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252篇
农学   270篇
基础科学   115篇
  259篇
综合类   862篇
农作物   176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322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向大气释放CO2的最大净输出途径,其与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的差值是判断生态系统碳“源”或“汇”的关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在10、20、30℃ 3个温度条件下,研究施肥施用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温度处理下,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都表现为培养前期快速下降,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3种温度条件下各施氮处理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为1328.25~2219.42 mg/kg,100 mg/kg(N4)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最大,CK处理最低,100 mg/kg(N4)和80 mg/kg(N3)2个高氮处理显著高于低氮50 mg/kg(N2)、30 mg/kg(N1)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长,不同的土壤施氮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不同,N2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最低,N4处理最高。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受高施氮量影响较大,低施氮影响不明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增加,氮肥施用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能使柑橘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增加。  相似文献   
42.
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大麦幼苗体内多胺和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俊  刘怀攀  刘友良 《作物学报》2004,30(11):1119-1123
外源甜菜碱对200 mmol/L NaCl胁迫下大麦幼苗的伤害有显著的缓解效应,0.5~10.0 mmol/L的甜菜碱均可以有效抑制盐胁迫导致的叶片中MDA含量的上升,增加根系含水量与幼苗鲜重,降低植株体内Na+/K+比,尤以1 mmol/L甜菜碱的效应最明显。甜菜碱可以显著地提高盐胁迫下大麦幼苗根系多胺含量,促进叶片内腐胺与亚精胺向精胺的转化  相似文献   
43.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44.
主要对东北垄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试验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垄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减少作业成本.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碎茬覆盖模式的产量增加了14.96%,高留茬模式增加了9.5%,而作业成本碎茬覆盖模式减少了29.4%,高留茬模式则减少了23.5%.比较各项指标,碎秆覆盖模式更加体现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具有更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5.
针对东北垄作区原垄免耕播种后,垄形破坏,玉米出苗后需进行垄台修复施肥,但作业过程中存在机具堵塞严重,行间玉米秸秆被机具挑起伤苗,以及机具作业过程中动力消耗大等问题,设计改进了垄台修复中耕施肥机的关键部件,优化了关键参数.田间试验表明:平板直刀型破茬松土方式动力消耗小、防堵效果好,采用的凹面双圆盘进行垄形修复,起土效果好,能够有效防堵.  相似文献   
46.
卢曦  刘艳芬  刘铀 《畜禽业》2008,(2):54-55
通过对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处理条件,并探讨了几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固定液用2.5%戊二醛的效果要优于甲醛-丙酮混合液;用pH值5.8~6.2的孵育液孵育1.5h,甲基绿复染1~10s效果最佳。变化各因素的处理条件对最终的观测效果和结果都有影响,其中以甲基绿复染时间过长影响最大。同时,该染色法应用于贵妃鸡的T淋巴细胞计数中,4次重复的结果表明,贵妃鸡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细胞率为37.86±1.89%,各重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7.
48.
简要分析了我国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简称"两区")建设的背景,提出"两区"概念,概括了"两区"应该承载的主要功能,并提出了建设"两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