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1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916篇
林业   1520篇
农学   731篇
基础科学   409篇
  1827篇
综合类   5049篇
农作物   1158篇
水产渔业   1074篇
畜牧兽医   4998篇
园艺   1011篇
植物保护   91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212篇
  2011年   1146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1219篇
  2004年   940篇
  2003年   667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223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82篇
  1979年   133篇
  1978年   96篇
  1977年   91篇
  1976年   77篇
  1975年   137篇
  1974年   129篇
  1973年   118篇
  1972年   138篇
  1971年   118篇
  1970年   88篇
  1969年   102篇
  1968年   113篇
  1967年   125篇
  1966年   10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引起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的萎蔫短小杆菌新致病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在内蒙古临河市新发现了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从病斑所分离的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进行了鉴定,并与植物病原棒形细菌15个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不规则短杆状,有一根鞭毛、亚极生或侧生,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和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认为应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的萎蔫短小杆菌(Cur. flaccumfaciens),数值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据血清学反应结果及其对短小杆菌属的其它植物寄主的致病情况,认为该病原菌应是萎蔫短小杆菌种下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定名为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 Chen et al.,2000(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32.
萝卜离体再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影响萝卜离体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困型材料均以带柄子叶的再生频率最高;不同基因型材料所需的最适激素浓度和配比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提高6-BA浓度可促进不定芽的分化;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TDZ与嘌呤型细胞分裂素6-BA和KT相比,对促进萝卜不定芽分化的效果更好;AgNO_3可显著提高不定芽再生频率;NAA诱导生根的效果优于IAA。  相似文献   
33.
关于修订桃种质资源(Prunus persica)描述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评价是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资源利用与共享的基础。目前,中国桃种质资源的评价描述体系一般是按照中国1990年编制的“桃种质描述符”进行。通过对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1980年编制“桃描述系统″和中国“桃种质描述符”在评价的层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系统比较,以及2个标准在种质资源科研实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桃种质资源工作的特点和国外资源的描述方法的新进展,提出中国桃种质资源描述系统的修改建议,为建立中国标准化、数字化的桃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对从国外和北京引进的13个牧草品种在金衢盆地进行了栽培及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籽粒苋、苏丹草、俄罗斯饲料菜、甜高梁等鲜草产量高;紫花苜蓿、白三叶、鲁梅克斯、欧洲菊苣、籽粒苋等牧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在20%以上;冬牧70黑麦草出苗后可在严寒的冬季生长,且产量高;特早熟二倍体和意大利四倍体黑麦草生育期长,可延长黑麦草利用期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35.
 以人肝cDNA为模板克隆了人血小板生成素(Human Thrombopoietin,hTPO)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带有新霉素抗性基因(neo)筛选标记的pcDNA3.1(+)-hTPO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用鼠抗人TPO 单抗Western blot 检测 TPO蛋白的瞬时表达;再将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应用400 μg/mL的G418筛选克隆,经PCR及Western blot验证,获得了3株hTPO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的CHO细胞系,为获得大量蛋白并进行活性功能试验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生态学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生态学成因;提出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加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适应冀西北地区旱作马铃薯高产高质的栽培技术,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京张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旱作雨养条件下,不同覆膜材料和增施有机肥对旱作马铃薯植株形态、光合效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膜和增施有机肥处理FOB和FOS可以提高马铃薯出苗率,缩短出苗天数,增加植株株高和茎粗。FOS、FOB和FOW处理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三个时期,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看,FOS和FOB处理单株结薯数比对照分别增加37.9%和25.2%,单株结薯重提高38.1%和33.7%,折合667 m2产量比对照提高31.29%和27.82%。FOS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21.8%。综合各项指标,对于冀西北坝上地区,增施有机肥+渗水降解地膜是有效的旱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8.
Sugarcane has a large, complex, polyploid genome that has hindered the progress of genomic research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he user-friendly SSR marker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ideal genetic attributes. However, these markers were not characterized and developed at the genome-wide scale due to the previously lacking high-quality chromosome-level assembled sugarcane genomes. In this present study, 744 305and 361 638 candidate SSRs were identified fro...  相似文献   
39.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又名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邹球盖菇 ,是珍稀食用菌 ,原产欧美国家。该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之一 ,也是国际菇类市场的十大品种之一。大球盖菇营养丰富 ,鲜菇肉质细嫩 ,柄脆 ,含野生菇香味 ,口感好。干菇味浓香 ,可与香菇相媲美 ,颇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 9月 ,我们在全省首次试种成功大球盖菇 ,并于同年 11月 6日通过县科委组织鉴定。现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1 1 营养 :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源、氮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葡萄糖、蔗糖 ;菌丝生长需一定量的蛋白胨 ,无机氮和微量无机盐类…  相似文献   
40.
A polarographic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ephradine and its dosage forms. Direct determinations on capsules are carried out; excipients and coloring matter do not interfere in the determination. The electroactive product is formed by acidic hydrolysis with 5.0N HCl and heating at 80 degrees C for 60 min. Two polarographic waves are obtained: I = -0.46 V and II = -0.78 v vs. SCE. Both reduction waves are diffusion controlled. Wave I is preferred for analytical purposes. The precise chemical identity of the electroactive product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but UV spectral data and the TLC Rf value are reported. A linear relation is established for levels of cephradine between 10(-2) and 10(-5)M in 5.0N H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