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5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1798篇
林业   1268篇
农学   1442篇
基础科学   806篇
  2009篇
综合类   7730篇
农作物   1182篇
水产渔业   743篇
畜牧兽医   2925篇
园艺   1220篇
植物保护   850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741篇
  2020年   704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723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1085篇
  2012年   1419篇
  2011年   1436篇
  2010年   1440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275篇
  2007年   1170篇
  2006年   894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控制法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世界范围内人们关注的焦点。兽药残留是影响动物源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重视兽药及其他化学物的残留控制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兽药残留控制的法律法规.包括兽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很难保证动物源食品安全.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损害了我国动物源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信誉。  相似文献   
62.
15只健康恒河猴于清醒状态下,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受相应峰值( 1Gx、 15Gx、 18Gx、 21Gx)的抛物线型过载作用后,按要求在过载后不同时期剖解,大体观察、取材,进行病理形态学的定性研究。结果显示:(1)眼观病变。 15Gx组、 18Gx组和 21Gx组在过载作用后即刻肺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肿、萎陷、淤血和出血点或斑;恢复组可见肺脏边缘有不同程度气肿区域,肺脏的背面呈暗红色;在各叶的背面均可见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暗红色出血点或斑。(2)光镜下可见各急性实验组动物的肺脏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肿区和萎陷区,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浆液和红细胞渗出; 21Gx组还出现了血管内溶血、细支气管粘膜脱落和出血等,肺脏的病理损伤随G值升高而明显加重; 15Gx作用造成的肺脏损伤在1个月后基本恢复。而 21Gx作用后1个月肺脏的损伤尚未恢复,且出现了白细胞浸润、浆液渗出和增生等炎症反应。因此,高 Gx过载可引起猴肺脏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其中 15Gx造成的损伤相对较轻,且容易恢复,而 21Gx造成的损伤严重,且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63.
伊氏锥虫多种克隆群体的采集及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伊氏锥虫抗原变异,国内外学者对抗原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其抗原变异程序、变异数量、变异频率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学研究进而寻求防治锥虫病的免疫学手段。但多局限于某种动物个体感染锥虫后的一小段有限的时间进行,所获得的抗原变异型数量较少,因而很难澄清如:一个虫株究竟能有多少变异机会,是以怎样的程序变异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4.
0~3周龄北京鸭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量保持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育雏期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北京鸭育雏期氨基酸理想模式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100:42:22:38:48。  相似文献   
65.
在测定5类9种粗饲料及3个混合粗饲料的常规成分基础上,实测了它们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大青山草地早熟禾3.4758、沙打旺3.3731、苜蓿1.7202、混粗C21.1797、青干草1.1029、混粗C10.7852、羊草0.5684、玉米青贮0.4152、玉米秸0.1985、谷草0.1728、混粗D0.0805、苏丹草0.0687,并就GI与饲料相对值(RFV)对粗饲料品质的分级进行了比较,表明GI要优于RFV,同时证明:GI还可以用于混合粗饲料的优化与牧草刈割期的确定。研究并建立了预测粗饲料代谢能(ME)的模型:ME(MJ/kg)=-11.7492 0.5959IVDM(D%)-0.0044[IVDM(D%)]2,其中IVDMD为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66.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试验材料,侵染立枯丝核菌后,经丁二醇(BDO)诱导产生系统抗性(ISR),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氯化钴(CoCl2)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后,检测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观察匍匐翦股颖ISR反应中胼胝质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抑制剂处理下,匍匐翦股颖幼苗中AsA含量较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大量GSH被催化还原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SG大量积累,同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较低,GSSG经GR少量还原为GSH。乙烯促进剂处理下,AsA含量较高,APX活性升高,GSSG在高活性GR作用下催化还原为GSH,使得GSH大量积累。因此在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反应中,高浓度乙烯促进AsA和GSH的大量积累,它们不仅参与了活性氧的代谢平衡,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在ISR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匍匐翦股颖感染褐斑病后,胼胝质主要沉积在厚壁细胞、韧皮部、木质部和表皮组织,其中厚壁细胞胼胝质沉积最多,表皮组织沉积最少。此外,胼胝质沉积面积在不同乙烯信号分子处理间存在差异,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一定浓度的乙烯对ISR反应中胼胝质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在100 μmol·L-1ACC处理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仅为9.916 mm2,处理10 d后升至最高,为38.396 mm2,但在病害侵染后期,胼胝质数量减少,在100 μmol·L-1ACC处理1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降至20.052 mm2,反映了乙烯信号分子对胼胝质沉积的影响是一种短期效应,短期内可提高匍匐翦股颖植株抗病性,具有信号分子的短时效特点。研究结果为探清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响应中ET信号分子如何调控抗病生理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68.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9.
采用双干循环整枝技术充分发挥了彩椒潜伏芽结果的能力,在其他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每667 m2产量达12 000 kg以上,比常规双干整枝增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70.
To develop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dairy cow mammary stem cells (DCMECs) in regulation of lactation,we identify putative DCMECs which were BrdU label retaining epithelial cells,at the same time,analysis the location of two new mammary stem cells molecular marks FNDC3B and PROC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m to indicate DCMECs.The mRNA levels of prolactin,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and their receptors were detected along with cell passage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BrdU label-retaining epithelial cells was nearly 0.4% after 25 d continuous culture (passaged 4 times) and few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FNDC3B or PROCR.Moreover,we observed the BrdU labelled epithelial cells by asymmetric division.The mRNA levels of prolactin,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and their receptors in primary and passage cell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DCMECs would rapidly lose som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bility of milk synthesis when no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duction of lactation differentiation,but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mammary stem/progenitor cells will be retained,whose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 regulation of lactation and mammary acinar remodeling were worthy of att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