GPx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mRNA表达量(P<0.05),并且有上调肝脏CAT(P=0.056)、COXⅣ(P=0.063)和OPA1(P=0.087)mRNA表达量的趋势。以上研究表明,LBW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受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饲粮补充1%Arg显著提高LBW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LBW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97.
998.
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问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 ,低海拔地区由于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而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未表现出明显规律性 ,高海拔地区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黄山松种群空间格局均呈集群分布 ,且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黄山松种群生长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施用猪粪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磷素积累的影响,本研究在水稻施肥量N 180kg/hm~2,N∶P_2O_5∶K_2O=3∶1∶2.5情况下,比较施用化肥(NPK)、70%化肥配施30%猪粪(F7M3)、50%化肥配施50%猪粪(F5M5)、30%化肥配施70%猪粪(F3M7)的稻穗不同部位籽粒含磷量。结果发现,化肥配施猪粪肥能有效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与稻穗含磷量的下降,但猪粪肥配施与NPK处理的水稻籽粒吸磷量无明显差异;与NPK处理相比,猪粪肥配施可以显著降低一次枝梗与穗上部二次枝梗含磷量,并能有效降低不同穗位的籽粒含磷量。故猪粪肥能有效影响稻穗不同部位的磷含量,猪粪肥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00.
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表现,综合开展农村居民点质量评价、全面改善质量障碍要素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优化农村要素配置的基础。该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从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居环境品质相互协调的视角界定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内涵并构建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变异系数修正的弹性系数法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等偏高,人居环境品质和农村居民点利用综合质量则中等偏低。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类型表现为中等质量主导、高质量次之、低质量偏少,对应着从脱钩F弱型、脱钩T弱型、正向挂钩F强型、负向挂钩F弱型、正向挂钩T强型、负向挂钩T弱型、正向挂钩T-F同强型、负向挂钩T-F同弱型的村庄数量依次降低。3)平谷区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的障碍要素主要体现在规模强度、空间布局、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4个维度,从高质量到低质量利用类型,障碍因素数量增多、作用程度逐渐增大。4)平谷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