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33篇
  免费   1999篇
  国内免费   4363篇
林业   5051篇
农学   6234篇
基础科学   3272篇
  6817篇
综合类   11923篇
农作物   2593篇
水产渔业   1679篇
畜牧兽医   5334篇
园艺   1447篇
植物保护   2945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1145篇
  2021年   1633篇
  2020年   1440篇
  2019年   1486篇
  2018年   1003篇
  2017年   1324篇
  2016年   1272篇
  2015年   1739篇
  2014年   1584篇
  2013年   2085篇
  2012年   2332篇
  2011年   2554篇
  2010年   2384篇
  2009年   2375篇
  2008年   2221篇
  2007年   2310篇
  2006年   2088篇
  2005年   2119篇
  2004年   986篇
  2003年   852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802篇
  2000年   918篇
  1999年   1294篇
  1998年   1087篇
  1997年   932篇
  1996年   902篇
  1995年   794篇
  1994年   742篇
  1993年   726篇
  1992年   586篇
  1991年   525篇
  1990年   431篇
  1989年   357篇
  1988年   278篇
  1987年   171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择血红蛋白(Hb)、运铁蛋白(Tf)、亮氨酸胺肽酶(LAP)、前白蛋白3(Pa3)、淀粉酶(Amy)对可能为同卵双生波尔山羊的亲缘关系鉴定。结果发现,除淀粉酶(Amy)和亮氨酸胺肽酶(Lap)外,其余位点均有多态性。由蛋白位点的基因型判定羔1、羔2基因型完全一致,是供体后代的概率为75G,受体后代的概率为22.8%,从而确认羔1、羔2的双亲为供体公羊和供体母羊。  相似文献   
102.
马动脉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保守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筛选,成功地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约200bp的片段,与理论设计值(204bp)大小一致。而正常的RK-13、BHK-21和Vero细胞和同为动脉炎病毒科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作为对照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0^-4个TCID50的病毒含量,说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3.
自2003年6月份以来,在我国北方肉鸡饲养基地普遍流行了一种主要侵害肉仔鸡的疾病,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征(HSMS)。HSMS发病日龄集中于10~18日龄.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高死亡率,病鸡头部震颤、运动失调、昏迷、失明、死亡。先后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河北、山东等省进行调查.发现HSMS在这几个省的很多肉鸡饲养区广泛存在。对发生该病的259个肉鸡饲养户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与祖代种鸡没有关系.病原可能来自受污染的父母代种鸡场。平均发病率为17.9%。发病鸡群血糖浓度极显著的下降。从2个发病鸡群的病鸡肠道内容物中观察到病毒颗粒.病毒呈多形性.有囊膜,直径约80-100nm,表面有棒状纤突,长约10-20nm.与冠状病毒类似。  相似文献   
104.
四川猪链球菌Ⅱ型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链球菌Ⅱ型是导致许多国家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自90年代晚期江苏发生猪链球菌Ⅱ型感染以来已成为我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一种重要的新病原菌。最近在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猪源人畜共患病,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我们从病死猪的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三株猪链球菌分离株,经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PCR鉴定,最终证实为猪链球菌Ⅱ型。通过对其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MRP和EF均为阳性。进一步的药敏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Ⅳ、羧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肤肟等抗菌药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5.
猪肾脏中氯丙嗪和异丙嗪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猪肾脏中氯丙嗪和异丙嗪残留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猪肾脏中残留的氯丙嗪和异丙嗪,用乙腈提取,再依次用酸化乙腈和正己烷净化,氮气吹干,甲醇溶解后,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ypersilC18柱,UV检测器,用V(乙腈)∶V(水)∶V(0.5mol·L-1乙酸铵)(50∶49∶1)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波长254n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丙嗪和异丙嗪在猪肾脏中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μg/kg,组织中添加量为10μg/kg时,氯丙嗪和异丙嗪的回收率分别为83%和84%,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0%。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可同时检测氯丙嗪和异丙嗪在猪肾脏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6.
马赫  魏岩  穆晨 《草业学报》2018,27(3):126-134
野榆钱菠菜是新疆重要的荒漠野生牧草资源,具有褐色(非休眠类型)、黑色大、黑色小(休眠类型)3种异型种子。以种子异型性植物野榆钱菠菜为材料,对3种异型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培育,对比观察研究3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物候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 异型种子萌发物候不同步,萌发策略不同,褐色种子集中萌发,出苗率为74.30%,萌发期为3 d;两种黑色种子萌发期长,分散萌发,出苗率分别为6.58%(黑色大种子)和1.55%(黑色小种子),萌发期分别为21和17 d。2) 异型种子子叶存留时间长,但存留时间有差异,种子越小子叶存留时间越短。3) 褐色种子幼苗在初期其子叶长宽、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黑色种子幼苗,但随着幼苗的生长,3种异型种子幼苗在这些指标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4) 异型种子幼苗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褐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上部分,两种黑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下部分,这种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能够使种子异型性植物在面对荒漠异质环境时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是种子异型性植物能够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的重要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揭示种子异型性植物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为“两头下注”对策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108.
为了探究柱花草的抗寒性,本研究以细茎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var.intermedia)和TPRC2001-1柱花草(S.guianensis‘TPRC2001-1’)营养期叶片为材料,分别进行时长为0(对照)、24h和48h的低温处理,然后对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柱花草叶片的抗寒性生理指标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步上升。低温处理后,细茎柱花草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TPRC2001-1柱花草(P0.05),而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TPRC2001-1柱花草(P0.05)。综合各项生理指标可得,两种柱花草的抗寒性强弱为细茎柱花草TPRC2001-1柱花草。  相似文献   
109.
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超  王英哲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草业科学》2018,35(5):1067-1071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相似文献   
110.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降水较多,易形成农田渍害。为探究渍害胁迫对甜高粱(Sorghum dochna)产量性状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平作和垄作两个处理,在甜高粱三叶期对其进行渍水处理,测定并比较各处理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苗期遭受渍害胁迫,垄作处理下甜高粱的茎粗、单株干重、叶数、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平作(P0.05)。株高和茎叶比在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平作处理相比,渍害胁迫下甜高粱叶片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更强。研究表明,垄作耕作方式能够提高甜高粱耐受渍害胁迫的能力,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