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07篇 |
免费 | 688篇 |
国内免费 | 15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31篇 |
农学 | 1713篇 |
基础科学 | 970篇 |
1871篇 | |
综合类 | 4113篇 |
农作物 | 877篇 |
水产渔业 | 689篇 |
畜牧兽医 | 1805篇 |
园艺 | 516篇 |
植物保护 | 8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182篇 |
2022年 | 483篇 |
2021年 | 589篇 |
2020年 | 580篇 |
2019年 | 588篇 |
2018年 | 427篇 |
2017年 | 588篇 |
2016年 | 511篇 |
2015年 | 636篇 |
2014年 | 610篇 |
2013年 | 676篇 |
2012年 | 811篇 |
2011年 | 897篇 |
2010年 | 832篇 |
2009年 | 725篇 |
2008年 | 718篇 |
2007年 | 640篇 |
2006年 | 618篇 |
2005年 | 504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94篇 |
2001年 | 273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245篇 |
1998年 | 189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39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111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大豆黄酮对荷斯坦牛乳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2头初胎荷斯坦牛,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预产期前10d添喂大豆黄酮(80mg/d·头),在产后3d、10d和17d采取反射乳样品,测定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结果显示:添加大豆黄酮后,初乳(第3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升高30.11%(P<0.01)和18.94%(P<0.05);常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对照组略高(P>0.05)。提示:大豆黄酮对乳成分的影响主要是提高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改善初乳的品质,以提供幼畜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94.
为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及其受体(IGFR)mRNAs在绵羊发情周期早期卵巢、子宫和输卵管中的表达,探讨绵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其发育环境——生殖道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泌及其作用,取绵羊发情周期早期卵巢、子宫和输卵管,经固定、切片、免疫染色,观察IGFs mRNAs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同时用RT-PCR技术研究了各组织中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 m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s mRNAs在绵羊发情周期早期的卵巢、子宫和输卵管中都有表达,4种因子表达模式相似:在卵巢中,IGFs主要定位于卵泡颗粒细胞,间质细胞亦有少量表达。在输卵管中,上皮细胞免疫染色呈阳性;在子宫中,腺细胞及上皮细胞的阳性信号强于固有层。RT-PCR检测表明IGFs mRNAs在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95.
对8株猪链球菌2型重庆分离株的核酸酶A全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126 bp,与Gen-Bank发表的唯一的该基因的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8%,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4%。根据核酸酶A基因的测序结果建立扩增片段长度为301 bp的PCR检测方法,并用甲苯胺蓝DNA酶琼脂对猪链球菌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进行检测。检测了从病猪内脏分离的猪链球菌致病株35株,33株核酸酶A基因PCR检测阳性(阳性比例为94.3%),其中有24株分泌活性检测为阳性(阳性比例68.6%);正常猪扁桃体分离株14株,PCR检测为阳性的10株(阳性比例71.4%),其中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为8株(阳性比例57.1%),检测菌株中有2型猪链球菌44株,38株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PCR检测阳性并且分泌活性为阳性的有32株,猪链球菌1型、7型、9型、13型、1/2型各1株,均能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但只有13型猪链球菌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对猪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期核酸酶活性的检测显示,猪链球菌在培养4、8、16、32、48 h均有核酸酶A的分泌,并且C a2 和M g2 为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必需因子。 相似文献
96.
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 V)毒株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DCo V纳米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标准品检测的最低浓度可达102 copies/μL,与其他几种常见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国内猪场62份腹泻粪便样品,相比常规PCR方法,该纳米PCR方法的检出率更高,而两种方法对268份进境活猪粪拭子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纳米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国内猪场的PDCo V检测和进境活猪的监控检测,可作为PDCo V实验室检测的有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7.
In this study,the 'Ganong 5th'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and two application methods (leaf application,root application) and six exogenous betaine concentrations (0,10,20,30,40 and 50 mmol·L-1) were used to treat the seedlings of alfalfa. Plant growth and related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measured after 7 days of low temperature (4?) stress,an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exogenous betaine to alleviate the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f alfalfa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ogenous GB alleviated the loss of plant height,root length,leaf dry weight,root dry weight and chlorophyll content,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SS) and free proline (Pro),and reduced the increase in leaf relative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MDA content. Exogenous GB increase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content. And also,exogenous GB enhanced the osmotic adjustment capacity of the plant by increasing endogenous GB accumulation and BADH activ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xogenous GB enhanced the resistance of Medicago sativa to low-temperature stress under low temperature adjustment.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praying 30 mmol·L-1 GB on the leaves and spraying 40 mmol·L-1 GB on the roots had the best effect on alleviating the low-temperature stress of alfalfa seedlings. © 2019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的频繁调运,我国布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疫苗免疫是我国布病一类地区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现有布病疫苗对人有一定的致病性,导致部分地区免疫实施效果不能有效保障。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通过多年实践,创新了一种经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布病免疫技术。该技术对羊免疫安全性高、抗体阳转率高,抗体持续期长于经口途径免疫。该免疫技术在辽宁省建昌县和葫芦岛市其他地区推广使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有效降低了人间的布病感染率,是我国其他一类地区可参考的一种布病免疫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
采用不同的取样策略,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淮阴苜蓿(Medicago sativa Huaiyin)遗传多样性,确定最佳取样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筛选的SSR引物构建淮阴苜蓿的指纹图谱,并对淮阴苜蓿进行品种鉴定。本研究对320株淮阴苜蓿的单株基因组DNA设置6个处理(10、20、30、40、50、60单株DNA随机等量混合),每处理8个重复,利用筛选的4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0株单株随机DNA的混合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开始趋于稳定,由此取40株即可代表淮阴苜蓿群体。采用取样数为40株单株DNA混合样,利用筛选的3对SSR引物构建淮阴苜蓿指纹图谱,并对15份供试苜蓿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构建淮阴苜蓿SSR指纹图谱可以用于对淮阴苜蓿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武汉市犬细小病毒病(CPD)的流行情况和特点。[方法]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门诊为依托,应用胶体金试纸条和PCR检测技术,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犬门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检测门诊犬病例2 728例,检出CPD阳性121例,阳性检出率为4.4%。从时间分布看,该期间大部分月份的阳性检出率在3%~5%之间,2015年10月的最高,2016年6—9月的最低。从群间分布看,阿拉斯加、边牧、哈士奇、比熊、萨摩耶、博美、巴哥等犬种的CPD阳性数量均占该品种就诊犬总数量的10%以上,而拉布拉多、雪纳瑞、德牧、贵宾、金毛犬则在5%以上;雄性犬的CPD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雌性;在阳性病例中,2~4月龄幼犬的占比最高,在40%~60%之间;未免疫或未按规定免疫犬的CPD阳性数量与总阳性数量的占比高达86.7%,而按规定免疫犬仅为13.3%。[结论]CPD的发生与犬的品种、年龄、性别、免疫状况和气候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其年龄和免疫状况。本研究有助于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并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