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7篇
  免费   936篇
  国内免费   1326篇
林业   967篇
农学   736篇
基础科学   581篇
  1487篇
综合类   6951篇
农作物   878篇
水产渔业   502篇
畜牧兽医   1918篇
园艺   1006篇
植物保护   693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661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458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625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1227篇
  2011年   1159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863篇
  2006年   722篇
  2005年   599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41.
滴灌灌水器迷宫流道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FEMLAB软件是COMSOL公司生产的一个专业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包,是基于偏微分方程的科学和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和仿真计算的交互开发环境系统。利用FEMLEB软件对迷宫滴头进行三维的流道参数建模,在迷宫流道流态分析、压力流量关系、结构分析、流速分布、抗堵塞性能模拟上,进行参数逻辑化的选择和确定,建立参数化灌水器结构与性能参数关系模型,从而达到产品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对抗旱指数(DRI)的分析和改进,首次提出了水分适宜指数(WAI),并以此为指标,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WAI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并且倾向于选择高产型品种。可以作为作物适水种植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3.
华南地区覆盖旱种水稻节水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T11)、覆膜旱作水稻(T12)、覆草旱作水稻(T13)和裸地旱作水稻(T14)4个处理,研究旱作水稻的节水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水稻本田期T11用水总量545.40 mm,显著高于各旱作处理水稻,以此为参照,T12、T13和T14节水效率分别为35.1%、22.8%和21.2%。以裸地旱作处理T14为参照,T12节水率17.7%,而T13无明显节水效果。旱作水稻的节水效果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后前2个月,之后无明显节水效果。各处理以籽粒产量/耗水量为基础计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T12、T13、T14和T11处理分别为1.47、1.31、1.21和1.05 g/kg,以干物质量/耗水量为基础计算的WUE各处理之间的趋势与以籽粒产量/耗水量计算的WUE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4.
耐镉阿氏芽孢杆菌缓解水稻受镉胁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阿氏芽孢杆菌T61缓解水稻受镉胁迫的效应,运用96孔板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比色法测定菌株T61的镉耐受性、镉去除率和植物促生性;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T61,观察菌株在水稻上的定殖;利用蘸根法施加T61菌剂,观察其降低水稻籽粒镉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菌株T61对Cd2+的最大耐受浓度达到500 μmol·L-1;在含镉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菌株T61对Cd2+的去除率超过50%。菌株T61可以合成植物促生性物质吲哚乙酸(6.2 μg·mL-1)和铁载体(46.6 μmol·L-1),并具有溶磷能力(37.1 μg·mL-1)。菌株T61可以在水稻根和茎上定殖。大田条件下,T61菌剂可以降低营养期水稻茎叶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并使水稻728B和NX1B籽粒中的镉含量分别降低13.5%和11.2%。研究表明,阿氏芽孢杆菌T61是一株具有植物促生性的耐镉细菌,可以缓解某些水稻品种遭受的镉胁迫,在镉污染稻田的微生物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5.
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微塑料在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特征,以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为典型微塑料,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抗生素,以Cu、Cd为重金属代表,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PA和PVC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CIP对PA和PV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46 mg·g~(-1)和1.862 mg·g~(-1)。不同pH下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pH为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重金属Cu、Cd存在下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方程,Cu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而Cd的存在抑制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Cu、Cd没有改变吸附量随pH变化的趋势。PVC对CIP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PA吸附CIP的机制包括酰胺基与羰基间氢键的产生,此外静电相互作用、极性作用也是两种微塑料吸附CIP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重金属Cu、Cd存在下,可以改变微塑料对CIP的吸附量,但不会对PA、PVC吸附CIP的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6.
花溪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花溪湖潮乡辣椒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中量、磷钾高量或低量的配方处理对辣椒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低量氮磷钾配方和习惯施肥辣椒有早衰现象,不施肥处理的辣椒早衰更明显。经济性状以中氮低磷高钾效果最好,其果长达到11.95 cm,果粗1.2 cm,干重为64.2 g/10个;产量以高量氮磷钾最高,为188.9 kg/667m2,中氮低磷高钾次之,为183.7kg/667m2,两者差异不明显。中氮低磷高钾的配方既可使辣椒增产,经济效益最高,又能提高辣椒肥料利用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7.
选取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具有较好耐瘠高产特性的12个玉米品种,利用在中低肥力土上筛选出耐瘠性强的品种和在高肥力土上展现出较高的产量空间的方法,采取与生产相近的条件,筛选出了适合黔中地区推广的耐瘠优质的玉米品种遵玉8号、农大108和黔单16号等.利用耐瘠与不耐瘠玉米在主要性状上的对比鉴定,找出了与玉米耐瘠相关的根数、根系体积、根重和地上部鲜重等几个指标,为耐瘠玉米的评价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8.
为探讨基肥"干施湿混"(施基肥-泡田-旋耙整田)结合追肥"以水带氮"(先施追肥再灌水)的农艺深施技术及其配施缓控释氮肥对氮素损失及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Nc)、农艺深施(Nd)、农艺深施配施缓控释氮肥再减氮10%(Ns)4个处理,研究了农艺深施及其配施缓控释氮肥对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形态和浓度、稻田氮素流失量、水稻氮素吸收与产量、氮盈余量、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c处理相比,Nd和Ns处理均能降低氮素损失高风险期(基肥后7 d内,分蘖肥后5 d内,穗肥后4 d内)稻田田面水中总氮(TN)浓度,降幅分别为18.5%和49.8%,且主要降低了可溶性总氮(DTN),尤其是铵态氮(NH4+-N)的浓度;Nd和Ns处理稻田TN流失量分别降低了19.1%和47.6%,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3、3.9个百分点,氮素盈余量分别降低了6.8%和38.1%,且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水稻产量均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基肥"干施湿混"结合追肥"以水带氮"的农艺深施技术能降低稻田田面水中氮素浓度,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操作简便、绿色增效的施肥技术,再配施缓控释氮肥,能进一步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和氮肥损失,同时能减少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9.
杨树是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的特点,是非常优良的工业用材经营树种。本文通过对民权林场四种速生杨优良性状的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得出欧美108杨的优良性状最好,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0.
CO2作为一种主要温室气体,其固存与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复合农林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农林复合类型中林木、农作物、凋落物、土壤碳贮量的估算方法,并指出目前碳贮量研究方面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碳循环研究提供部分基础研究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