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5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285篇
基础科学   225篇
  629篇
综合类   2671篇
农作物   374篇
水产渔业   357篇
畜牧兽医   1107篇
园艺   371篇
植物保护   29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碾皮设备对小麦进行碾皮处理,对比普通小麦粉和不同碾皮时间下的全麦粉农药残留量、呕吐毒素含量、含砂量、干湿面筋含量、粉质特性、流变发酵特性、淀粉糊化特性以及馒头的品质指标来研究碾皮技术对全麦粉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皮时间的延长,小麦碾皮率逐渐升高,全麦粉中的农药残留量、呕吐毒素含量和含砂量呈现下降趋势;全麦粉精度和亮度增大,干湿面筋含量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普通小麦粉,弱化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麦粉面团产气量和持气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并在碾皮时间为20 s时达到最大,淀粉糊化特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全麦馒头的亮度、比容随着碾皮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感官评分在碾皮时间为20 s时最高。综上所述,碾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麦粉和馒头的品质,碾皮时间为20 s时,全麦粉及其馒头的各项安全指标和品质特性均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2.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豫中烟区生产上有机肥的选择及合理配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芝麻饼肥、生物有机肥和高碳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及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不同处理变幅分别为7.35~10.63g/kg和36.45~80.86mg/kg,有机肥+化肥处理均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碱解氮和微生物量氮不同处理变幅分别为50.29~58.95mg/kg和42.23~60.69mg/kg,生物有机肥+化肥和高碳基肥+化肥处理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微生物量氮均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3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与纯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蔗糖酶活性生物有机肥+化肥和高碳基肥+化肥处理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与纯化肥处理相比,3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升高,烟碱含量降低,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物质总量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较纯化肥处理增加;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较纯化肥处理烟叶的均价和产值均显著提高。豫中烟叶生产中以高碳基肥与化肥按1∶1配施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3.
基于黄花红砂与五柱红砂的现有分布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与最大熵(MaxEnt)模型软件,对2种红砂属植物在3个时期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五柱红砂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在青海地区、新疆南疆地区以及甘肃部分地区;黄花红砂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宁夏地区、内蒙古地区、甘肃地区以及新疆与青海部分地区。2种红砂属植物在3个时期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有所增加。黄花红砂的潜在适宜区朝着东北方向移动,五柱红砂的潜在适宜区出现收缩现象。2种红砂属的低适宜区相比较高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变化较大。2)黄花红砂与五柱红砂通过MaxEnt模型运算出的AUC值均>0.9,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精度很高。可以用于2种红砂属植物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的预测。3)控制黄花红砂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最湿季度降水量,影响五柱红砂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海拔、等温性和温度季节性变化。上述研究结果对2种红砂属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未来分布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为确定新疆吐鲁番产区酿酒葡萄的最佳采收期,对不同成熟期‘美乐’(Merlot,ML)果实和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和多酚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感官分析法确定果实中各项成熟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对品质影响最大的指标,并确定最佳采收期。结果显示:8月14日及之后的葡萄达到技术成熟;8月28日的‘美乐’葡萄果皮、果籽、葡萄酒中酚类物质总量达到最高,且酿造的葡萄酒质量最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一级指标总酸,二级指标皮总单宁,三级指标籽总酚的‘美乐’葡萄最佳采收期判定的指标体系;不同采收期‘美乐’果实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显示,8月28日的‘美乐’葡萄品质最好。可见,‘美乐’葡萄适宜在8月28日前后 采收。  相似文献   
95.
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鉴定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分离,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特征值,通过茎线虫线粒体COⅠ通用引物、ITS区通用引物及A、 B生物型的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地区采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种群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为B型,关中地区为A型。形态特征值数据显示雌成虫体长、体宽均大于雄成虫,A型的体长、体宽均大于B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陕北不同地区的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合阳、兴平的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与分子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
97.
不同类型有机肥降解土壤乙草胺残留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
99.
针对拖拉机耕作过程柴油机输出功率不易精准测量的问题,基于柴油机燃油控制策略的转矩模型,对雷沃拖拉机在理论速度为5.7km/h和8.9km/h的耕地过程的柴油机功率进行了在线测量。将在线测量的指示功率与燃烧分析仪测量的指示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拖拉机耕作速度较稳定的一段区间内,在线测量的指示功率平均值误差为2.99%,但瞬时值严重失真;分析发现喷油量和喷油时刻的变化是引起功率测量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柴油机输出功率在线测量的精准度,利用GT-Power模型得到了该柴油机12个典型工况的空燃比和喷油时刻与转矩的定量关系,并提出利用喷油量修正系数和喷油时刻修正系数对在线测量方法进行修正。优化后方法的测试结果表明:拖拉机稳定运行阶段柴油机功率平均值误差为0.88%,瞬时值误差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猪群中猪圆环病毒 2 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丰富 PCV2 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当地 PCV2 疫苗候选株的选用和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使用 qPCR 方法对疑似 PCV2 的样品进行检测,发现 1 株具有高病毒载量的 PCV2 毒株,命名为 GD222858。通过 PCR 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分子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使用 MegAlign 软件将该毒株 ORF1、ORF2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 PCV2 同亚型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采用 DNAStar 预测该毒株的 Cap 蛋白二级结构及 B 细胞表位,并与 4 株疫苗株 DBN-SX07-2(HM641752)、LG(HM038034)、SH(HM038027)、ZJ(AY686764)的 Cap 蛋白抗原指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GD222858 毒株基因组长度为 1 767 bp。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属于 PCV2d 亚型。与国内外 82 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 91.4%~99.6%,与越南毒株 Han8(GenBank 登录号:JQ181600)的亲缘关系最近。在 ORF1 编码的 Rep 蛋白处发现多个特异性突变位点 F70Y、F77L、W202R、N256S;ORF2 编码的Cap 蛋白相对保守。Protean 预测 Cap 蛋白的氨基酸第 5~18、24~25、39~41、48~49、57~65、99、101、112~114、139~140、145~150、162~165、175~181、188~189、205~211、227~232 位 置 处 均 可 能 存 在 潜 在 的 B 细 胞 表 位。GD222858 毒株的 Cap 蛋白抗原指数与 4 株疫苗株均有差异,在氨基酸 45~57、124~132、223~233 位置处抗原指数明显高于 4 株疫苗株,且与疫苗株 HM038034 差异最大。【结论】GD222858 毒株感染猪群的原因可能是 Rep 蛋白多个位点发生特异性突变及疫苗株选用不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