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61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81.
目的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冬闲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特性及团聚体钾素分布的影响,为我国南方水旱轮作区钾素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始于2016年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选取CK(F)(不施肥和冬闲)、NPK(F)(氮磷钾肥和冬闲)、NPK(R)(氮磷钾肥和冬种油菜)、NPK(SR+R)(氮磷钾肥配稻草还田和冬种油菜)、NP50%K(SR+R)(氮磷减钾50%配稻草还田和冬种油菜)5个处理,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油菜收获后取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团聚体组分以及团聚体组分中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组分中钾素的分布规律。结果 (1)所有处理均以<0.053 mm团聚体组分最高。与NPK(F)相比,NPK(R)处理提高了1—2、0.5—1、0.25—0.5 mm团聚体的比例,增幅为26.2%—82.6%,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0.25 mm团聚体组分比例、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显著提高了30.6%、31.2%和82.0%。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R+R))比施化肥处理(NPK(R))显著提高了>2 mm团聚体比例,增幅为69.7%。(2)所有处理土壤各团聚体组分中交换性钾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逐渐降低,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R+R))比施化肥处理(NPK(R))显著提高了所有粒级团聚体组分的交换性钾含量,增幅为22.2%—46.0%。相比较NPK(SR+R),减钾处理(NP50%K(SR+R))显著降低了>0.5 mm团聚体中交换性钾的含量,降幅为19.4%—20.6%。与水稻-冬闲下的化肥处理(NPK(F))相比,水稻-油菜轮作下3个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团聚体中的非交换性钾含量。(3)所有处理以<0.053 mm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最高。水稻-油菜轮作(NPK(R))比水稻-冬闲(NPK(F))显著提高了1—2和0.5—1 mm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增幅分别为82.6%、52.1%(交换性钾)和105.5%、36.9%(非交换性钾)。结论 水稻-油菜轮作可提高MWD、GMD、大团聚体比例和大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改善土壤结构。在该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可提高所有粒级团聚体中交换性钾含量,改善稻田土壤钾素供应,但水稻-油菜轮作因需钾量高而降低了团聚体中的非交换性钾含量,应适当增加钾肥投入。  相似文献   
182.
本文主要阐述了汪清林业局下属两个企业(商联佳维木业有限公司和森宝木业有限公司)开展产销监管链认证的过程及主要做法,分析了产销监管链认证取得的成效,并对产销监管链认证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3.
本研究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和系统固相萃取净化的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MS-MS),建立了测定蛋及其制品中16种多溴联苯醚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的测定方法。采用快速溶剂萃取仪进行快速提取,有效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结合质谱多反应监测采集方式,可有效减少基质干扰,提高方法的选择性。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混合溶剂提取,分散基质固相萃取方式净化后,采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16种多溴联苯醚质量浓度在0.01~20.0 ng/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67.5%~112.2%;相对标准偏差为2.6%~17.3%;方法检出限为0.2~50 pg/g,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20批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20批样品中ΣPBDEs含量中位数为529.2 pg/g湿重。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实现蛋及其制品中16种多溴联苯醚灵敏、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4.
为探究雅罗鱼杂交种“雅龙1号”及其亲本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母本)和新疆额尔齐斯河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父本)的耐碱性能,对3种实验鱼进行了为期7 d 的50 mmol/L NaHCO3碱度胁迫实验,并对参与渗透压调节、氨代谢等与耐碱性能显著相关的几个生理指标及其对应基因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极强耐碱性能的母本鳃组织的钠-钾ATP酶(NK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ATPase α1-like和ATPase α3)均高于杂交种,显著高于父本(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其鳃基因表达量(alpl)均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鱼(P<0.0001),表明母本可能通过AKP去磷酸化作用,调控NKA酶活性,参与高碱胁迫下的渗透压调节。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发现,母本的血氨(Amon)及尿素氮(BUN)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鱼(P<0.0001),而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以及鳃相关基因表达量(glud、glul、Rhbg和Rhcg1)大部分高于杂交种,均显著高于父本(P<0.05),表明母本通过合成氨中间代谢物以及提高氨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式消耗体内的氨。综上所述,这些生理指标与母本极强的耐碱性能显著相关,且较好地遗传给了其杂交子代“雅龙1号”。本研究结果为鱼类耐碱性能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雅罗鱼耐碱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申报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5.
采用不同的酶分步消化,分离培养小鼠的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并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利用支持细胞对精原细胞的支持和营养作用,使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共培养,对精原细胞在体外分化时的条件要求作了研究.结果:获得了能进行分化的精原细胞,而且已经分化到个体变小,细胞核偏向一侧的细胞.结论:通过体外培养精原细胞获得精子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6.
正近年来,生物科学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生物科学中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种大分子在结构和序列方面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我们知道不同的结构的核酸序列或者氨基酸序列会产生数以万计的遗传信息,那么这个庞大的信息就要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来科学的处理分析。1.生物信息学1.1生物信息学的概念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门学科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应用计算机对生物科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进行分析,储存以及检索的一门科学;也就是应用计算机对生物信  相似文献   
187.
秸秆与氮肥不同配比对红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秸秆碳氮比是影响其养分释放和还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合理施用氮肥是秸秆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对于指导秸秆还田和培肥土壤有重要意义。 【方法】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旱地试验田进行尼龙袋大田填埋试验,供试土壤为红壤。尼龙袋装土200 g (以风干土计),共设置6个处理:CK、低量尿素0.157 g (N1)、高量尿素0.939 g (N2)、玉米秸秆9 g (S)、玉米秸秆 + 低量尿素 (SN1)、玉米秸秆 + 高量尿素 (SN2)。S、SN1和SN2处理中混合物的碳氮比分别为53∶1、37∶1、15∶1。填埋后分别于7、14、21、28、49和150 d取样,分析不同碳氮比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 (SOC)、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SMBC和SMBN)、微生物熵 (SMBC/SOC) 及微生物量碳氮比 (SMBC/SMBN) 等随时间的变化及处理间差异。 【结果】 SMBC和SMBN均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21 d和14 d达到最大值。还田150 d时与CK相比,秸秆还田各处理SMBC增加了4~5倍,SMBN增加了6~8倍。S、SN1和SN2处理的SMBC 6次取样的平均值分别为1425、1379和1462 mg/kg,约为其他处理的10倍;SMBN分别为172、181和193 mg/kg,约为其他处理的8倍;微生物熵分别为3.57、3.41和3.57,约为其他处理的2.8倍,S、SN1和SN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1、N2的SMBC/SMBN显著低于S处理。在28 d前,S、SN1和SN2处理间SMBC/SMBN值差异不显著,28 d后S处理显著高于SN1和SN2;150 d时S处理SMBC/SMBN值约为10,SN1和SN2处理约为6。 【结论】 玉米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SMBC、SMBN和微生物熵。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均会降低SMBC/SMBN值,且氮肥用量越大比值越低。当秸秆还田时,将碳氮比调整到37∶1不能满足微生物对氮的需求,因此在南方红壤秸秆还田时要补充氮素。   相似文献   
188.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EPIC模型对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3-5月较低,深层(0.4~0.6 m)土壤水分在5-10月间可以得到较好恢复,适当增加氮肥投入,可以显著提高黑麦草最大叶面积系数和饲草产量,在刈割4茬的条件下,氮肥施入量不宜低于75 kg/hm2,且不高于225 kg/hm2;2)黑麦草田0~1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为0.86~0.95,RRMSE值为6.0%~17.2%,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动态变化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介于0.57与0.92之间,且大部分大于0.85;3)EPIC模型模拟的黑麦草叶面积系数和株高与观测值间的r值均大于0.90,在统计范围内模拟值和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黑麦草产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大于0.90,ME值和R2间差异小于0.02。总体而言,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黑麦草生长过程,对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模拟较为准确,可以用来评价四川丘陵区以黑麦草为主的草粮轮作系统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9.
秸秆还田对土壤还原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伤流强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日均变化量(RCEH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日均变化量(RCRRM值)和土壤二价铁含量日均变化量(RCFe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稻移栽后14~18 d土壤RCEH值最低,移栽后10~14 d和14~22 d土壤RCRRM值(0.28~0.62 cmol/(kg·d))和RCFe值(5.0~31.6μg/(kg·d))达到最大。2)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与覆盖相比,油菜秸秆翻埋对水稻根系伤流日均变化量(RC_(RBI))的影响时间更长,水稻根系体积日均变化量(RCRVT值)和质量日均变化量(RCRQT值)的缓慢增长期延长了4 d。3)水稻移栽后10~22 d,油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移栽后27~32 d,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程度显著降低。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苗期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显著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和根系活力(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在四川油稻两熟区,油菜秸秆还田量以全量还田为宜,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以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190.
[目的]阐明不同磷水平和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发育、磷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适应性调控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挖掘利用抗逆基因选育水稻新品种,提高稻田水磷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粳稻(Nipponbare,Nip)、籼稻(Kasalath,Kas)和旱稻502(Upland rice,U502)3种不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