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9篇
  61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典型农田磷肥回收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南方典型农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供磷能力、磷肥回收率,揭示长期施肥下磷肥回收率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内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重庆北碚紫色土 (始于1991)、湖南望城 (始于1981) 和江西进贤 (始于1981) 红壤性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 (CK)、单施稻草、厩肥 (M)、施化学氮钾肥 (NK)、施化学氮钾肥+猪粪 (NKM)、施化学氮磷肥 (NP)、施化学氮磷钾肥 (NPK)、施氮磷钾肥+厩肥、猪粪 (NPKM) 或稻草 (NPKS) 等不同施肥处理,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作物吸磷量、磷肥回收率和磷肥累积回收率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作物磷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 【结果】 长期不施磷肥,土壤自然供磷量显著下降,北碚紫色土 (21年)、望城 (23年) 和进贤 (27年) 红壤性水稻土的年下降速率分别为0.60、0.48和0.63 kg/hm2。各试验点不同处理作物历年平均吸磷量的大小顺序为NPK、NPKS和NPKM > NP、NKM > CK或NK ( P < 0.05)。NPK配施猪粪,与配施厩肥或秸秆配施相比较,其作物吸磷量更高。3个试验点磷肥回收率随着施肥年限增加而提高。NPK处理磷肥回收率每年增加0.15%~1.94%, NPKM和NPKS处理磷肥回收率每年增加0.07%~1.60%。NPK处理磷肥累积回收率在37.8%~61.5%之间,NPKM和NPKS处理,其磷肥累积回收率较NPK处理降低了3.0%~34.3%。 【结论】 土壤的磷素自然供给量随作物种植年限增加而显著下降。磷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吸磷量,NPK平衡施用的吸磷量显著高于化肥偏施;氮肥投入量每增加100 kg/hm2,作物吸磷量增加5 kg/hm2。各试验点磷肥回收率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提高。NPK配施有机肥相比较NPK,降低了磷肥的累积回收率。磷肥施用量每增加 P 10 kg /hm2,磷肥回收率下降约0.9%。NPK与猪粪配合施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提高化学氮肥用量、减少化学磷肥投入的措施,从而提高磷肥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2.
基于红壤稻田肥力与相对产量关系的水稻生产力评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土壤肥力是水稻产量提升的基础,研究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可以为稻田土壤培肥和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本研究基于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的红壤稻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和县域尺度样点调研,长期试验包括不施肥 (CK)、单施氮肥 (N)、单施磷肥 (P)、单施钾肥 (K)、氮磷肥配施 (NP)、氮钾肥配施 (NK)、氮磷钾肥配施 (NPK)、2倍氮磷钾肥配施 (2NPK) 和有机无机肥配施 (NPKM) 处理,收集1981年、1985年、1989年、1995年、2002年、2005年、2012年和2017年的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水稻产量;并于2017年在进贤县布置了58个代表性点位,获取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晚稻产量数据。采用Fuzzy方法对长期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进行计算,构建和验证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水稻相对产量的量化关系,并在进贤县进行了验证。 【结果】 在红壤性双季稻田,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CK处理相比,NPKM、2NPK和NPK处理的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71.6%、59.1% 和36.5%;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64.1%、47.3% 和27.7%,且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比NPK处理增加了25.6% 和28.5%;同时,NP和N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也显著低于NPKM处理,而N、P和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则与CK没有显著差异。线性拟合方程发现,红壤稻田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增加0.1个单位,水稻相对产量增加7.2%~22.6%。县域尺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土壤肥力质量指数预测的水稻相对产量与实际相对产量高度吻合 (R2 = 0.5268,P < 0.01,RRMSE < 25%),表明基于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可较准确地评估该区域的水稻生产能力。 【结论】 在红壤稻田上,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升土壤肥力质量和水稻产量的关键技术途径,且利用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水稻相对产量的量化关系可以指导该地区的土壤培肥管理和生产力评估。   相似文献   
103.
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妥善的治理和经营,需要通过相关的技术创新来解决和促进发展问题。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掀起了高潮,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林业治理彰显了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诟病,亟需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来解决。一、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和治理概况我国是森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总面积非常可观,但是分布比较广泛。在林业治理方面,我国历来颇为重视,虽然有的时期会出现砍伐利用大  相似文献   
104.
脲酶/硝化抑制剂双控下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设置大田试验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U)、氮肥配施0. 5%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与1%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U+N/D)、氮肥配施1%NBPT与2%DMPP [U+2 (N/D)],研究4种施肥组合下双季稻土壤脲酶、土壤NH+4-N、田面水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和U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在施肥后第1~15 d,土壤脲酶活性、土壤NH+4-N、田面水NH+4-N含量增加,田面水NO-3-N含量无显著变化。与U+2 (N/D)处理相比,早稻中U+N/D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0. 03~0. 70 mg·g-1,土壤NH+4-N含量显著增加了19. 11~61. 44 mg·kg-1,田面水NH+4-N含量显著增加了34. 48~40. 70 mg·L-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H+4-N与土壤脲酶、田面水NH+4-N均呈显著负相关,田面水NH+4-N与土壤脲酶、田面水NO-3-N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综上,与其他处理相比,U+N/D处理是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NH+4-N和田面水NH+4-N含量的最优处理,合理配施尿素及0. 5%脲酶抑制剂NBPT和1%硝化抑制剂DMPP能够显著提高NH+4-N供水稻吸收,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油菜秸秆还田对不同水稻品种秧苗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为主处理,水稻品种为副处理,分析油菜秸秆不还田、覆盖还田以及翻埋还田对宜香优2115和德优4727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在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处理下均表现为,秧苗前期的分蘖数、根长、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分干重低于对照与秸秆覆盖还田;相同还田方式下,德优4727在所有观测时期的分蘖数、根长、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分干重均高于宜香优2115。[结论]秸秆翻埋还田造成水稻僵苗,由于不同水稻品种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不同,为适应机械化操作,生产上应推广适宜秸秆翻埋还田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6.
藏獒群体遗传结构及基因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对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基因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85.53%和98.16%,平均为91.85%;两个藏獒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氏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H)和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5354、0.3191和0.4807;两个藏獒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91,基因流为3.3679,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为0.0505。结果说明藏獒群体内遗传变异丰富,不同地域的藏獒群体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很低。  相似文献   
107.
试验通过在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两种不同抗生素替代组合,分析两种抗生素替代组合对断乳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试验选取90头平均体重接近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断乳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试验动物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日粮处理包括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试验期为35d。结果 表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平均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显著高于对照Ⅰ组(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3.51%和15.74%,而试验Ⅱ组与Ⅲ组断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在腹泻率方面,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均显著低于对照Ⅰ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Ⅲ组的腹泻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植物精油、中短链脂肪酸、有机酸组合和抗菌肽、中短链脂肪酸、有机酸两种组合均能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断乳仔猪的腹泻率。  相似文献   
108.
黄晶  郑云林 《广东饲料》2010,19(3):25-27
<正>猪肉作为饮食习惯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大限度的追求瘦肉率,减少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一直是半个世纪以来遗传育种的首要目标,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瘦肉率的提高对猪肉品质和风味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保持  相似文献   
109.
迷失圣塔拉     
远离尘嚣,奢华憩静。被马尔代夫南阿里环礁环绕的圣塔拉,被誉为最适合的度假圣地。四周被细软的白沙围绕,既是海洋及潜水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对浪漫的最佳诠释之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于2016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和冬闲(CK)、氮磷钾肥和冬闲(F)、氮磷钾肥和冬种紫云英(CM)、氮磷钾肥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RCM)、氮磷减钾50%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50%KRCM)。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水稻收获后调查分析水稻产量和钾素含量,以及耕层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计算水稻钾素吸收量、钾素生理效率和钾素表观平衡,并进一步探讨水稻产量和钾素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紫云英轮作显著提高水稻年产量,增幅以RCM、50%KRCM较高,分别为59.4%和59.7%。两者协同还田和紫云英单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相比化肥冬闲处理(F),增幅为53.1%~63.3%,在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减钾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和F处理相比,RCM、50%KRC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