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271篇
基础科学   272篇
  471篇
综合类   1256篇
农作物   234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525篇
园艺   192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电激励信号频率对红点病苹果采后电学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红点病富士苹果采后果实电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从电特性角度揭示红点病病害发病的内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运用LCR电子测量仪测定了20℃恒温条件下贮藏70 d的红点病果实在100 Hz、1 kHz、10 kHz、100 kHz和1 MHz频率下复阻抗等电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同一贮藏时间下,随着频率的增加,不论是病果还是正常果其果实的介电常数ε′、复阻抗Z、电抗X和电感L_p值均在减小;果实的Z、X和L_p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对100 Hz下以及1、10、100 kHz和1MHz的病果和正常果的Z、X和L_p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两者在ε′和损耗因子tanδ上有明显差异(P<0.05)。tanδ和ε′基本可以反映水果的实际品质。  相似文献   
132.
为转基因玉米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来源于SCI期刊、E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价系统)的738篇中国转基因玉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中国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现状与趋向。结果表明:中国转基因玉米的文献量及分布期刊总体随年度推进呈增长趋向,专业类期刊为主要刊载物,其中《玉米科学》相较于其他期刊优势显著;所获基金资助主要来自国家层面;作者和发文机构对该方向的研究均有较好的连续性;转基因抗逆玉米及其抗逆机制与性状改良是目前热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4模型,为自然环境下3种常见茶叶病害(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轮斑病)的快速精准识别提供支持。【方法】使用MobileNetv2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来降低YOLOv4模型的参数量,并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对YOLOv4模型进行识别精度改进。采用平均精度、平均精度均值、图像检测速度和模型大小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在相同的茶叶病害数据集和试验平台中,对改进YOLOv4模型与原始YOLOv4模型、其他目标检测模型(YOLOv3、SSD和Faster R CNN)的病害识别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原始YOLOv4模型相比,改进YOLOv4模型的大小减少了83.2%,对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轮斑病识别的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6.2%,1.7%和1.6%,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3.85%,图像检测速度为26.6帧/s。与YOLOv3、SSD和Faster R-CNN模型相比,改进YOLOv4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6.0%,13.7%和3.4%,图像检测速度分别提高了5.5,7.3和11.7帧/s。【结论】对YOLOv4模型所使用的改进方法具备有效性,所提出的改进YOLOv4模型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下3种常见茶叶病害的快速精准识别。  相似文献   
134.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缓释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315±5)kg、7月龄左右生长期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豆粕组、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3组,每组6头牛。豆粕组饲喂含11.12%豆粕(粗蛋白质(CP)为15.51%、干物质(DM)为48.06%)的试验日粮(精粗比4∶6)。按照等能等氮原则,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饲喂含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分别占各自日粮的1.41%和1.15%,即2个试验组分别用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替代豆粕组日粮中75%豆粕。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①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MI)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②缓释尿素组和普通尿素组的干物质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缓释尿素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普通尿素组(P<0.05),但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尿素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最低,豆粕组最高,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与豆粕组相比,缓释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未对肉牛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产生影响(P>0.05);缓释尿素组的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组(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可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应用于肉牛生产中,且缓释尿素替代豆粕效果优于普通尿素。  相似文献   
135.
基于SCAR标记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9种32个线虫种群进行检测,能够直接从混合线虫样品中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该检测方法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2龄幼虫具有扩增能力,最低检出阈值为1/2000个孢囊,1/80头2龄幼虫。【结论】本研究设计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种群中快速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且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6.
针对现有气吸滚筒式排种器部件多、装配难、密封性差、无正压投种气室,以及难于实现正压投种清堵功能、直接造成排种器漏播率高的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利用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剖分式负压吸种滚筒的新思路,并创新设计了双腔排种滚筒。以番茄种子为试验对象,以滚筒转速、滚筒负压和投种腔气室正压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回归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拟合,分析了影响排种性能指标的滚筒负压、滚筒转速和投种腔气室正压的显著性,确定了影响排种性能指标较优的结构参数、工作参数,即当投种腔气室正压为2.2k Pa、滚筒负压为2.4k Pa、滚筒转速为16r/min时,性能指标的最优值及为单粒率93.2%,重播率4.3%,漏播率2.5%,均满足精量排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瘤胃微生物对瘤胃液中添加的蛋氨酸、赖氨酸的利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添加氨基酸对瘤胃液中尿素氮、部分酶活的影响,将采集到的来自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萨能山羊的瘤胃液混合后,平均分装成18个瓶,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6重复随机因子试验设计。第1组中每瓶添加蛋氨酸2mM(0.25mol/L.Met溶液8mL),第2组中每瓶添加赖氨酸2mM(0.25mol/L Lys溶液8mL),第3组中每瓶加等体积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体外培养16h。结果表明:添加氨基酸后,混合瘤胃液中的尿素氮(U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脱氢酶(GLDH)活性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并且添加蛋氨酸组的GLDH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添加赖氨酸组的GLDH活性则极显著低于蛋氨酸组和对照组(P〈0.01);添加的氨基酸和体外培养时间对于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添加氨基酸组的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体外培养时间对各组中GOT的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体外培养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分解赖氨酸的速率要比蛋氨酸快;添加的氨基酸使UN增加,但对GOT、GPT的活性起抑制作用;添加蛋氨酸可增加GLDH活性,但添加赖氨酸却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土地整理中田块设计和“3S”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以平阳县土地整理桃源项目区为例,运用整数规划原理建立了田块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田块的规模;并设计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整理中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9.
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将N,N-二甲基十四烷基对乙烯基苄基氯化铵( C9 H9 Cl-14DMA)单体接枝在含有乙烯基的木塑复合材料( WPC)表面,赋予WPC表面抗菌功能。利用XPS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WPC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抑菌圈法对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探讨了单体质量浓度、光敏剂质量浓度、光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接枝条件为:光敏剂质量浓度0.150 g/mL、单体质量浓度0.800 g/mL、光照时间3 min,接枝率为62.5μg/mm2,接枝后的WPC表面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0.
苄嘧磺隆是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稻田土壤中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大量施用后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微生物降解是土壤中苄嘧磺隆转化的主要方式。本研究从长期施用该除草剂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苄嘧磺隆降解菌株75B,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为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氏菌)。75B菌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p H 5.0!9.0、0.5!5.0%Na Cl浓度下、培养温度为26!38℃的范围内生长良好。将该菌株按5%接种量置于p H 7.0、以苄嘧磺隆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2.0%Na Cl浓度)中、34℃条件下培养,对50 mg/L苄嘧磺隆的5 d降解率为74.11%,培养至10 d时的降解率为97.65%。结果表明75B菌株可以有效地降解苄嘧磺隆,具有应用于该除草剂污染环境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