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12篇 |
免费 | 3155篇 |
国内免费 | 528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98篇 |
农学 | 4769篇 |
基础科学 | 3177篇 |
7165篇 | |
综合类 | 24335篇 |
农作物 | 3786篇 |
水产渔业 | 2093篇 |
畜牧兽医 | 8521篇 |
园艺 | 3179篇 |
植物保护 | 27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0篇 |
2023年 | 1081篇 |
2022年 | 2325篇 |
2021年 | 2594篇 |
2020年 | 2370篇 |
2019年 | 2401篇 |
2018年 | 1623篇 |
2017年 | 2548篇 |
2016年 | 1878篇 |
2015年 | 2438篇 |
2014年 | 2711篇 |
2013年 | 3262篇 |
2012年 | 4288篇 |
2011年 | 4362篇 |
2010年 | 4169篇 |
2009年 | 3835篇 |
2008年 | 3708篇 |
2007年 | 3514篇 |
2006年 | 2937篇 |
2005年 | 2369篇 |
2004年 | 1395篇 |
2003年 | 1197篇 |
2002年 | 1447篇 |
2001年 | 1457篇 |
2000年 | 1162篇 |
1999年 | 745篇 |
1998年 | 403篇 |
1997年 | 389篇 |
1996年 | 310篇 |
1995年 | 283篇 |
1994年 | 291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217篇 |
1991年 | 193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132篇 |
1988年 | 108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4篇 |
1964年 | 5篇 |
1962年 | 7篇 |
1956年 | 18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盆栽法对原产于辽宁本溪的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幼苗在自然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调节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处理期间一直低于对照,后期开始上升并接近对照;可溶性糖与之相反,处理前期急剧上升后期开始下降;丙二醛与相对电导率在处理期间都高于对照,随时间的延长,复水组逐渐接近对照;保护酶系统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再上升。本研究认为这种变化前期是植物自我的保护机制,后期的抗氧化酶含量上升可能是植物对环境产生了适应性。综合分析,认为在自然干旱胁迫下野菊有较好的忍耐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可作为良好的园林植物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MtNRT1.3表达和氮吸收的影响。试验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对照组,Con)、施铵态氮(NH4Cl—T1)、硝态氮(NaNO3—T2)和混合氮(铵态氮、硝态氮1:1混合—T3),各形态氮肥施加总量为按纯氮250 mg(每1 kg土)。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中的氮含量,施加各种氮肥均提高了紫花苜蓿根中MtNRT1.3基因的表达量,且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呈正相关性(P<0.01)。相比于铵态氮肥,施加硝态氮肥不但可增加植株中硝态氮含量,而且能提高植株铵态氮含量;相比于单施硝态氮和铵态氮肥,混合氮肥对提高植株氮含量效果最好;施加硝态氮肥更有利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因此,对紫花苜蓿施加氮肥应重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增加硝态氮的比例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93.
94.
多年来,许多学者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简称IHA)诊断锥虫病作了大量砍究工作[1-3],初步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但在抗原制作上,由于锥虫纯度不够,尚有一定的假阳性反应。为了提高抗原的特异性,减少假阳性反应,笔者在江西农大牧医系彭吉生、黎超士、项崇汉老师的指导下,采用省科学院用阴离子交换剂DEAE纤维素分离动物血液内纯净锥虫[4、5],经冻干成粉用来制备IHA诊断液(简称江液),进一步提高了抗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检出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江液的制备1.1.1 抗原浸出液… 相似文献
95.
畜禽饲料中镉的污染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饲料作为养殖的基础,其安全不仅影响畜产品的安全,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安全饲料、绿色饲料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在饲料的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饲料中镉的污染就是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6.
97.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各器官间碳水化合物的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的主要代谢“库”器官根、茎、果实进行了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酶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确定其营养物质的流向及流量的大小,探索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是否与种子低结实率有关。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间,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根中淀粉由盛花期到成熟期下降达48%,茎中下降幅度较小;同时这2个器官中蔗糖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蔗糖酶活性也呈增大趋势。表明尽管根、茎通常是代谢的“库”器官,但在种子生长发育期间,根和茎转而成为 “源”器官,其大量同化物流向繁殖器官。但是从同化物的流量来看,多年生的华北驼绒藜根茎中同化物的输出比例远小于一年生的作物。 相似文献
98.
99.
1株高致病性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从临床表现神经症状的死亡仔猪脑组织内分离获得1株病毒,同时对该病毒进行电镜负染观察、昆明种小鼠致病性试验、RT-PCR检测和部分基因测序分析。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的直径约115 nm的冠状病毒样粒子;接种病毒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死亡率100%;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结果阳性;其S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HEV-67 N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6%。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分离株暂命名为HEV-CC-2007。 相似文献
100.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安徽省巢湖地区鸡群中出现的以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病毒,易感雏鸡,病死鸡出现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大量尿酸盐沉积;鸡胚连续盲传至第5代时开始出现死亡和侏儒胚.电镜观察可见80~120nm的病毒颗粒.分离病毒在鸡胚上可干扰新城疫病毒clone-30株的增殖.上述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暂定名为NIBV-AH9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