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8篇
  免费   1211篇
  国内免费   2102篇
林业   1989篇
农学   2027篇
基础科学   1312篇
  2562篇
综合类   8615篇
农作物   1449篇
水产渔业   1069篇
畜牧兽医   2810篇
园艺   1346篇
植物保护   1132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871篇
  2021年   932篇
  2020年   882篇
  2019年   863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858篇
  2016年   693篇
  2015年   1016篇
  2014年   971篇
  2013年   1292篇
  2012年   1688篇
  2011年   1728篇
  2010年   1682篇
  2009年   1478篇
  2008年   1399篇
  2007年   1267篇
  2006年   1113篇
  2005年   919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对黄土高原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和评价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变化及其亏缺度,对于调控水分关系,解决水分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供耗矛盾突出,不同植被地带人工林地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亏缺度由森林带的不亏缺逐渐增大到典型草原带的61.52;阴坡水分亏缺度小于阳坡,坡下部小于上部,缓坡小于陡坡;土壤剖面的水分循环活跃层亏缺度要远小于强烈耗水层,最大相差达66.67;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性,雨季时一般供水量大于耗水量,林地水分亏缺程度较轻,但雨季前植被蒸腾耗水较强,水分供需矛盾突出,亏缺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942.
免耕对东北黑土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配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免耕措施下黑土总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配的动态变化,以及免耕对团聚体结合碳和总有机碳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为筛选出免耕对黑土结构和质量影响的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5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NT)、秋翻(MP)和垄作(RT)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0~30 cm)黑土有机碳和团聚体结合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年的NT处理并没有增加耕层有机碳(SOC)平均含量,但显著增加了表层(0~5 cm)的SOC含量,增加量为2001年的9.9%。NT试验前后,黑土总有机碳和>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变化趋势一致,总有机碳除在表层(0~5 cm)变化显著外,其它土层变化均不明显,但>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各层均有显著变化,说明>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对耕作方式的响应较总有机碳更为敏感。相关分析表明,NT处理下黑土总有机碳与>1 000 μm级团聚体结合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黑土>1 000 μm级团聚体可以用于评价免耕对黑土结构和肥力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943.
青钱柳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11个种源1年生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青钱柳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地理变异.初步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高的优良药用种源。黄酮类化合物各成分用液相色谱测定.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叶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紧密相关.其中山奈酚质量分数高于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研究的各种源中,安徽歙县和广西资源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6.770和6.494mg·g^-1,安徽舒城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仅为1.230mg·g^-1;以经纬度为自变量。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因变量进行趋势面分析,青钱柳叶中山奈酚质量分数呈经纬度双向变异.但其变化幅度随经度变化幅度不如纬度变化大,其表现出以108°E和27°N交叉区域为中心向东西递增、向南北递减的趋势.而槲皮素和异槲皮苷质量分数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青钱柳黄酮类化合物较高的优良药用种源为安徽歙县和广西资源种源。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944.
水稻纹枯病菌粗毒素提取及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金优602,购于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有限公司。供试菌株为水稻纹枯病菌菌株GD-11,取自该实验室的菌种保藏室。  相似文献   
945.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系统要求的先进的架构模式,在围绕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内容、监管对象和机制方面,重点阐述了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46.
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气象要素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2~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站的资料为依据,分析杂交中籼稻生殖期间各种气象要素与年度间结实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与水稻年度间结实率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相关程度依次为7~9月累计日照时数、7~8月日平均地温和7~9月日平均昼夜温差;7~9月累计日照时数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47.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和TCT-GC/MS联用分析技术,采集分析了白水栀鲜花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21种化合物,香气成分主要为(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占67.02%)、苯甲酸甲酯(占14.20%)、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占10.49%)。  相似文献   
948.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料聚为一类;野菊与菊花腩、异色菊与甘菊、龙脑菊与那贺川野菊两两间形态相似;毛华菊与日本野生菊属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日本野生菊属植物较我国野生菊属植物进化;亚菊属矶菊与纪伊潮菊间形态相似,且与菊属植物形态相近,表明两属间有很近亲缘关系.本研究的形态性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涉及的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菊属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49.
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处理农药生产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到一株能以丁草胺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BD-1,经鉴定为施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tutzeri).在纯培养的条件下测定了BD-1对丁草胺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菌浓度OD415=0.2,pH7.0、30℃条件下,BD-l对丁草胺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1.0、10.0和100.0 rag·L的丁草胺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11、0.60和0.96d.BD-1在不同pH及温度下对丁草胺的降解作用为pH 7.0>pH6.0>pH 8.0,30℃>20℃>40℃.GC/MS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丁草胺的主要微生物降解产物为2-氯-2',6'-二乙基乙酰苯胺和2,6-二乙基苯胺.  相似文献   
950.
用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糯玉米单倍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从Stock6单倍体诱导系中选育出的3个诱导系对4个糯玉米杂交种进行诱导,通过对诱导子粒形态和细胞学鉴定,探索其在糯玉米单倍体育种应用的可能性。结果得出:3个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Stock6-1诱导率最高为7.27%;4个糯玉米杂交种被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糯玉米杂交种199被诱导率最高为6.86%;对紫顶白胚的拟单倍体种子进行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条数为10条的种子占57%,染色体条数为20条的种子占43%。研究表明,糯玉米单倍体育种能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尽快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