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94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56篇
  102篇
综合类   753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246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究人工鱼礁建设对周边海域潮流场和水交换产生的影响,基于Mike21HD潮流模型,对莱州湾芙蓉岛西侧人工鱼礁建设前后周边海域潮流场和水交换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鱼礁建设前,涨急时,从平面分布上,鱼礁区东西向流速呈增加趋势,南北向流速呈递减趋势;从垂向分布上,流速变化:底层>中层>表层,底层流速最大增加量8.6cm·s-1、最大减小量4.3cm·s-1,增加量大于1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303m,减小量大于1cm·s-1的区域距鱼礁区最远距离为574m。落急时,平面流速变化趋势与涨急时基本一致;垂向分布上,底层流速最大增加量7.9cm·s-1,最大减小量3.6cm·s-1,增加量大于1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271m,减小量大于1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333m。鱼礁建设后周边海域水交换率增加约0.1%。人工鱼礁投放后,只改变了礁区局部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对湾内其他海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2.
为探索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福建沿海季节性养殖的可行性,于2018年11月开展了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南移福州海域养殖试验。试养海胆分为大(壳径3 cm)和小(壳径1 cm)两种规格。采用当地现有的鲍养殖海域和设施,定期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经过6个月的养殖,福州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达(55.90±2.63)mm,体质量(56.30±6.92)g,性腺指数15.02%±1.5%,海胆生殖腺发育处于成熟前期(Ⅲ期),性腺质量良好,且显著高于大连同期养殖的大规格海胆壳径(46.56±3.88)mm和体质量(39.07±5.05)g(P<0.05)。同时,福州养殖的小规格海胆壳径达(40.97±0.87)mm,体质量(23.18±0.37)g,性腺指数9.64%±1.00%。试养结果表明,冬春季中间球海胆可在福建沿海开展季节性养殖,采用现有海上设施和养殖笼,投喂鲜活大型藻类,海胆的生长速度显著优于同期大连养殖。中间球海胆福建沿海南移养殖是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3.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基础组饲料中添加0 mg/kg(对照组)、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抗菌肽,投喂平均体重为(0.8±0.1 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抗菌肽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9.10%、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8.76%(P<0.05),降低饲料系数12.5%(P<0.05),而添加400 mg/kg、500 mg/kg抗菌肽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各处理组在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上无显著差异;300 mg/kg、400 mg/kg抗菌肽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400 mg/kg抗菌肽组的溶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400 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量建议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54.
为优化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的方法,完善育苗体系,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材料,采用传统标准的水稻育秧盘进行油菜毯状苗育苗,设置了在试验基质中拌入不同量硫酸铵的处理,通过测定油菜苗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器官干重,研究了硫酸铵在不同用量对油菜毯状苗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试验基质中硫酸铵最佳用量范围为每盘4.37~4.62 g,这一用量条件下可显著增加存苗数、出叶数、绿叶数和单株叶面积,且干物质积累最多,最有利于毯苗移栽后返青活棵。  相似文献   
5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四个油菜品种在机械收获过程中各部位损失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油菜品种机械收获损失主要发生在脱粒和清选过程中,占总损失量的80%左右;抗裂角性强的油菜品种可减少自然脱落和割台的损失,但增加了脱粒过程的损失;高产品种虽然机械化收获的损失量最高,但总收获损失率却最低。  相似文献   
56.
为满足快速无损的大米产地确证需求,采集吉林省梅河口市水稻主产区及松原、大安、辉南等其他水稻产区共990个大米样本的高光谱图像(400~1 000 n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多层感知机(MLP)、极限学习机(ELM)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OS-ELM)算法,分别基于全波段高光谱数据以及经多维尺度分析(MDS)方法降维后的数据建立产地确证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全波段高光谱数据的OS-ELM模型分类性能最好,准确率达到98.3%。经MDS处理后,输入的数据变量减少了96.6%,MDS-OS-ELM模型准确率稳定在97.4%。对三种模型的训练时间进行对比分析,OS-ELM训练时间明显优于MLP,在分批次获取数据时训练时间优于ELM。为大米产地确证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油菜籽粒中钾素积累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期测定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籽粒的钾素含量,研究了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1)籽粒含钾率前期较高,随着籽粒的充实逐渐减小。(2)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63**~0.9981**)。(3)前期钾素积累的持续时间最长,约占55%;中期K素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也最大,均在50%以上,前期积累比例略少于40%,后期13%左右。(4)施用K肥籽粒K素积累时间和最终积累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8.
甘蓝型油菜氮素吸收利用的杂种优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85个F1杂种,研究了产量、氮素吸收总量(TNA)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优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的评价指标,以Hm和Hb的显著差异出现率作为一个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产量的Hm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87.06%;Hb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60.00%,表明产量的离中亲优势值比超优亲优势强。TNA的Hm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40.00%;Hb正向显著组合数为18个,占杂种总数的21.18%。NUEg的Hm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67.06%;Hb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47.06%。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杂种优势比氮素吸收总量杂种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9.
通过疏花处理研究库容大小改变对杂交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推迟,抽穗至抽穗后15 d、抽穗至成熟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均降低.与对照相比,疏花后弱势粒灌浆增重速度明显加快,快速增重期出现早.疏花使稻米外观品质明显改善,但对稻米碾磨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对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6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5%1.0%2.0%3.0%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 饲喂体质量为(7.5±0.2)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 每处理组4个重复, 每重复40尾虾。经过42 d养殖, 各处理组均有较高的存活率, 且无显著差异(P>0.05); 2.0%杜仲组的虾体增重率最高(136.1%), 饲料系数最低(1.33), 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9.8%(P<0.05), 降低饲料系数0.13(P<0.05); 饲料中添加0.5%1.0%杜仲, 显著提高了对虾血清LSZPO活性, 添加1.0%杜仲, 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 提高了肝胰腺蛋白酶活性(P<0.05); 攻毒实验结果表明, 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肌肉注射虾体后96 h, 0.5%1.0%2.0%杜仲组的虾体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在肌肉成分方面, 添加2.0%3.0%杜仲显著提高了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各处理在肌肉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表明,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杜仲2.0%, 可显著改善生产性能, 提高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在饲料中添加杜仲0.5%1.0%, 可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本研究旨在考察杜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为杜仲在对虾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