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5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116篇
  229篇
综合类   1504篇
农作物   403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265篇
园艺   218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31.
11种常用渔药对淡水硝化细菌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硝化作用稳定的试验系统中加人常用剂量的戊二醛0.5mg/L(全水体质量浓度,下同)、高锰酸钾3mg/L、聚维酮碘2mg/L、生石灰20mg/L,溴氯海因1 mg/L、漂白粉2mg/L、敌百虫1mg/L、指环净0.6mg/L、CuSO_4 0.5mg/L+FeSO_4 0.2mg/L合剂、氟苯尼考6mg/L和土霉素20...  相似文献   
832.
珠江三角洲河网桡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于2012年3月、5月、8月和12月对该水域进行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桡足类9科24属31种,以及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结果显示,该水域桡足类优势种的季节演替及空间变化明显,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和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等种类为常见种。桡足类及无节幼体的现存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现存量大于枯水期;桡足类现存量的平面分布较为均匀,无节幼体的现存量基本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低的趋势。总体看来,丰水期桡足类的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高于枯水期,空间分布格局基本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低的趋势。PCA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桡足类群落结构与水温、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以及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和p H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33.
FcβGBP-HDL是中国明对虾免疫应答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侵染后其表达显著上调.为了探讨FcβGBP-HDL在免疫应答中的转录调节机制,实验以FcβGBP-HDL cDNA为基础设计引物,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对其基因组DNA和启动子进行克隆,构建一系列缺失表达载体进行启动子活性分析.结果显示,FcβGBP-HDL基因全长6 713 bp,无内含子;启动子区域长1 507 bp,除了1个启动子核心序列、2个SRF、2个TBP、1个CTF和1个CRE等典型的启动子特征外,还有2个GATA-1、3个AP-1、1个c-Ets-1和7个Sp1等参与其它节肢动物免疫基因转录调节的结合位点;同源比对分析表明,FcβGBP-HDL启动子与FcCTL启动子相似度最高(41.4%);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具有不同的启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活性,其中去除5 '端2个AP-1后的启动子片段具有最高的启动活性,去除启动子核心序列的启动子片段启动活性最低.研究表明,FcβGBP-HDL启动子可能在免疫反应中受到调节.  相似文献   
834.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低密度组(SD1)幼鱼增重率(WG)、体长增长率(L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转化率(FCR)分别为362.01%±15.87%、55.88%±4.77%、(1.79±0.03)%d、114.95%±4.52%,显著高于高密度组(SD3)的272.30%±2.74%、46.34%±6.22%、(1.53±0.02)%/d、94.49%±1.96%,而SD3组幼鱼生长离散程度和死亡率显著高于SD1组幼鱼;随养殖密度增加,幼鱼体内蛋白和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35.
三种光合细菌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宁宇  来琦芳 《海洋渔业》2004,26(3):199-204
本试验以光合细菌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为试验对象,分别比较三株光合细菌在不同温度、盐度、pH生态环境下的生长差异。试验结果表明:①球形红假单胞菌为广盐性菌种,荚膜红假单胞菌适宜在高盐度水中生长,沼泽红假单胞菌则适宜在低盐度水中生长。②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受pH影响较大,适宜在培养基初始pH值较低的水中生长,随着pH的升高,生长速度下降;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则适宜在各种pH水环境中生长。③三种光合细菌相对适宜在25~30℃之间生长。因此在盐碱地水产养殖过程中,对于高pH、高碳酸盐碱度的盐碱水质中可选用荚膜红假单胞菌,而在离子比例失调和水型复杂的盐碱水质可选用广盐性的球形红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836.
2007—2008年在珠江八个入海口进行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探讨了珠江八个入海口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等指标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季节数量变动及对浮游桡足类总数量的影响,并将本研究水域与珠江口外海水控制区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周年共鉴定38种浮游桡足类,隶属3目10科23属。其中春季25种,夏季28种,秋季23种,冬季21种。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四季平均丰度的变化趋势为春季(79.06 ind./L)>夏季(56.11 ind./L)>秋季(17.52 ind./L)>冬季(14.62 ind./L)。珠江口夏季浮游桡足类出现的种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四季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高锰酸盐指数对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极为显著,夏、秋季对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溶解氧和硅酸盐。  相似文献   
837.
在目前的水产配合饲料生产中,油脂一般以液态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或者在真空环境中喷涂到饲料颗粒上,以脂肪粉进行应用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以豆油(SO,亚油酸∶亚麻酸=9∶1)和一种由豆油和菜籽油等组成的复合油(BO,亚油酸∶亚麻酸=5∶1)为脂肪源,分别以液态和粉末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制备4种配合饲料(SOl、BOl、SOp、BOp)。用其在室内水族箱中喂养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5.38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8周后,各饲料投喂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与豆油饲料(SOl)投喂组鱼相比,SOp组的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SOp、BOl、BOp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全鱼的水分含量都显著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全鱼粗蛋白含量及肌肉剪切力都显著升高。此外,BOp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肌肉硬度显著高于SOl、BOl、SOp组。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各组间差异不大,均反映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与液态油相比,脂肪粉饲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可改善鱼的健康及肌肉品质;复合油的效果优于豆油。结合脂肪粉具有包装、运输、储存、添加方便等优点,值得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8.
研究了池塘集约化网箱养鳝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试验池投放滤食性和刮食性鱼类,移植水草,周期性施用微生物制剂,适时加换水和调节水体pH值;放养鳝种前对池塘、网箱、鳝种进行消毒灭菌;驯食成功后及时内服药饵驱虫灭菌,定期外泼、内服药物预防,发现病症及时治疗等方法调节水质、防治病害。对照池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方法即一般养殖户做法,方法单一、无计划和规律,缺乏科学性。试验过程中定期测定水质和黄鳝生长指标,并做好养殖记录。结果表明,试验池主要水质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池,试验池黄鳝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池高21.4%,平均规格大34.5g/尾,平均产量高1.33kg/m2,平均效益高63.8元/m2。规模区试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说明试验设计的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方法科学、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39.
许多研究发现某些孕激素受体介导的生物学反应较迅速,而经典的通过基因起作用的孕激素核受体介导的生物学反应都较慢,因此有学者提出生物体可能存在不通过基因起作用的孕激素受体,并研究了其结构和功能,探讨了其快速反应的机制。迄今为止,在鱼类已发现了3类可能的非基因作用的膜受体。第1类为孕激素脂联素受体家族(PAQR)的3个成员,即PAQR7(mPRα),PAQR8(mPRβ)和PAQR5(mPRγ),这些成员存在于多种硬骨鱼类中,具有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相似的7次跨膜结构域。其中对mPRα和mPRβ的研究较多,它们可以诱导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和增强鱼类精子的活动性。第2类为孕酮受体膜组成部分(PGRMCs),是一类小分子蛋白。目前发现有PGMRC1和PGMRC2两种,对PGMRC1的研究较多,它的作用与mPRβ的作用相似,都参与孕酮的调节作用。第3类是孕激素核受体(nPRs),研究发现一些细胞中的孕激素核受体也能够参与介导孕激素的快速生物学反应。本文对介导鱼类非基因作用的孕激素受体在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40.
试验以广州梅县鱼类苗种场为试验基地,研究了池塘水体自然净化系统技术在鱼类人工繁育中的应用。试验中应用成果的核心技术对该场老化鱼池和陈旧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形成了鱼类人工繁育两套鱼池水体自然净化系统。结果显示:经过2007—2008两年运行试验,25亩鱼池和繁育设施展现出高效功能,亲鱼成熟率和催产率达100%,受精率和孵化率达95%以上,年鱼苗生产总量达5亿多尾的规模化程度,比试验前提高效率达38.7%;育成10 cm以上的草鱼鱼种成活率达80%以上。结果表明,该两套系统特别适合水源较为缺乏,水质不同程度污染区域应用;也可作为鱼池建设和改造升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