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90篇
  免费   2025篇
  国内免费   4167篇
林业   2862篇
农学   2433篇
基础科学   1857篇
  4061篇
综合类   16984篇
农作物   2704篇
水产渔业   1679篇
畜牧兽医   6204篇
园艺   2439篇
植物保护   1859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1724篇
  2021年   1645篇
  2020年   1597篇
  2019年   1535篇
  2018年   1136篇
  2017年   1662篇
  2016年   1252篇
  2015年   1733篇
  2014年   1891篇
  2013年   2231篇
  2012年   2977篇
  2011年   3251篇
  2010年   2874篇
  2009年   2390篇
  2008年   2502篇
  2007年   2211篇
  2006年   1853篇
  2005年   1543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890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1031篇
  2000年   769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61.
华南地区17个农作物病原真菌菌株间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DA平板对峙试验研究了华南地区17种农作物病原真菌菌株之间的共生关系和拮抗关系,结果表明菌丝对峙生长可分为5种类型。稻小黑菌核病菌株与大部分供试菌株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稻黑粒病新月弯孢霉菌株与大部分供试菌株不能共生,花生冠腐病菌株的菌丝能覆盖大部分供试菌株的菌落,茶云纹叶枯病菌株、桑炭疽病菌株和柚子炭疽病菌株的菌落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62.
淫羊藿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因子对淫羊藿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淫羊藿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12h,12倍水量,提取3次,每提取lh,提取率可达8.90%。  相似文献   
963.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64.
采取静式吸入染毒法,用烹调油烟对小鼠进行亚急性连续染毒,并通过测试小鼠肝、肺组织匀浆中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和小鼠血液中血清SOD活性及MDA的含量,探讨烹调油烟对小鼠肝、肺组织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烹调油烟可使(1)肝、肺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2)血液中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3)染毒实验组小鼠平均体质量比阴性对照组小鼠体质量要轻。  相似文献   
965.
966.
通过检测重庆市长江沿岸表层土壤(0-5 cm)和深层土壤(0-20 cm)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含量发现,表层土壤中总六六六(包括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和总滴滴涕(包括p,p'-DDE、p,p'-DDD、o,p'-DDT、p,p'-DDT)含量范围为0.185-1.374 ng/g和0.807-38.281 ng/g,分别对应深层的总六六六含量0.079 5-1.692 ng/g和总滴滴涕含量0.308-88.306 ng/g.研究区内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反应了滴滴涕残留是"老"的来源,并证实了林丹的使用对该区域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有一定的影响.
Abstract:
Concentrations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HCH)and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were determined in shallow subsurface(0~5 cm depth)and deep soil layers(5~20 cm depth)from the agricultural soil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Chongqing,China.Concentrations of total HCHs(including α-HCH,β-HCH,γ-HCH and δ-HCH)and total DDTs(including p,p'-DDE,p,p'-DDD,o,p'-DDT and p,p'-DDT)in shallow subsurface soils ranged from 0.185 to 1.374 ng/g,averaging 0.479 ng/g,and from 0.807 ng/g to 38.281 ng/g,averaging 7.274 ng/g,respectively,and those in the deeper layers ranged from 0.079 5 to 1.692 ng/g,averaging 0.564 ng/g,and from 0.308 to 88.306 ng/g,averaging 13.718 ng/g,respectively.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CHs and DDTs suggested that DDT residues resulted from"old"sources and that the contamination of HCHs in this region was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the local use of lindane.  相似文献   
967.
疫霉属( Phytophthora)卵菌引致马铃薯晚疫病等作物灾难性病害,严重威胁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由于病菌毒性变异,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突出。因此,挖掘植物广谱和持久抗病基因,并探索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1(GSNOR1)是植物氮信号通路中高度保守的关键还原酶,其参与调节r基因介导的植物抗性和非寄主抗性。然而, GSNOR1参与抗疫霉菌的免疫功能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借助拟南芥与寄生疫霉菌互作的模式体系,首先发现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 gsnor1-3对寄生疫霉菌呈现感病表型。进一步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降低烟草叶片中 GSNOR1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抗病表型分析以及一系列抗性相关功能的检测,结果表明,沉默本氏烟草 GSNOR1同源基因能够在寄生疫霉菌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削弱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OS)迸发、病程相关基因(PR genes)的诱导表达以及MAPK信号转导,从而增强了植物对疫霉菌的感病性。本研究揭示了植物 GSNOR1对疫霉菌具有高度保守的抗性功能,并初步解析了 GSNOR1正调控植物抗疫霉菌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 GSNOR1在马铃薯抗晚疫病中的功能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  相似文献   
968.
969.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防治果树害虫的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专家系统立足于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理论基础,充分强调果树害虫防治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农药的安全性作出综合评价,提供防治决策支持,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970.
以喀什芜菁为材料,利用显微镜技术,研究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没有进行热激处理的小孢子主要是沿配子体途径发育,即从四分体,经由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发育成为成熟的花粉粒过程;33℃热激处理1~3 d后,小孢子改变发育途径,沿孢子体途径发育。部分小孢子出现细胞膨大,发生第一次有丝分裂分裂,形成2—细胞,2个子细胞之一发生垂直于子细胞壁方向的分裂,形成"T"型3—细胞原胚然后沿多细胞原胚、胚柄球形胚、鱼雷形胚、心形胚最终发育成子叶型胚。但随培养天数增加,大多数膨大的细胞不能分裂或分裂后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