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35篇
  免费   8870篇
  国内免费   15226篇
林业   11569篇
农学   9024篇
基础科学   8016篇
  16386篇
综合类   78772篇
农作物   11301篇
水产渔业   7057篇
畜牧兽医   25064篇
园艺   12342篇
植物保护   7600篇
  2024年   1354篇
  2023年   3341篇
  2022年   7620篇
  2021年   7525篇
  2020年   6999篇
  2019年   6794篇
  2018年   4968篇
  2017年   7682篇
  2016年   5175篇
  2015年   7754篇
  2014年   8335篇
  2013年   9812篇
  2012年   13575篇
  2011年   14231篇
  2010年   13604篇
  2009年   12090篇
  2008年   11699篇
  2007年   10759篇
  2006年   8920篇
  2005年   7007篇
  2004年   4291篇
  2003年   2833篇
  2002年   3139篇
  2001年   2930篇
  2000年   2462篇
  1999年   956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1篇
  1956年   50篇
  1955年   3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ear rot,FER)抗性鉴定的影响,选取高抗×高抗、高抗×高感、高感×高感组合各3份,2022年在北京顺义和河南新乡分别用针刺果穗注射法与双牙签法在玉米吐丝后5、10、15 d进行接种。结果表明,吐丝后5、10和15 d接种,针刺果穗注射法分别比双牙签法的平均病情严重度高6.3%、3.9%和1.8%;吐丝后5 d接种,不同组合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吐丝后10 d和15 d接种,不同组合使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牙签法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5 d接种;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10~15 d接种。  相似文献   
82.
在河南省鹤壁和原阳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CK)、种肥同播(T1)、5叶期一次性施肥(T2)和10叶期一次性施肥(T3),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夏玉米包膜尿素1∶1配施普通尿素适宜的一次性施肥时期。结果表明,鹤壁和原阳T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 700 kg/hm2和10 945 kg/hm2,但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T3处理分别提高14.2%和10.9%;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25.1%和1.6%~21.2%。不同生育期T1处理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达最高。鹤壁和原阳T1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5.2%和35.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14.7个百分点和3.2~13.6个百分点;氮素积累量较其他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3.8%~34.5%和14.5%~41.5%。T1处理土壤氮素依存率低于T2和T3处理。综上,种肥同播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叶片SAPD值和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速率,降低了土壤氮依存率,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实现了夏玉米高产和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83.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农业种质资源又被称为“种业芯片”。因此,引进、创制和丰富种质资源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通过人工诱变是种质资源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0.67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花粉,构建1 650个株系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生育期、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叶色、轴色、育性等多个农艺性状突变体,表型变异率约为9.6%。结果表明,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代表性材料有Z330、Z641和Z1433等,可供用于选育矮秆、低穗位、耐密植、抗倒伏型新品种;Z636、Z848和Z930等新种质材料可用于测配或改良玉米穗型、粒型、轴色、粒色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84.
利用4 434个SNP标记对4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类群研究。采用Admixture软件对自交系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采用Treebest软件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47份自交系分为6个类群,分别为瑞德群、兰卡斯特群、塘四平头群、PB群、旅大红骨群和自330亚群。10个自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为PB×塘四平头和瑞德×塘四平头,均为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85.
以20份早熟欧美血缘自交系为供试材料,9份SS群自交系为母本、11份NSS群自交系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自交系DNF342、DNLM18、东407、东409和东401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优良,东304和东503株高、穗位高一般配合力优良,有利于降低杂交组合株高和穗位高。杂交组合东407×东601、东409×DNF342、东502×DN4206、东409×东305、东407×DN4206和东401×东601产量对照优势较强,可用于新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并联混合动力飞机牵引车的动力系统结构及工作模式,对目前主要的两种并联混合动力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详细阐述了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控制系统在模拟工况测试试验中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7.
大型复杂机械节点导入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有限元软件在大型复杂机构建模和划分网格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节点导入有限元建模法。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节点布局图,并提取源坐标数据,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同时完成网格划分,并成功地将此建模方法应用于大型振动筛的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建模方法使计算和存储大为简便,可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8.
粳稻品种间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5个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3带的有无,70×103、60×103、57×103、37×103~39×103、22×103~23×103、13×103 、10×103带染色的深浅, 35×103带迁移的速率,及57×103位置带的数量这4种蛋白谱带变异,共鉴别出19种蛋白图谱类型.品种间蛋白谱带相似系数范围在0.75~1.00之间,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94处明显地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3组:第1组为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第2组为15个高贮藏蛋白含量的品种;其他92个品种为第3组,占供试品种的80%.除了中熟中粳生态型与高直链淀粉含量组有关联外,依据熟期划分的生态型与依据贮藏蛋白聚类分析划分的组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  相似文献   
89.
棉蚜对吡虫啉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菁  韩召军 《农药学学报》2007,9(3):257-262
用吡虫啉对棉蚜进行室内抗性筛选,用药处理25次后抗性是筛选前的20.03倍;2007年对田间棉蚜进行抗性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差异显著,江苏南京种群最为敏感,河南安阳、山东泰安和北京地区棉蚜与之相比,抗性分别为2.21、7.63和9.53倍;抗、感品系解毒酶活力分析发现,抗性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很少(比活力1.12倍),但酯酶活力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活力1.71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抗、感品系中对吡虫啉均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磷酸三苯酯(TPP)和增效醚(PBO)虽然在敏感品系中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较小(SR 1.24和1.29),但在抗性品系中的增效作用显著增高(SR 2.13和1.74);此外还发现,吡虫啉处理可提高棉蚜群体的酯酶活力。由此认为,棉蚜至少具有对吡虫啉产生中等水平抗性的风险,其抗性可能是由于棉蚜的酯酶和P450单加氧酶的解毒能力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90.
[目的]活菌型酸奶具有肠道保健功能主要得益于其中的活性乳酸菌,但在产品运输、货架期内活性乳酸菌会快速死亡,直接限制了酸奶健康功效的发挥。[方法]引入细胞微囊化和复合生物防腐剂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芯材和囊材,构建了适用于活性乳酸菌的微囊包埋体系,并采用复合生物抑菌剂对酸奶体系进行微生物质控,通过添加酸奶稳定剂强化酸奶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实现在常温环境下活菌数的大幅提高。[结果]实现产品在常温30℃环境下保存30天,活性乳酸菌含量能达到初始含量的53.6%,微囊外微生物浓度为0,酸奶质地未有任何变化,脂肪上浮厚度为0.5 mm;风味评分8分以上,占比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