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林业   56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83篇
  161篇
综合类   738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314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51.
为了研究Fenton试剂对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降解效果,采用实验室内试验方法,考察并确定了H2O2浓度、FeSO4浓度、反应时间、pH值以及低浓度环糊精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可以有效降解液相中的茚并(1,2,3-cd)芘.在降解过程中,对初始浓度为2.5mg·L-1的茚并(1,2,3-cd)芘,当H2O2浓度为20.0mmol·L-1,FeSO4浓度为3.0mmol·L-1时降解较为有效,去除率可达到62.88%,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反应的发生.Fenton氧化降解茚并(1,2,3-cd)芘的反应在60 min内可以完成,并且pH值控制在3时更加有利于降解.反应体系中加入低浓度环糊精可以增加茚并(1,2,3-cd)芘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当加入HPCD的浓度为3mg·L-1时,Fenton试剂对茚并(1,2,3-cd)芘的氧化去除率可由62.88%提高至71.24%.  相似文献   
252.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对盐胁迫的抗性优势表现。揭示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及耐盐红麻杂交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对盐胁迫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红麻杂交种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等均优于亲本,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随着盐浓度的提高,杂交种与亲本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在一定阈值内,红麻杂交种根系生长在盐胁迫下明显表现出比亲本较强的耐性,红麻杂交种在耐盐性方面具有杂种优势。同时盐胁迫改变了红麻根系的形态构型,使根系趋于简单化,可以有效增加根系生长形成更多的粗根,提高其耐盐能力。研究结果为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更加耐盐的红麻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3.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城乡之间、区县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视角,分析了天津市目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存在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4.
以50~60日龄的Holstein奶牛胎儿原始生殖嵴组织为材料,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奶牛Nanog与Lin28基因开放性阅读框(ORF)全序列。序列全长分别为903 bp和618 bp。所克隆的奶牛Nanog与Lin28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均为100%。将扩增的基因片段经过酶切后亚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的多克隆位点,经过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PT67包装细胞,经过14 d G418连续抗性筛选,挑选抗性集落扩大培养。收集病毒上清经过RT-PCR与透射电镜检测,并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病毒上清中含有逆转录病毒颗粒,Nanog与Lin28基因在筛选后的包装细胞PT67细胞中均有转录,病毒上清感染滴度值分别达到7.5×107cfu/mL和9.19×107cfu/mL。结果表明,本试验已经成功克隆出奶牛Nanog与Lin28基因开放性阅读框全序列,并建立高效、稳定产生包含有pMSCV-Nanog与pMSCV-Lin28质粒的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包装细胞株,为进一步产生奶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iPSCs)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5.
探讨在无角道塞特绵羊冷冻精液稀释液中添加VB12、VE、VC对精子冷冻品质的影响。在无角道塞特绵羊冷冻精液稀释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VB12、VE、VC制作细管冻精,解冻后观察精子的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等指标。结果显示,VB12添加0.003 g/L时能够显著提高解冻后的精子活率(P0.05)和精子顶体完整率(P0.05);VE添加2.5 g/L时,能够极显著提高解冻后的精子活率(P0.01)和顶体完整率(P0.01);VC的添加4.4 g/L时能够显著提高解冻后的精子活率(P0.05),但对冷冻后精子的顶体完整率无影响。在稀释液中添加VB12、VE和VC能使解冻后精子品质得到提高。VE添加后能够极显著提高冷冻精子的顶体完整率,应该优先考虑添加。  相似文献   
256.
以60周龄和自繁后的12周龄的如皋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个SNP突变,分别为4271 G/A、4281 G/A突变,有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60周龄时,AA型含量最高,显著高于AB型(P<0.05);12周龄时,AB型含量最高,BB型最低;60周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2周龄时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57.
‘西蜜3号’为早熟高产优质高效杂交一代厚皮甜瓜新品种。全生育期85~90d,果实发育期28~30d。果实正圆球形,单果质量800~1000g,皮雪白,肉橘红色,厚,肉质细嫩,酥脆,清香爽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果实耐贮藏,较抗霜霉病。产量45000~60000kg·hm-2。  相似文献   
258.
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分的散失是造成盐分表聚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表层进行覆盖处理可改变地表结构,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野外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返盐及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表层进行不同覆盖处理均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保水效果为:覆砂+覆膜覆秸秆+覆砂覆砂覆秸秆+覆膜无覆盖(C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小的趋势逐渐减缓。不同覆盖处理也可有效抑制土壤盐分表聚,缩小盐分在土壤中迁移的范围;覆盖处理的土壤盐分向上迁移主要发生在0~20 cm范围内,无覆盖处理在0~35 cm范围内,覆盖后可较好地抑制土壤返盐。综合考虑认为砂石覆盖模式是较适合该试验区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259.
【目的】探讨糯玉米生长及产量对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干旱区利用覆膜滴灌技术可持续利用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滴灌种植1年、2年、3年和4年的地块上糯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周、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探讨糯玉米对盐碱地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滴灌条件下盐碱地上第一次灌水为30 mm左右,而后利用埋设在滴头下方20 cm深处的负压计调控土壤基质势在-10kPa的灌水方法能够保证较高的出苗率达到90%以上以及获得较高产量,即使是滴灌种植第1年。同时糯玉米的株高、茎周、生物量、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滴灌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不同滴灌种植年限的地块上糯玉米生长的节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本文介绍的滴灌种植技术改良盐碱地,土壤环境随着滴灌种植年限延长而发生了较大变化,而糯玉米的生长指标及产量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260.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77-2011年,乌鲁木齐市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60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4.010mm/10a和29.289h/10a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但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近35a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尤其是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小麦产量产生了较明显的不利影响,降水量略增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一定积极意义,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