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8篇
  免费   635篇
  国内免费   897篇
林业   773篇
农学   513篇
基础科学   555篇
  978篇
综合类   5354篇
农作物   795篇
水产渔业   438篇
畜牧兽医   1941篇
园艺   803篇
植物保护   44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931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冬枣黑疔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的冬枣果实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冬枣黑疔病,又称黑斑病或果实黑点病。经2004-2005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7市县调查,从18批次219个冬枣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653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对冬枣黑疔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Plowr.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  相似文献   
992.
森林草莓与栽培草莓体外抗氧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草莓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筛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草莓遗传资源,以森林草莓和10个栽培草莓品种为试材,测定抗氧化物质,如总多酚、类黄酮、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评了不同试材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森林草莓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要远高于测试的栽培草莓;在10个栽培品种中,哈尼和凤冠的营养品质表现较好;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总多酚是草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即花青素与维生素C也是草莓抗氧化能力的主要组成参数。遗传背景对于草莓的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起重要作用;森林草莓的抗氧化能力高于测试的栽培品种,具有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3.
黑土区高效溶磷真菌筛选及其溶解磷矿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黑土区高效溶P真菌筛选及其溶解磷矿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 ,溶P真菌溶P效果高于溶P细菌 ,且其溶P性状稳定。曲霉菌“P39”、“P37”和青霉菌“P6 6”、“P1”溶P效果高于其他供试菌 ,菌株之间溶P活性与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含量间不存在必然相关性 ,推测不同菌株间溶P活性差异与菌株产生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选择山西省一年两作和一年一作两种种植制度下的两个自然村作为试点,通过网格方法采取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半方差函数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农业传统施肥措施影响较大的N、P和OM,变异相对较大;而Ca、Mg、K、Cu、Fe、Mn等养分,传统施肥投入较少,土壤变异相对较小;土壤养分性质存在半方差结构,拟合模型包括球型、线型和指数型,但同一养分拟合半方差模型不尽相同。即使模型一致,最大相关距离也不一样,而且空间变异性强弱程度也不尽相同。Ca、N、Mn显示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K、P、S显示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Application of 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 (PSMs) has been reported to increase P uptake and plant growth. However, no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inoculation with PSMs. The effect of inoculation with phosphate-solubilizing fungal (PSF) isolates Aspergillus niger P39 and Penicillium oxalicum P66 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rhizospheres of maize (Zea mays L. ‘Haiyu 6') and soybean (Glycine max Merr. ‘Heinong 35') was examined using culture-dependent methods as well as a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number of culturable microbes for soybea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with P39, whereas for maize, the sam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with P66. In addition, a greater number of microbes were found in the rhizosphere of maize compared with soybean. The fingerprint of DGGE for 16S rDNA indicated that inoculation with PSF also increased bacterial communities, with the P66 treatment having higher numbers of DGGE bands and a higher Shannon-Weaver diversity index compared with P39;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also more complex with the P66 treatment. Overall,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species and exotic PSMs affec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rhizosphere, but plant species were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han the introduction of exotic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996.
陈虹  钟明  唐昊冶  韩勇  靳伟 《土壤》2016,48(2):337-342
用50 ml甲醇︰0.05 mol/L硼砂溶液(p H=10)(9︰1,v/v)作为提取剂对20 g(或适量)土壤样品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振荡提取2 h,离心过滤后分取滤液25 ml浓缩,甲醇定容至2 ml,再用滤膜过滤后待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以1.0 ml/min的甲醇︰1%乙酸水溶液(55︰45,V/V)为流动相,柱温45℃,在238 nm的紫外光波长下进行二氯喹啉酸的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精密度为6.0%,检出限为0.012 mg/kg,不同类型土壤的加标回收率74.9%~98.8%,能满足有机分析要求。该方法既简捷易操作,又能满足土壤中二氯喹啉酸低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7.
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几种化学测定方法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耕层石灰性土壤为供试土样,以淋洗和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小麦和玉米两季盆栽试验作物累积吸氮量为参比,对8种反映旱地土壤供氮能力的化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有密切关系的土壤全氮或有机质,反映有机氮或全氮存在较大差异的土壤供氮能力,但其灵敏性较差。石灰性土壤矿质氮,特别是NO3--N与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作物吸氮量之间有较高相关性(r=0.884,P0.01),而与淋洗土壤起始NO3--N作物吸氮量间相关系数仅为0.472(P0.05),说明矿质氮可反映土壤当前供氮水平,而不能反映土壤潜在供氮能力;石灰性土壤起始NO3--N对各化学方法与作物吸氮量之间相关性影响较大。酸性高锰酸钾法既可反映土壤潜在供氮能力,也可反映土壤总供氮能力;酸性高锰酸钾法的修订方法,即硫酸高锰酸钾法提取出的NH4+-N值接近于KCl水浴法提取出的NH4+-N值,该方法在反映土壤总供氮能力方面与酸性高锰酸钾法相当,但在反映土壤潜在供氮能力方面不及酸性高锰酸钾法优越。KCl水浴法在评价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方面,与酸性高锰酸钾法的效果基本相同;沸水浸取法和NaHCO3-UV法在评价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方面效果较差。总结以上发现,在以盐类溶液提取法中,酸性高锰酸钾法、硫酸高锰酸钾法和KCl水浴法可作为反映石灰性土壤供氮能力的化学方法,其中以酸性高锰酸钾法最优,其次为KCl水浴法和硫酸高锰酸钾法。这3种方法在不包括起始NO3--N时,可反映石灰性土壤潜在供氮能力;包括起始NO3--N后,可反映土壤总供氮能力(当前供氮能力+潜在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榉树的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适合榉树新品种的繁殖技术,就采穗母树的树龄、扦插基质、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榉树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采穗母树树龄的增加,榉树扦插生根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用以扦插的采穗母树以幼龄树比较合适;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泥炭土等于3∶1的为好;榉树扦插用的激素以NAA与IBA混合使用的效果为好,其中以3.0 g.L-1的IBA和3.0 g.L-1的NAA混合的效果为最好,其生根率为58.7%。  相似文献   
999.
大麦对盐碱性防护林地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盐碱性防护林地播种大麦的试验,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干旱"返盐碱"期间,防护林地播种大麦,其土表(0~20cm)层可溶性盐分和pH值分别比未实施播种大麦的平均降低0.9 g·kg-1和0.4;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比未实施播种大麦的增加5.4 g·kg-1、106.6 mg·kg-1、15.1 m...  相似文献   
1000.
以杭千高速入城口防护林设计为例,以"森林景观、森林意向、森林意境"的营造为主线,通过"森林美"为主题的设计布局,探讨城市绿地设计中体现"师法自然"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