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5篇
  免费   1360篇
  国内免费   2242篇
林业   2228篇
农学   2330篇
基础科学   1933篇
  3188篇
综合类   7846篇
农作物   1288篇
水产渔业   1101篇
畜牧兽医   3334篇
园艺   1121篇
植物保护   117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1040篇
  2020年   961篇
  2019年   977篇
  2018年   646篇
  2017年   1077篇
  2016年   752篇
  2015年   1095篇
  2014年   1071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660篇
  2011年   1735篇
  2010年   1553篇
  2009年   1433篇
  2008年   1359篇
  2007年   1290篇
  2006年   1190篇
  2005年   935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韩小冰  马玲  马伟  王慧  田军 《森林工程》2008,24(3):13-16
用生长速率法对大籽蒿、黄花蒿、猪毛蒿进行不同提取溶剂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大籽蒿、黄花蒿最适提取溶剂为乙醇,猪毛蒿最适提取溶剂为丙酮。其中,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和落叶松枯梢病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91.74%;猪毛蒿丙酮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和落叶松枯梢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用生长速率法,以筛选出的最适提取溶剂对大籽蒿、黄花蒿、猪毛蒿进行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活性筛选。黄花蒿、猪毛蒿最适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法,大籽蒿最适提取方法为冷浸法。  相似文献   
942.
在Zeller平衡损失思想的启发下,对线性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估计标准,得到了回归系数的广义平衡LS估计,并且在新的标准下提出并讨论了参数受线性约束和有界约束时的平衡LS估计和广义平衡LS估计.  相似文献   
943.
铜藻提取液对月见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藻提取液对月见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藻提取液可提高月见草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及发芽势,并可促进幼苗的生长。提取液可显著的提高月见草地上部分的干湿重、根系的鲜重、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与b的比值;降低叶绿素b的含量。但是,对其根系的干重及叶绿素a的影响规律性较差。总体来讲,铜藻提取液对月见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4.
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结构及其随离岸距离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内设置42块样地(10 m×10 m),采用样方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以空间代替时间,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探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同时,分析离岸距离不等的黑松防护林的种群结构窄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径级的数量分布基本上呈倒J型分布,表明黑松种群处于稳定发展的时期;黑松生长与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黑松胸径、单株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均符合负指数函数模型,树高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在距离海岸50~500 m范围内,黑松种群密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海陆相互作用产生的环境异质化可能是造成黑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5.
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的孟连县开展营造山桂花人工林施用N、P、NP、NPK肥及其每种植穴用量为0 g、100 g、200g、300 g的不同施肥措施对3年生期间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3年生时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材积不同施肥处理的比不施肥处理的高1.6~5.4倍。所施用的4种肥料相比较,施肥效果为:N>NP>NPK>P。其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平均材积,施用N的比施用NP的高2.7%,施用NP的比施用NPK的高49.3%,施用NPK的比施用P的高191.8%。不同施肥量对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林木生长的效应是P300 g>200 g>100 g>0 g;N和NP是200 g>300 g>100 g>0 g;NPK是300 g>100 g>200 g>0 g。受当地气候影响,山桂花人工林(3年生)的生长可分为两季,12月~次年5月处于旱季,因气温低,降水少其幼林生长慢,6~11月为雨季,气温高、降水足其幼林生长快,雨季生长量比旱季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946.
冰雪灾害后的粤北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冰雪灾害后粤北地区的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和生态特性进行初步调查,将研究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3个功能类群,其中腐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占比例最大,而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占优势,捕食性动物两者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寡毛纲蚯蚓为主,各样地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表聚性特点,3个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DG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多样性指数(H)排序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均匀度指数(E)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C)由高到低依次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采样深度对大型土壤动物生态指数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均为显著(P<0.01).凋落物现存量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47.
为定量描述北方沙区生态承载状况,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处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盐池县官滩村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官滩村人均生态足迹为2.011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656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3551hm^2。其中,草地的供需矛盾突出,耕地的供需基本相当,林地和建筑用地供给充足。其中供给以耕地为主,需求以草地为主,供需结构不对称。生态赤字的存在,揭示了当前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48.
利用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1999年和2009年2期的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及2006年调查数据资料,对10年来各类土地面积结构、森林资源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和森林资源质量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总面积、有林地面积和苗圃地面积增加,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减小;幼龄林面积增加,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减少,且近熟林比重很小,林龄结构不尽合理;用材林比重下降,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质量缓慢提升,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从动态变化的结果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以期调整林业结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9.
指出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是运筹学和组合优化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研究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阐述了动态车辆问题(DVRP),根据动态信息的特征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分为随机车辆路径问题(SVRP)和模糊车辆路径问题(FVRP)。从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建模、算法和仿真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其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0.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vitro of refined powder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 were detected by methods based on chemical measurement and cell modeling. The results of anti-peroxidation ability and iron reduction ability trials showed that the refined powder of P. emblica L. had strong ability of anti-peroxidation, and i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 with a clear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When the concentration reached 800 μg·mL-1, the ability of anti-peroxidation was almost equal to the positive control VC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Meanwhile, it also had iron reduction ability that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y in vitro cell culture method, H2O2 was used to induce SH-SY5Y cells damages to establish the cell model of oxidative damage. The author detec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owder on cell survival rate for the model cells by MTT 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fined powder could show better protective effect to oxidative damaged SH-SY5Y cells in the range of 600 1 200 μg·mL-1. When the concentration reached 1 200 μg·mL-1,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the highest and refined powder exhibited the b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Both methods proved the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refined powder of P. emblica L. in vit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