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5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804篇
林业   783篇
农学   965篇
基础科学   630篇
  1114篇
综合类   2726篇
农作物   350篇
水产渔业   264篇
畜牧兽医   1134篇
园艺   353篇
植物保护   38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近年来,河南省以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通过采取充实屠宰监管力量,开展暗访巡查/飞行检查,强化技术手段、黑名单管理,启用畜禽屠宰监管平台等系列措施,严打屠宰领域违法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存漏洞、法律法规不健全、行刑衔接不畅等问题。由此提出了推动主体责任落实、提升监督执法实效、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两法衔接、完善技术手段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82.
为了解云南省断奶仔猪腹泻的致病性原因,通过对30个发生断奶仔猪腹泻猪场的210份粪便、60份饮用水,总计270份样品,进行病毒及致病性细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严重污染饮用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饮用水中检出40株,阳性率为66.7%,粪便中检出100株,阳性率47.6%;致病性沙门氏菌在饮用水中检出10株,阳性率为16.7%,粪便中检出24株,阳性率为11.4%,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在粪便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ous type 2,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及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的PCR扩增阳性率为5.2%~13.0%,在饮用水中未检出。通过对云南省断奶仔猪腹泻进行病因分析,了解断奶仔猪腹泻的具体原因,本试验结果为从病因入手防制该病提供更合理、更切合实际情况的理论依据与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983.
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初始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机制,以石油降解菌剂和腐熟鸡粪为调理剂,研究了初始浓度分别为5 000(T1)、10 000(T2)和50 000 mg/kg(T3)的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降解动力学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常数分别为0.012、0.094和0.050 d-1,半衰期分别为6.79、7.37和13.86 d。整个堆腐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112.08、230.05和887.93 mg/(kg·d)。3个处理的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和碳源利用率(除芳香烃类化合物外)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在堆腐中、后期达到最大,T3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多聚物类和糖类代谢群是堆腐体系中的优势菌群。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除第9天外),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和羧酸类。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均一度指数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并在堆腐后期达到最大,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分别高了0.21%和17.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微生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在中期达到最大,T1处理分别比T2、T3处理高2.12%和9.44%,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seed germination index, SGI)分别比堆腐初期提高了18.26%、20.42%和36.41%。该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4.
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植物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珠海市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和不同绿地类型的植物组成和配置模式。珠海城市森林分为 3大块 :城市中心区森林、西部城市发展区森林、东部海岛区森林 ;着重分析了以下 5种绿地类型的植物组成特点和配置模式 :(1)行道树的组成具有花色艳丽、花期长、树冠大而美、突出滨海特色等 ;(2 )海岸绿地植物包括红树林、海滩植物、沿海道路和临海低丘植物 3种类型 ;(3)岛屿观赏植物有 6 4种 ,分为 5种类型 ;(4)黄土石坡裸露地生态绿化分为 3个阶段 ,采用 4种不同的模式 ;(5 )残次林改造采用 3种模式  相似文献   
985.
马龙植烟土壤 pH值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马龙植烟土壤pH值状况,为马龙烟区土壤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在马龙烟区采集土壤样品214个,利用多元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pH值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马龙植烟土壤pH值平均为5.43,pH值小于5.5的植烟土壤占61.21%,pH值大于5.5的植烟土壤占38.79%;各县植烟土壤pH均值在5.18~5.66。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植烟土壤pH值空间结构为指数模型,空间变异主要由随机因子和结构因子共同决定,空间分布表现为不同等级插花状分布。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有效钙、有效镁、土壤类型、碱解氮、土壤质地、有效硫是影响植烟土壤pH值的主控因素,6项指标对植烟土壤pH值的累计解释能力达86.2%,其中以有效钙的独立解释最大,可解释其变异的50.9%,土壤有效钙含量为主要控酸因子;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土壤主要致酸因子。本研究结果为酸性植烟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6.
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流行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的未来流行趋势,科学指导小麦抗病育种及条锈病治理,采用常规鉴定法于2009—2016年对甘肃省2 330份小麦条锈病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及消长动态监测,并对G22-9(CYR34)和G22-14的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在甘肃省的出现频率加快,已从2009年的0分别上升到2016年的34.85%和6.43%,其中G22-9(CYR34)已发展为甘肃省第1位流行生理小种。与主流生理小种CYR32和CYR33相比较,G22-9(CYR34)和G22-14具有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多等特点。建议在甘肃省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麦区,针对新菌系的出现,及时调整小麦品种布局及育种目标,以持续控制条锈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987.
雅安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6年雅安各县苗圃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进行调查,以地径(D)和苗高(H)作为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雅安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其中有些树种的苗木分级标准为首次研究。标准中各指标均大于现行国家标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生产水平,为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8.
以武陵山区小流域马尾松林、枫樟混交林、杜仲林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7.5、12.0、20.0 cm土层深度在典型降雨前后水分动态变化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日变化规律,从而为林水综合管理、流域科学治理以及森林多功能高效经营等提供科技支持。结果表明:1)所有观测时间内,在7.5和12.0 cm土层深度处,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均是杜仲林,其次是枫樟混交林,最低的是坡耕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20.0 cm土层深度处,杜仲林和枫樟混交林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3个土层深度下,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为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坡耕地。2)降雨前, 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均比较稳定,只在7.5和12.0 cm处缓慢减少;降水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7.5 cm的马尾松林,其次是12.0 cm的坡耕地。3)降水前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与风速和大气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含水量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表明杜仲林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可大面积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89.
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是一种自然保护的主动战略,是保护区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0.
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破坏性很大病害,是温棚番茄栽培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20%-30%的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