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7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1626篇
林业   1582篇
农学   2376篇
基础科学   1184篇
  2229篇
综合类   4207篇
农作物   884篇
水产渔业   468篇
畜牧兽医   1996篇
园艺   486篇
植物保护   93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482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849篇
  2011年   904篇
  2010年   842篇
  2009年   777篇
  2008年   731篇
  2007年   801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699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486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413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ompound 1 (SMTP-7, also FGFC1), an isoindolone alkaloid from marine fungi Starchbotrys longispora FG216 and fungi Stachybotrys microspora IFO 30018, possessed diverse bioactivities such as thrombolysi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and so on. It may be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cerebral infarction, stroke, ischemia/reperfusion damage, acute kidney injury, etc. Especially in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ound 1 could reduce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long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as the traditional therapies are accompanied with bleeding risks. In the latest studies, compound 1 selectiv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NSCLC cells with EGFR mutation, thus demonstrating its excellent anti-cancer activity. Herein, we summariz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preparation of staplabin congeners—especially compound 1—and the mechanism of compound 1, with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2.
通过解译1986、1996和2001年遥感图像,获得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土地覆被数据。将该地区土地覆被分为9种类型:水域、芦苇、林地、耕地、柽柳、柽柳芦苇、翅碱蓬獐茅、滩涂、建设用地,并将3 km宽的海岸带分为6个缓冲带,每个带宽0.5 km。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渤海海岸线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主要结果如下:在空间上,1986年和2001年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大而升高,两者呈直线关系;但在1996年,两者之间未呈现直线关系。在时间上,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增加;除了优势度外,所研究的其他景观格局指标与距海岸线的距离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3.
为确定转移因子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以及保质期。本研究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以包封率为优化指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配方。电镜下观察形态,检测包封率、渗透率。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卵磷脂/胆固醇(摩尔比)为2:1,转移因子(TF)浓度为6mg/m l,吐温-80为1m l,有机相/水相(体积比)为4:1。电镜下大部分粒径小于100nm,分布均匀,包封率高达49.5%,四个半用后的渗透率为52.4%。优选工艺制备的转移因子纳米脂质体质量符合标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以福建省34份余甘子遗传资源为材料,采用20个具特异扩增的多态性引物对福建省34份余甘子基因型进行扩增,20个引物,在34份供试材料中总共扩增出259个位点,且均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100%,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2.95个位点。同时,获得了19个引物对23份材料扩增的RAPD特征标记47个,17个引物在36对材料上共扩增出36个共享特征RAPD标记;采用ED(欧氏距离)法进行RAPD标记的聚类分析则可将福建34份余甘子遗传资源明显划分为惠安余甘和莆田余甘两大类。各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1.00,其中栽培品种与野生资源之间遗传距离在0.43~1.00之间;莆田余甘资源与惠安余甘资源之间遗传距离为0.27~0.99。  相似文献   
35.
黄花矶松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花矶松的种子为材料,经过消毒后接种在不同激素水平的MS培养基上诱导小苗。结果表明:(1)MS 6BA0.3 NAA0.05培养基诱导率最高;(2)在不同配方的增殖培养基中MS 6-BA0.3 NAA0.6培养基的分化系数最高,苗长势最强;(3)在不同浓度的生根剂中MS/2 IBA0.6 NAA0.2培养基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且生根较一致,根系较发达,苗叶色正常,褐化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36.
郭清保 《世界农业》2007,(12):22-25
近年来,中国各地相继兴办一些粮食批发市场,尤其是作为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的龙头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对深化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就目前来讲,中国粮食市场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与流通落后、运行不畅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粮食流通不畅的症结关键还是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存在缺陷。本文主要介绍当前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7.
本文调查了内蒙古托克托县白枸杞瘤螨为害引起的虫瘿在枸杞植株不同方向枝条,不同相对位置枝条,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叶片上的分布,及螨虫对枸杞叶片和果实造成的为害。结果表明,白枸杞瘤螨有较重为害西北方向枝条的倾向。枸杞生长中后期,虫瘿的分布多集中在植株的上、中部和枝条端部的嫩叶上。白枸杞瘤螨为害形成的虫瘿直径在1~7.5mm之间,不同大小虫瘿出现的频率呈正态分布,直径2~4mm的虫瘿占绝大多数。虫瘿直径与其内活螨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虫瘿直径小于4mm时,直径与其内活螨数量呈正相关趋势;直径大于4mm时,呈负相关。受害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果实的纵径、横径、重量均显著减小,受害叶的叶长、叶宽约为正常叶的3/4,叶面积约为正常叶面积的1/2,干果重量减少11.5%。  相似文献   
38.
苏云金芽孢杆菌Bt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主要分为Vip1、Vip2和Vip33种。Vip1和Vip2构成二元毒素,对叶甲科昆虫具有特异杀虫活性。Vip3对鳞翅目昆虫具有广谱杀虫活性,该蛋白广泛存在于Bt中,与已知杀虫晶体蛋白ICPs没有序列相似性。Vip3通过诱发细胞凋亡,最终导致昆虫死亡,这与Btδ-内毒素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Vips的发现对于Bt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的分布、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等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9.
通过重叠PCR扩增得到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中国分离物RdRp的编码序列,构建以pMALC2X为基础载体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TB-RdRp。0.5 mM IPTG诱导可特异性表达分子量约为120 kDa的MBP-RdRp融合蛋白。温度梯度实验显示,18℃下诱导表达的MBP-RdRp融合蛋白的可溶性比例较高,约17%;经亲和层析纯化的MBPRdRp可特异性识别TBTV正链和负链的3'末端序列,催化体外复制;对正负链的3'末端的体外复制效率存在差别,识别负链3'末端的体外复制效率明显高于正链3'末端。本研究创建的TBTV RdRp介导的体外复制体系为进一步研究TBTV基因组复制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道了通过微分干涉衬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所观察到的菜豆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菜豆锈菌夏孢子萌发多产生1个芽管,偶尔也产生双芽管。芽管以气孔侵入为主,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侵入前形成或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气孔侵入的芽管首先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再进一步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由膨大体产生1~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初生侵染菌丝在产生吸器母细胞的部位的后部产生分枝,形成次生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