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2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42篇
林业   814篇
农学   1100篇
基础科学   596篇
  1190篇
综合类   1972篇
农作物   343篇
水产渔业   250篇
畜牧兽医   860篇
园艺   290篇
植物保护   5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农业政策作为联系欧盟成员国农业的纽带,在经历2003年的改革后,虽然在价格补贴、农村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财政负担、食品安全、新成员国加入等来自内外部的挑战和压力.为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欧盟进行了降低政策价格、微调配额等一系列的最新改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投资建设大量信息基础设施,以保证农业信息能更好的被农户采用。而现实中,农户并不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等现代信息手段获得农业信息,相反,基于地缘和血缘的熟人网络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人成了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这种传播方式下,农户的利益常遭侵害,农业科技难以广泛有效的传播,甚至一些假信息让农户失去了对“科技”的信赖。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兼顾现实与未来,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成4株沙门氏菌属特异单抗CB8,de7,cc6,DD4,在免疫转印试验中,证实它们所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鞭毛蛋白上,ELISA相加试验及竞争试验显示,CB8和cc6与de7,DD4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表明鞭毛蛋白的属共同抗原具有多种表位的特性。用胰蛋白酶消化鞭毛蛋白,SDS-PAGE结果出现两条新带,分子量分别为42000(F42),27000(F27),长时间消化,最终只剩下F27条带,它可抵制该酶的消化。对该酶切样品的免疫转印结果表明,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属共同抗原表位出现于F42和F27上,而相应的沙门氏菌分型H抗原单抗或因子血清识别的表位也在F42和F27上都得到了证实。这为沙门氏菌鞭毛蛋白抗原的多样性及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曹彦辉 《饲料广角》2009,(24):20-23
2009年国际大豆市场触底反弹,美元疲软、流动性过剩是其上涨的外因。南美减产、中国需求增加是国际大豆回暖的关键因素.偏紧的供求结构让国际大豆库存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5.
1 免疫失败的原因1.1 免疫方式不当。鸡的新城疫(ND)保护性抗体可分为粘膜表面的IgA和血清中的IgG,只有呼吸道粘膜抗体和血清抗体都达到一定滴度时才能有效防止新城疫发生。由于免疫方法选择不当(如饮水免疫),致使鸡的呼吸道粘膜抗体未达到保护水平,或使血清中新城疫抗体不高,都可引起鸡发生新城疫。  相似文献   
6.
曹师  史敏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8,35(5):1098-1105
红豆草壳二孢叶斑黑茎病(Ascochyta onobrychidis)是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分离此病菌的同时得到一种对此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为评价此拮抗菌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其对红豆草壳二孢的抑菌效果。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拮抗菌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菌落为黄白色,可产生黄白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钩状,顶端螺旋形;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该菌的菌落对红豆草壳二孢菌落的相对抑制率达74.33%,同时该菌发酵液对红豆草壳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93.87%。该菌具有生物防治红豆草壳二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建筑物墙体及防水层渗漏的原因,并论述了防治措施;强调施工中应加强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银杏种子后熟生理与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银杏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变化以及内源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银杏种胚分化不完全、发育不充分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银杏种子的后熟过程实质上是种胚不断分化生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物质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均有利于种胚发育和种子发芽,种子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去调整内源激素平衡、完成种胚发育.研究发现,内源激素在银杏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A1 3是银杏种胚后熟的关键物质;ZRs对银杏种子生长起重要的促进作用;GA1 3/ABA及ZRs/ABA相对比例的变化对种子发育、胚的后熟及种子萌发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the biotrophic fungus 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Bgt), is a global disease that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wheat production. To ...  相似文献   
10.
高粱作为中国主要的酿造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粱炭疽病是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病,且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栽种地区更易发生和流行,不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引起产量的大幅下降和籽粒品质的劣变。多年来,高粱病理学家和育种家对高粱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分离、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寄主抗性利用和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为炭疽病的生化防控以及培育抗炭疽病品种奠定了基础。开展高粱炭疽病研究,发掘更丰富多样的优异抗性种质资源,减少农药使用,不仅可以满足中国高粱产业对天然有机高粱原料的巨大需求,还可以推动高粱生产向高产优质转变。对高粱炭疽病的分布和发病症状、炭疽病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流行原因、抗性资源鉴定和高粱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更好地认识高粱与炭疽病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高粱炭疽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