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093篇 |
免费 | 8374篇 |
国内免费 | 142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615篇 |
农学 | 8055篇 |
基础科学 | 7487篇 |
15339篇 | |
综合类 | 75821篇 |
农作物 | 10795篇 |
水产渔业 | 6552篇 |
畜牧兽医 | 23932篇 |
园艺 | 12026篇 |
植物保护 | 7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1篇 |
2023年 | 3211篇 |
2022年 | 7376篇 |
2021年 | 7214篇 |
2020年 | 6678篇 |
2019年 | 6521篇 |
2018年 | 4733篇 |
2017年 | 7388篇 |
2016年 | 4889篇 |
2015年 | 7427篇 |
2014年 | 7923篇 |
2013年 | 9406篇 |
2012年 | 13055篇 |
2011年 | 13617篇 |
2010年 | 13057篇 |
2009年 | 11650篇 |
2008年 | 11266篇 |
2007年 | 10435篇 |
2006年 | 8580篇 |
2005年 | 6658篇 |
2004年 | 4092篇 |
2003年 | 2546篇 |
2002年 | 2672篇 |
2001年 | 2485篇 |
2000年 | 2206篇 |
1999年 | 787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1年 | 23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0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49篇 |
1955年 | 32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盐酸克伦特罗在羊主要脏器中残留量消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盐酸克伦特罗在休药期肉羊眼睛、心脏、肾脏、肺脏、脾脏等组织中的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选择24头体重为(30±5)kg健康肉羊进行试验,在饲料中添加50 μg/kg盐酸克伦特罗,连续饲喂35 d后休药,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检测休药期肉羊组织中克伦特罗含量,研究其残留量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肉羊眼睛中有高浓度的盐酸克伦特罗残留且其在肝脏中消除较慢;停药第14天眼睛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浓度仍为42.42~63.48 μg/kg,脾脏中盐酸克伦特罗消除速度是最快的;停药3 d时,检测不到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量(低于检出限0.07 μg/kg),故眼睛可用作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在肉羊生产上非法使用的靶标。 相似文献
952.
953.
云南大额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云南大额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对大额牛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总数据产出>3Gb)、分析、组装,共获得13546196个环境基因标签(EGTs)。在微生物分析时随机选用了10387566个EGTs(占总EGTs的76.68%)与NCBI的NR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进行物种注释。结果显示,在分析的EGTs中,主要由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生菌域及部分不能确定域归属的未知微生物构成,其中微生物主要属于10个门,94%的EGTs属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最高,分别占总细菌的48%和42%。大额牛瘤胃中主要的纤维降解细菌为黄化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分别占总细菌的1.60%、1.20%、0.86%和0.52%。本研究结果表明EGTs技术可用于分析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解释微生物群落功能,对研究特殊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4.
本试验建立了鱼腥草、柴胡、维生素C、盐酸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0.75%三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 3.0)-甲醇-乙腈(50:45:5)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采集范围为190~400 nm,记录色谱图波长242 nm,柱温25℃,进样量10 μL。地塞米松磷酸钠质量浓度在10.0~200.0 mg/L内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在鱼腥草、柴胡、维生素C、盐酸林可霉素、黄芪多糖等注射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7.54%和1.14%、101.59%和0.19%、100.92%和0.92%、99.82%和0.73%、100.08%和0.62%。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鱼腥草等5种注射液中非法添加地塞米松磷钠的检查。 相似文献
955.
轮状病毒是引起幼龄动物和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采集北京某猪场腹泻发病仔猪肠内容物,将其接种MA104细胞,分离得到一株能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病毒。对分离毒株进行胶体金、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VP4、VP6和VP7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猪A群轮状病毒。按照A群轮状病毒的最新分类方法,确定该分离株VP4、VP6和VP7基因的基因型分别为P[13]型、I5型和G11型。因此,将该分离株命名为Rotavirus A pig/China/BJ/2015/G11P[13]。 相似文献
956.
本试验旨在探讨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饲粮分为低(7.5%)、中(10.5%)和高(13.5%)3个蛋白质水平。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5.63±3.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即中蛋白质饲粮组(对照组)、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2 d低蛋白质饲粮—2 d高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2 d高蛋白质饲粮—2 d低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预试期16 d,正试期12 d。通过全收粪尿法、嘌呤衍生物法和同位素灌注法测定山羊氮代谢、内源尿素氮循环以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增加(P<0.05),粪氮、尿氮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沉积氮/摄入氮显著降低(P<0.05),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量显著降低(P<0.05);2)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后,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进入尿中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返回鸟氨酸循环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用于再合成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 相似文献
957.
为探讨饲喂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玉米(Zea mays)青贮与单纯饲喂玉米秸秆相比,对育成母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相近,健康的育成母羊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不同种类粗饲料日粮,精粗比为40:60。结果表明:与粗饲料单纯为玉米秸秆(100%)相比,苜蓿干草(50%)+羊草(50%)组日增重提高11.11%,饲料转化效率不明显,增收也不明显;苜蓿干草(33.3%)+玉米青贮(33.3%)+羊草(33.3%)组日增重可提高30.72%,饲料转化效率提高 18.16%,每天每只增收0.54 元;苜蓿干草(50%)+玉米青贮(50%)组日增重可提高83.01%,饲料转化效率提高 40.74%,每天每只增收可达1.91 元。表明,饲喂苜蓿干草(50%)+玉米青贮(50%)时,育成母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效益都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958.
单播与混播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 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以及它们混播(分别记作G-G,L-L,G-L)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播时,无芒雀麦对氮肥的响应较敏感,施入氮肥显著地提高无芒雀麦的生物量(P<0.05),而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播时,无芒雀麦对有效氮的竞争胜过紫花苜蓿,施氮能显著地增加混播中无芒雀麦牧草的生物量(P<0.05),间接地抑制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发展。2)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总生物量介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之间,却高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的平均值。3)无芒雀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在混播时显著高于单播(P<0.05)。相反,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单播显著高于混播(P<0.05)。这说明在混播系统中,无芒雀麦混播效应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混播效应表现为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处于动态的消长中,这种变化通过土壤无机氮的水平来调控。 相似文献
959.
国内外关于蝙蝠消化道细菌的研究极少,为研究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胃肠道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对普氏蹄蝠胃肠道内的细菌进行分离,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及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鉴定细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普氏蹄蝠胃肠道中存在的菌群隶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摩根菌属(Morganella)、哈夫尼菌属(Hafinia)、Gibbsibela、Lysini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Raoultella、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共11个属。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据了绝对优势,普氏蹄蝠胃内可培养的细菌数量大约为3.8×10~8 CFU/mL~7.2×10~8 CFU/mL,肠道可培养的细菌数量约8.6×10~8 CFU/mL~1.3×10~(10)CFU/mL。普氏蹄蝠胃肠道中的细菌大多为人类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其结果为普氏蹄蝠胃肠道细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人与蝙蝠共患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60.
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小鼠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小花棘豆主要有毒成分———总生物碱对动物机体内氧自由基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小白鼠血浆、肝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以及脂质氧化代谢终末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攻毒组肝、脑中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中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与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攻毒组脑、血浆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肝脏中的MDA含量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小花棘豆主要有毒成分能显著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提高MDA的含量,并能诱发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