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96篇
  免费   1875篇
  国内免费   3422篇
林业   3789篇
农学   4200篇
基础科学   2448篇
  5258篇
综合类   11455篇
农作物   2271篇
水产渔业   1465篇
畜牧兽医   4874篇
园艺   1365篇
植物保护   2168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1066篇
  2021年   1335篇
  2020年   1268篇
  2019年   1304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1331篇
  2016年   1116篇
  2015年   1546篇
  2014年   1485篇
  2013年   1830篇
  2012年   2373篇
  2011年   2413篇
  2010年   2278篇
  2009年   2102篇
  2008年   2077篇
  2007年   2016篇
  2006年   1879篇
  2005年   1603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614篇
  2001年   588篇
  2000年   630篇
  1999年   779篇
  1998年   611篇
  1997年   554篇
  1996年   504篇
  1995年   500篇
  1994年   407篇
  1993年   425篇
  1992年   365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9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描述辽宁省6类235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情况与重叠现状及特征,由此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现状进行评价,为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与核密度分析,评价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现状,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镶嵌体的概念,通过分析镶嵌体内部的重叠板块占比情况,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较于传统重叠率分析方法,为分析一个区域内多层重叠的情况我们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多元重叠率计算方法。  结果  (1)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最邻近比率为0.904,表明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属聚集型分布;(2)结合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辽宁省自然保护地主要形成4个聚集区域;(3)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存在重叠情况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占自然保护地总数的50.43%,重叠面积占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8.63%。重叠情况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之间,数量共107处,面积达134 421.1 hm2;(4)辽宁省存在重叠的斑块中两层重叠82处、三层重叠13处、四层重叠1处;(5)辽宁省可划分为36个自然保护地镶嵌体,其中内部重叠率高于5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8处,最高为81.34%;低于1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6个,最低为1.82%。  结论  将重叠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时,镶嵌体重叠率过高代表保护服务功能与划定保护范围过剩,整合时对于这种情况所涉及的保护地建议以合并为主。下一步对于计划新建自然保护地应将现有保护服务力度较低或中等区域进行补充完善,将如辽东半岛阔叶落叶林与湿地区南部的沿海陆域利用起来。在解决重叠与地质遗迹等情况后确保保护等级不下降,保证保护力度与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我国甘蔗机械化成本分析及机收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罗俊  廖平伟  郭伟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0):1669-1673
对耕整地、种植、中耕培土及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与常规生产方式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支出在常规生产方式的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以机械替代人、畜力节约生产成本14.19%,其中以种植机械化的节约幅度最大,收获在机械化各环节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凸显其重要性。并研究建立了"公顷纯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各自变量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蔗单产、甘蔗收购价、肥料成本、委托机收费用。  相似文献   
994.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新育成4个优质不育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选择性状互补,亲源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改良,育成了京福6A、京福7A、京福8A、京福9A 4个新不育系。2005年9月23日由福建省科技厅主持,组织9位权威专家对这4个不育系进行鉴定,认为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4个不育系的共同特点是群体整齐,不育性稳定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15%炔草酯WP在油菜田的应用前景,建立油菜田的杂草管理体系,研究了不同开沟深度、不同时期施用15%炔草酯WP对油菜田杂草的控制作用以及炔草酯与其他药剂混用的效果,同时研究了该药剂对田间光照、养分、水分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深沟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在禾本科杂草处于1~2叶期时进行药剂处理,一般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除草效果。炔草酯与草除灵混用对禾本科杂草和双子叶杂草都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施用15%炔草酯WP能显著提高油菜田间的透光率,降低杂草对田间养分和水分的吸收。15%炔草酯WP的施用对油菜株高、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油菜第一分枝高度、单株分枝数、角果数影响较大,能显著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997.
与从事盐碱地元绿化工程改造的同行朋友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盐碱地园林绿化工程改造水平,助推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发展棉花生产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比较效益,提出该地区未来发展棉花生产需要耐旱碱棉、短季棉和机采棉品种,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拔节期追氮对小麦植株地上部Zn吸收积累的影响,于2011-2012年以周麦18和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处理下,小麦植株开花期和成熟期叶片、茎鞘、穗部、籽粒的Zn含量,分析了各部位Zn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周麦18植株地上部Zn含量和积累量高于济麦22;从空间分布来看,植株地上各部位Zn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空间位置下移而降低;随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两个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在开花期呈先升后降趋势,成熟期则规律不明显,说明拔节期追氮能够调控小麦花后地上各部位Zn的积累和转运.小麦籽粒Zn含量与拔节期追氮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函数进行模拟.小麦植株Zn积累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周麦18在N3(底施纯氮120 kg·hm-2,追氮100 kg· hm-2)处理下植株Zn积累量和籽粒Zn含量最高,济麦22在N4(底施纯氮120 kg· hm-2,追氮140 kg·hm-2)处理下植株Zn积累量和籽粒Z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种植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高;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 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而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