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9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42篇
林业   780篇
农学   1046篇
基础科学   593篇
  1182篇
综合类   1882篇
农作物   302篇
水产渔业   263篇
畜牧兽医   867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52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曹师  史敏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8,35(5):1098-1105
红豆草壳二孢叶斑黑茎病(Ascochyta onobrychidis)是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分离此病菌的同时得到一种对此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为评价此拮抗菌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其对红豆草壳二孢的抑菌效果。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拮抗菌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菌落为黄白色,可产生黄白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钩状,顶端螺旋形;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该菌的菌落对红豆草壳二孢菌落的相对抑制率达74.33%,同时该菌发酵液对红豆草壳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93.87%。该菌具有生物防治红豆草壳二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age combinations on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GP) kinetics, ruminal and milk fatty acid profiles. Forty‐five lactating cows were randomly arrang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fed three total mixed rations (TMRs) with different forage combinations: TMR1, 23% alfalfa hay, 7% Chinese wild ryegrass hay and 15% whole corn silage; TMR2, 30% corn stover plus 15% whole corn silage; TMR3, 30% rice straw plus 15% whole corn silage. In vitro dry matter disappearance ranked: TMR1 > TMR2 > TMR3, and highest cumulative GP and asymptotic GP occurred in TMR1 while no difference occurred between TMR2 and TMR3. The average GP rate ranked: TMR1 > TMR2 > TMR3. TMR1 in comparison with TMR2 and TMR3 presented lower rumen contents of acetate and butyrate and greater rumen contents of propionate, valerate, C13:0, C14:0, C15:0, C18:1cis‐9, C18:2n‐6, C18:3n‐3, C20:0 and C22:0 as well as milk C18:2n‐6 and C18:3n‐3 proportions. Transfer efficiencies of C18:2n‐6 and C18:3n‐3 from diet to milk ranked: TMR1 > TMR2 > TMR3. The findings suggest TMRs containing alfalfa hay and Chinese wild ryegrass hay in comparison with corn stover or rice straw improve rumen fermentation and transfer efficiency of C18:2n‐6 and C18:3n‐3.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宁夏吴忠市畜间包虫病流行范围及防治效果,科学规范指导下一阶段包虫病防治工作,2020年对吴忠市5个县(市、区)采用基本情况调查、实验室抽样检测等方法进行了畜间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犬粪样品1861份,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阳性率为0.75%;抽检羊脏器4027份,棘球蚴感染率为0.22%,有3个县区检出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74.
首都签约兽医工作是首都官方兽医的配套制度和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北京市布署,房山区认真调研、部署推进。本文对签约兽医模式与协检员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对推进首都签约兽医运行机制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分类管理"专职"和"兼职"签约兽医,细化"签约",建立并逐步强化签约兽医责任追溯机制,争取各级财政落实专职签约兽医福利待遇和兼职签约兽医发放津贴等。  相似文献   
75.
该文阐述了紫穗槐的特性,提出了滨州市推广种植紫穗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缺失的ASFV突变毒株,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检测方法来区分CD2v缺失的自然突变株和野生型ASFV毒株。对ASFV国内分离株WUHAN 2019-1株的EP402R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亲水性,选取可溶性较强部分(232~333 aa),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嗜性对该段基因进行优化并人工合成,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低温表达,获得带有HIS标签的可溶性CD2v胞内区重组蛋白,将其命名为pET-28a-CD2v-IS,大小约15 ku。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抗原性良好。利用纯化后的CD2v重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0.5μg/mL,封闭时间为1 h,样本最佳稀释度为1:10,样本最佳孵育时间为1 h,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20 000,最佳孵育时间为45 min,底物孵育最佳时间为5 min;确定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S/N临界判定值为1.61。试验灵敏性可达1:1 28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4.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9.84%;只与AS...  相似文献   
77.
氟对牛脾淋巴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健康牛脾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氟化钠(NaF)染毒24h。低渗溶胞法提取细胞膜,检测膜上ATP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染氟组淋巴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氟能抑制牛脾淋巴细胞膜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78.
7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鸡肉组织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检测方法。鸡肉组织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用乙酸乙酯提取、0.1 mol/L盐酸溶剂转换、正己烷溶脂、MCX柱净化,在270 nm检测波长处用超高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鸡肉组织中磺胺二甲嘧啶的保留时间为0.88min,检出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在10~200μg/kg范围内添加回收率为60%~85%,相关系数R2=0.999 5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检测限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0.
2019年1月,山东省某牙鲆鱼场出现疑似淋巴囊肿病例。患病鱼体表长有灰白色菜花样瘤状物,死亡率超过30%,给养殖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确定发病原因,对该鱼场病死鱼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诊断和病毒检测,并对病毒MCP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眼观及组织学病变符合淋巴囊肿病的病变特征;所检测到的病毒与选定的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7%~99.9%和86.8%~100%。MCP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检测到的病毒与LCDV-C、JF00Kuma、JF03Yoshi、JF03GunNeA、JF、LCDV-K1等毒株同属于淋巴囊肿病毒基因II型,且与我国分离株LCDV-C有较高的同源性。经综合诊断,确定该流行病由淋巴囊肿病毒基因II型所致。该研究为该病的综合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资料,为下一步进行该病毒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疫苗制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