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32篇
  免费   1639篇
  国内免费   2900篇
林业   3233篇
农学   3711篇
基础科学   2051篇
  4699篇
综合类   10503篇
农作物   1912篇
水产渔业   1165篇
畜牧兽医   4382篇
园艺   1225篇
植物保护   179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1056篇
  2021年   1380篇
  2020年   1277篇
  2019年   1276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1299篇
  2016年   1064篇
  2015年   1345篇
  2014年   1433篇
  2013年   1744篇
  2012年   2057篇
  2011年   2143篇
  2010年   2013篇
  2009年   1928篇
  2008年   1670篇
  2007年   1687篇
  2006年   1434篇
  2005年   1196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B)免疫家兔 ,14 d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效价可达 1∶ 8,2 8d抗体水平明显升高 ,可达 1∶ 32 ,注苗后 35 d攻毒 ,攻毒后 2 d保护率为 93.3% (14 /15 ) ,自然保护率为 2 0 % (1/5 ) ,10 d保护率为 6 6 .6 % (10 /15 ) ,自然保护率为 2 0 % (1/5 ) ;用多联苗 (B)臀部肌肉注射免疫泌乳牛 ,试验期间 4个月内 ,3ml剂量组临床型乳房炎月平均发病率为 11.0 9% ,其对照组为 2 0 .19% ,发病率降低 4 5 .2 9% ,差异极显著 (P<0 .0 1) ;5 m l剂量组月平均发病率为 13.0 1% ,其对照组为 31.36 % ,发病率降低 5 8.5 1% ,差异极显著 (P<0 .0 1) ;3ml剂量组与 5 m l剂量组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注苗后泌乳牛血清抗体水平可持续 4个月 ,且 30 d时效价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82.
用经过选择的禽多杀巴氏杆菌自然弱毒菌株R1-23菌株制成的鸡霍乱固体培养口服弱毒疫苗,其安全剂量接近于200个免疫剂量。该口服苗两次饮水免疫的最适总剂量为每羽50亿个活菌,最佳间隔时间为48小时。免疫鸡第二次饮苗后第3天即可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率(7/8)。免疫鸡对异型强毒株P1059(8∶A)、P2723(9∶A)和同型强毒株C48-1(5∶A)滴鼻攻击的近期保护率平均为5/10、6/10和9/10。6个月免疫期的平均保护率为76.70%(46/60),一万多羽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后2个月的平均保护率为93.10%(27/29),6个月的平均保护率为73.50%(25/34),除对产蛋率有轻度影响(下降1.27%)外,无其它不良反应。野外大面积使用结果表明,该口服苗不但性能稳定,免疫原性优良,而且安全可靠,适用于鸡口服免疫。  相似文献   
83.
北疆苜蓿属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位酶技术,对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为外繁育系统,黄花苜蓿、多变苜蓿、紫花苜蓿基因组成中杂合体过多,均保持较低的自交结实率。参试苜蓿属植物表现某种程度的内繁育衰退现象,地理或生殖隔离等因素可能是导致个别种群出现内繁育衰退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北疆苜蓿属遗传资源保护时,既要选择遗传基础丰富的种和种群以保持最多的遗传变异,还要注意选择具有不同等位的种群以保持原有的基因和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84.
一类挖坑机械钻头横向振动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一类挖坑机械钻头横向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阻尼函数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了该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得出了两个定理。  相似文献   
85.
在制造企业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设备维修计划成了各种设备管理系统所公认的管理重点,这就更需要设备维修活动在企业内部能形成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为此,简要介绍了作为ERP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一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着重讨论了设备管理系统的管理重点一维修计划新思想的形成以及制定维修计划的步骤。  相似文献   
86.
鼎点金鋼钻和翠纹金鋼钻是江西棉花蕾、鈴期发生普遏为害严重的两种害虫。一般自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間,棉田内以鼎点金鋼钻发生数量最大,翠紋金鋼钻較少;8月下旬以后,鼎点金鋼钻迅速下降,翠紋金鋼钻驟然上升,并占绝对优势。鼎点金鋼钻以蛹越冬,年生5—6代,以第2、3代为害最烈;翠紋金鋼钻的越冬問題尚不明确,年生4—5代,以第3、4代为害最烈。在防治上,春季及时处理冬寒菜、蜀葵等植物上为害的鼎点金鋼钻,压低早春基数;在栽培技术上加强棉田管理,促进棉花早熟;在金鋼钻严重发生期内,及时噴射E-605与25%二二三乳剂或6%r可湿性666与25%二二三乳剂混合液,可以有效地減輕两种金鋼钻的为害。  相似文献   
87.
新疆桑树雌蕊柱头表面超微结构观察与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茂德  宋大可 《蚕业科学》1989,15(2):104-105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和田白桑、伽克1号桑、皮木1号桑的雌蕊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和田白桑、伽克1号桑的雌蕊无花柱,柱头内侧表面生有乳头状突起;皮木1号桑雌蕊无花柱,柱头内侧表面生有长毛。根据观察结果,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田白桑、伽克1号桑归类于白桑(Morus alba Linn.)较为合适;皮木1号桑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筛选出适合配制烟剂的高效药剂,用低成本的供热剂,采用简便、安全的干制法配成复方棚菌灵烟剂,可防治温室、塑料大棚黄瓜、番茄的多种病害,具有高效、经济、低毒、对蔬菜污染小、便于推广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9.
INTRODUCTIONIntheworldoftoday,theglobalclimatechangeanditsinfluenceonecologyhavebe-comeaveryimportantproblem,towhichmanyscientists,governnentleadersandordinarypcoplepaycloseattentionI1-'].Inl979,theWorldClimateResearchProgram(WCP)waslaiddowninthefirstworldclimatemeeting.lnl99(),thesecondworldclimatemeetingwasconvcl1edinGencva,andalltl1eexpertsagreedthattheglobalwarmlngwillbeextremelyseriousdisasterthananynatUralcalamityever.Attl1eMectingof"World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holdinBrazil…  相似文献   
90.
水稻白叶枯病自发现到现在已有90年的历史。由于发生地区广泛,为害严重,各国对此病曾做了大量研究。日本对它已研究了半个多世纪,我国也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经历。但对其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仍有不同看法。我国最初认为种子传病是首要的。但在病区单抓种子处理还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又认为病稻草是病区次年的主要菌源。近年来,又发现在严格处理病革、病种子的情况下,仍然发病,故怀疑除上述两种传播途径外,还有其它传播途径。关于杂草传病问题,日本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和我国国内一样,对杂草带菌传病问题,意见很不一致。我们认为对这一传播途径有彻底弄清的必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病的侵染循环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对白叶枯病的彻底防治。如果这一传播途径确实存在,我们若不承认它,在防治上就会出现大的漏洞。如果白叶枯病确与杂草无关,盲目地采用相应的措施,也是多余而毫无意义的。这次试验是采用较直接的“离心浓缩针刺接种法”,其结果:第一年证实有马唐等六种杂草、黄豆和水稻根部能够带菌;第二年证实有车前等三种杂草和水稻根不仅带菌,而且可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第三年又证实在不同地区有马唐,狗牙根等四种杂草能够带菌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中旬。另外,用病区杂草和水稻健苗混栽,结果稻苗上发病,而对照的不发病。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证实有数种杂草的根茎部不仅带菌,而且能传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