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2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1150篇
林业   788篇
农学   980篇
基础科学   924篇
  1653篇
综合类   3727篇
农作物   665篇
水产渔业   425篇
畜牧兽医   1406篇
园艺   455篇
植物保护   53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769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喷焊余温淬火改善深松铲尖铁基涂层耐磨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深松铲尖耐磨性能差、失效频繁等问题,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铁基合金涂层,并利用喷焊后试件余温对其进行了淬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仪分析了涂层显微组织、元素构成及物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涂层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呈良好冶金结合,淬火涂层主要由碳化物Cr_(23)C_6、Cr_7C_3,硼化物Fe_2B,复合相(Cr,Fe)_7C_3以及固溶体γ-Fe(Cr,Ni,C,Si)等组成。与未淬火涂层相比,组织得到细化,涂层显微硬度平均为800 HV左右,较未淬火涂层提高了约100 HV。淬火涂层试件(45钢基体)和未淬火涂层试件(45钢基体)平均磨损质量分别为0.30和0.35 g;田间试验的涂层淬火深松铲尖(65Mn基体)磨损质量为32 g,无涂层65Mn铲尖为70 g,涂层深松铲尖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该研究可为延长深松铲尖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光照是决定乌龙茶高香醇厚品质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多次间歇LED光照射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LED白光进行多次光照射处理试验,以全程无光照为对照(CK),通过设计3个不同次数LED光照射试验组,第1次摇青前进行第1次光照射为(S-1),第2次摇青前进行第2次光照射为(S-2),第3次摇青前进行第3次光照射为(S-3),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氨基酸、香气组分测定以及感官品质审评。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S-2和S-3处理铁观音毛茶中的呈苦涩味儿茶素组分总量分别降低了29.6%、24.4%,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分别提高了20.5%、15.4%,毛茶酚氨比减小;适度增加LED光照射次数有利于铁观音毛茶呈花果香气味的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相对含量的积累,其中S-2处理效果最佳,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6.28%、62.51%;基于香气主成分分析得出S-2处理的香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9.88),CK得分最低(-3.48),与4个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排序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开展建设乌龙茶全天候工厂化连续化加工生产提供理论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3.
Six new amphiploids, Triticum kiharae Dorof. et Migusch. (2n?=?6x?=?42, AtAtGGDD), are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eveloped by the chromosome doubling of F1 hybrid crosses between Triticum timopheevii Zhuk. (AtAtGG)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and Aegilops tauschii Cosson (DD) by colchicine treatment. These amphiploids showed a high level of fertility of 68–80% and exhibited relatively normal chromosome pairing in meiotic metaphase I. Individual chromosomes of T. kiharae could be identified by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probes Oligo-pSc119.2-1, Oligo-pTa535-1, and Oligo-pTa71-2. T. kiharae exhibited high resistance to predominant stripe rust races CYR34, CYR31, CYR32, CYR33, and SY11-4 both during the seedling and adult stages. However,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from Ae. tauschii parents were only partially expressed in the T. kiharae background. These T. kiharae lines provide novel materials to wide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common wheat gene pool.  相似文献   
994.
为解决预分方案制定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德劳内三角化和二分查找法的地块分配算法。首先生成待分配地块的最小边界几何(minimum bounding geometry,MBG),对MBG进行三角剖分;其次在地块内通过累加三角形的面积执行查找,接近合同面积时采用二分查找法进行微调;最后遍历项目区内所有地块直至生成土地预分配方案。通过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以试验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从分配效率、精度和形状指数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内的地块划分仅需231 s,与仅用二分查找法相比,采用该文方法分割效率提高29.3%,精度提高28.2%,形状规则度提高18.2%;在减少农用道路占地面积的同时,分割后的地块具有良好的通达性。该方法可满足自动创建和动态调整土地分配方案的需求,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制定最优土地分配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直接式太阳能干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干燥物料表面温度过高导致品质低下的问题,该文自行设计搭建一种直接式太阳能干燥系统,以红薯为干燥对象对该系统进行试验分析;同时在综合考虑室外气象参数、干燥物料热物性、搭建系统特性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系统热性能动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2014a进行编程求解出干燥物料表面温度,将干燥物料表面温度的试验值与模拟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设计搭建的直接式太阳能干燥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物料表面温度的试验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98,均方根误差为1,说明建立的系统动态热性能数学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室内干燥物料表面温度,对防止物料表面温度过高导致物料干燥品质下降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式太阳能干燥系统的平均干燥速率比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系统高7.7 g/h,干燥系统所获得的总热能量为3.92 k W?h,其平均太阳能热利用效率为21.23%。  相似文献   
996.
小麦/玉米轮作旱地长期轮耕的保墒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蓄水保墒,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不仅不能促进作物增产,反而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土壤轮耕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土壤耕作技术措施,将翻、旋、免等土壤耕作措施进行合理的组合与配置,对于减少长期单一耕作缺点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寻适宜于黄土旱塬地区旱作麦玉轮作田长期生产的耕作模式,于2007-2017年在陕西省合阳县设置长期定位试验,该试验共设置4种轮耕模式:免耕/深松轮耕(NS)、深松/翻耕轮耕(SC)、翻耕/免耕轮耕(CN)和连续翻耕处理(CT),分析了不同轮耕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土壤水分利用规律、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应及农田增产效应。结果表明,1)轮耕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CN轮耕处理土壤容重较低,0~60 cm土壤容重为1.31 g/cm~3。2)轮耕能在休闲期蓄存更多的土壤水分,其中以CN处理的蓄水效果较好。3)轮耕能在作物生育期为作物提供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其中以CN处理在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较好。4)相较于传统翻耕模式,CN模式显著提高作物小麦/玉米轮作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冬小麦和春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5 221和7 433 kg/hm~2,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5.5和20.7 kg/(hm~2·mm)。5)不同轮耕处理以CN处理经济投入较低,经济收益较高,2007-2017年平均经济收益为6254元/hm~2。综上所述,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CN模式是适宜于黄土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的最佳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不同降水年型水氮运筹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灌水和施氮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的2个主要因素,但其增产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会受降水年型的影响。该研究基于2011—2014在陕西关中平原进行的3 a冬小麦水氮耦合试验,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管理对土壤含水率、籽粒产量、耗水量(water consumption,ETa)及产量与耗水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7—9月总降水量每增加1 mm,小麦播前0~180 cm土壤底墒增加0.47 mm。随着灌水量增加,产量和ETa均增加,但仅在降水较少的2012—2013年增产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ETa变化不显著,但其增产效果显著,使WUE显著提高,表明施氮增加了作物蒸腾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根据3 a各处理冬小麦产量和ETa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水分消耗下能达到的最大(边界)产量和WUE,建立了关中平原冬小麦的产量-耗水量边界方程;当ETa超过388 mm时,产量稳定在8 184 kg/hm2,WUE的最大值为2.52 kg/m3。研究可为制订合理的冬小麦水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肉桂提取物对猕猴桃耐贮性的影响,以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湖南湘西‘红阳’猕猴桃为试材,果实经肉桂提取物、Vc及其混合物处理后在15℃的冷库进行贮藏。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70 d时,混合物处理组的果实好果率相对于CK组提高了51.22%、失水率减少了4.04%,糖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31.16%和11.18%,Vc提高了52.53%;同时处理组相对于CK组淀粉酶和果胶酶(PG)的活性得到了抑制,从而抑制了淀粉及果胶等大分子的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得到了加强,从而加快了果实体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小分子的清除;同样经处理后果实呼吸作用以及乙烯释放量均有所降低,且上述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上,在3个阳性处理组和1个阴性CK对照中,混合物组对果实耐贮性的效果最好,肉桂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保鲜剂为猕猴桃果实长期高效、绿色、环保贮藏提供了方向并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究大金山岛典型大气污染物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以气溶胶粒径谱仪、气体采样袋与测汞仪对大金山岛大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大气重金属汞进行监测、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45.76,60.97金山码头(43.80,56.45)大金山岛(37.92,53.63);大气总VOCs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338.01)大金山岛(318.72)金山码头(303.93);大气重金属汞浓度(n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7.33)大金山岛(6.02)金山码头(4.65)。后向轨迹模型分析表明,到达大金山岛的气团主要来自西北方位的河南中西部及长三角西北部。  相似文献   
1000.
草鱼Ⅱ型呼肠孤病毒是当前引起我国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毒株,VP56是其外层衣壳上的唯一突起蛋白并有可能在病毒入侵阶段发挥核心作用,但该蛋白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探讨VP56的生物学功能,分别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研究了VP56的体外表达特性。首先从GCRVJX02W株的细胞感染混合物中抽提总RNA,并通过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VP56,分别克隆至pGEX-4T-3及pFastBacHTA载体上,将质粒pGEX-4T-3-VP56转化至BL21(DE3),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融合蛋白GST-VP56,大小为83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经纯化后免疫老鼠,制备了VP56的多克隆抗体,可以和rVP56产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将pFastBacHTA-VP56转化至DH10Bac,成功转座后,提取重组杆粒DNA并鉴定且测序正确后转染SF9昆虫细胞。结果表明,自转染96h起,转染杆粒的细胞生长停滞,不断裂解。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细胞表达重组蛋白His-VP56,大小约为62ku,为可溶蛋白。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了VP56蛋白,制备了抗VP56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VP56蛋白在病毒入侵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