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122篇
  63篇
综合类   961篇
农作物   222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696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以黑暗培养(D)为对照,阐明了蓝光(B)连续光照对大豆(Glycine max L.Merr.)芽苗菜品种东农690生长和类黄酮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蓝光连续光照36 h显著提高了大豆芽苗菜子叶中山奈酚(kaempferol)和黄豆苷元(daidzein)的含量,同时子叶中蓝光光受体基因CRY1、CRY2,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IFS的表达量也显著提高。处理组中,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黄豆苷(daidzin)含量逐渐增加,黄豆苷元(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genistin)和山奈酚(kaempferol)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但在36 h时均显著高于黑暗处理。在蓝光光照6和24 h时,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类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PAL、CHS、ANS、IFS的表达量在蓝光处理下均是先升高后下降,而蓝光光受体基因CRY1与CRY2的表达量随着光照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2.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27℃~ 2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18~ 1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推广、建设在解放前一度几濒失传的历史名茶——平水日铸茶及其品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品质评价与精制拼配岗位与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局进行了产品加工工艺规范化、技术与产品标准化研究。2010年至今,建设了平水日铸茶生产线2条,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达到并超过原来单机生产的产品品质,并总结出了一套平水日铸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4.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在江苏省不同纬度点的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江苏4个稻作区(纬度范围为31.3°~34.7°N)设置5个播期处理,以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其垩白变化特征。受播期和纬度的双重影响,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垩白度的最大极差分别为54.0和13.0个百分点。垩白具明显的纬向性递变特征,种植的适宜区域在扬州至东海间,并以偏北地区(建湖、东海)较优,而在江苏的南北两端(昆山、沛县)要显著差于中间地带。在各稻作区稻米的垩白率(度)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并且在江苏北部地区更易受播期调节。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高产条件下适当迟播栽培,是降低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的优质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95.
武湖日本沼虾形态参数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间,每月中旬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采样1次。测量了1228尾日本沼虾的头胸甲长、全长、体长、体重等参数,研究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头胸甲的生长规律,并借助计算机将所得到的数据分雌雄性别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1~7月龄时,体重与体长大约成3次方关系,8~12月龄体重与体长虽也呈幂函数相关,但b值明显小于3;1~7月龄雄虾头胸甲的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雌虾头胸甲的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8~12月龄雌雄虾头胸的生长规律均符合Logistic方程;日本沼虾各形态参数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头胸甲长(Lc)与体长(L)、全长(LT)以及全长与体长之间呈直线相关,体重(W)与头胸甲长之间呈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96.
浅色黄姑鱼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扩增100个浅色黄姑鱼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得到大约620bp的扩增产物。将其中5个个体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比对,得到468bp可供比对分析的片段。比对结果表明,5条序列包括两个单倍型,两个单倍型之间有1个碱基突变。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种群的100个样品中98%的个体为其中一种单倍型,只有2%的个体呈另一种单倍型,表明这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两个单倍型平均碱基组成为:T22.0%,C26.3%,A29.8%,G21.9%,GC含量平均为48.2%。与GenBank中石首鱼科7属9种的11条同源序列比对,得到429个比对位点,其中包括69个简约信息位点、55个单突变子和16个插入/缺失位点。聚类分析显示,浅色黄姑鱼与黄姑鱼亲缘关系较近,与形态分类相符。  相似文献   
97.
从鲷科鱼类中黄猪鲷(Sparus latus)、黑鲷(S.macrocephalusM)、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平鲷(Rhabdosargus sarba)的线粒体DNA扩增出约430bp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经Cla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8bp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结合GeneBank中黄鲷(Taius turnifrons)、灰鳍鲷(S.berda)、犁齿鲷(Evynnis japonica)和高背四长棘鲷(Argyrops spinifer)的该区段DNA序列比较,共发现12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0.7%),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黑鲷和灰鳍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为3.8%;而黄鲷和平鲷的亲缘关系最远,序列差异为21.7%。用MEGA2.1软件中的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上述8种类分为4组,其中黄鲷属、平鲷属和鲷属分类的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一致;而传统分类上把犁齿鲷、真鲷和高背四长棘鲷归为3个不同属,在本研究分子系统树中,这3个属却聚成一支。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鲷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98.
克氏原螯虾形态参数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94尾(体长1.75~10.6 cm)克氏原螯虾的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和体重等进行了测量分析。着重研究了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得到的关系式为:W♂=0.0299×Lb3.4925(r2=0.9818),W♀=0.0438×Lb3.1697(r2=0.9869)。同时还推断得出体长6.0~6.5 cm是克氏原螯虾的最适捕捞规格。  相似文献   
99.
淤泥湖两种新银鱼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淤泥湖两种新银鱼:近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pseudotaihuensi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的食物组成、食物出现频率、摄食强度及肠长与全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种类共有12属,其全长(L)与肠长(x)的回归方程为:L=0.4708+2.0001x(r=0.9744);寡齿新银鱼的食物种类有7属,其全长与肠长的回归方程为:L=-0.6446+2.6002x(r=0.9227)。桡足类和枝角类是这两种新银鱼的主要食物,浮游植物仅在某些月份摄食,且生物量很小。  相似文献   
100.
丰溪河花(鱼骨)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集于江西广丰县境内丰溪河的480尾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成鱼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从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等方面对花(鱼骨)的食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鱼骨)成鱼主食水生昆虫,也摄食黄蚬、螺蛳等软体动物和小鱼、小虾.花(鱼骨)的食物由摇蚊幼虫等16类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