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22篇
  31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沙丘形态及其运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合理、精确地计算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的入黄沙量,探明其对黄河沿岸植被造成的影响程度,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貌调查、沙丘形态测量和遥感解译对其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沙丘以走向西南—东北的新月型沙丘和新月型沙丘链为主,沙丘剖面形态不对称,具有明显落沙坡;在发育过程中同时受到了西南风和西北风的显著影响,5年内以沙丘整体向河道推进为主,共移动19.45m,具有单向快速运移的特点,且沙丘不断向黄河侵袭,应采取措施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道路绿化植物对交通污染的生理响应,以大叶黄杨为试验材料,选择天津市典型交通污染区为采样地点,探讨了交通流量对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抗坏血酸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片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交通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坏血酸含量与单位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片pH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不显著相关(P0.01);相对含水量与单位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期的交通污染显著降低了大叶黄杨抗坏血酸含量,提高了相对含水量,而对叶片pH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3.
选择毕节地区主推品种威芋3号微型薯开展不同粒级对一级原种繁殖的影响试验,设每粒≤5、6~10、11~20、21~30、31~40 g 5个处理粒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品种和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晚疫病危害程度与原原种粒级存在一定关系,当原原种粒级每粒≤5 g时,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当原原种粒级在每粒6 g以上时,晚疫病发生情况接近;粒级为每粒21 g以上的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产量较高,生产上调进原原种时建议选择大粒种薯为宜。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抹花、疏果、垫把及套袋综合技术对香蕉生产的影响,探寻香蕉提质增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香蕉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南宁市香蕉主产区选取实验基地,根据香蕉不同生长时期分别进行抹花、疏果、垫把及套袋综合技术处理,分析对比产量、商品果率、果面斑痕及果面机械伤等指标.[结果]与传统种植的香蕉相比,经过“抹花+疏果+垫把+套袋”综合技术处理后的香蕉平均商品果率为98.91%,比对照提高3.21个百分点;机械伤发生率平均为2.45%,比对照大幅降低49.69%;斑痕发生率平均为2.29%,比对照降幅为66.69%;畸形果发生率平均为0.69%,对照为3.18%,差异极显著;平均一级果品率为23.04%,二级果品率为58.12%,分别比对照高18.02和5.44个百分点.[结论]抹花、疏果、垫把及套袋综合技术处理使香蕉小幅增产,可有效控制果面机械伤及畸形果的发生,提高果品商品率,显著提高香蕉产品质量和商品档次,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监测并掌握城市排洪沟水体中致病菌的污染现状,对强化城市排洪沟的修复整理和常规性管理工作,提升污染突发事件中的预见预警能力和保障人居地周围的环境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以粪大肠菌群数为致病菌检测指标,通过五管发酵法对兰州市区不同功能区的主要排洪沟水体中粪大肠菌群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水体中致病菌的污染程度较高.粪大肠菌群平均含量1.61×10<'7>个/L,最小2.3×10<'5>个/L,最大2.34×10<'7>个/L;文教区排洪沟致病菌污染最重,混合区次之,工业区污染较轻;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公式P<,i>=C<,i>/S<,i>计算,污染最轻的深沟桥排洪沟水体中的粪大肠菌群数也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的5.75倍.  相似文献   
66.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7种常用药剂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和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87.5 g/L银法利悬浮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具有一定防效和较好的增产效果,生产上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可采取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苎麻骨纤维餐具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苎麻骨纤维餐具的降解规律,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采用活性污泥法对其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生物降解率为考察指标,分析活性污泥对于聚丙烯(PP)、滤纸、苎麻骨纤维餐具、纸浆模塑餐具和塑料淀粉餐具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降解期间(28天),滤纸降解速度最快,纸浆模塑餐具次之,苎麻骨纤维餐具降解程度低于纸制,生物降解率达到60.59%。而聚丙烯餐具和塑料淀粉餐具基本不降解。增加降解物的表面积和提高活性污泥与降解物的比值,有利于苎麻骨纤维餐具的降解。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SSR和SCoT分子标记在美洲黑杨×青杨派杂种无性系遗传差异性分析上的应用性。【方法】利用SSR和SCoT标记,对9个美洲黑杨×青杨派杂种无性系及3个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对供试杨树材料共扩增出94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比率达到90%,标记指数为3.19;筛选出的14条SCoT引物对供试杨树材料共扩增出清晰条带12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达到75%,标记指数为2.72。聚类分析表明,SSR和SCoT分子标记得出12个无性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4~0.80和0.40~0.8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2和0.64;在相似系数平均值处,SSR和SCoT分子标记将12个杨树材料分别分为3大类和5大类。Mantel检测显示,2种分子标记在12个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显著相关(r=0.501 3,P=0.003)。【结论】这2种分子标记均适合美洲黑杨×青杨派杂种无性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但SSR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和标记效率均高于SCoT标记。  相似文献   
70.
内蒙古高原克氏针茅种群的生态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野外形态调查和DNA分子标记方法,对内蒙古高原7个不同地理分布的克氏针茅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区克氏针茅种群的表型性状受环境影响改变程度的差异不同,其中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千粒重、颖果长、芒柱长具有随降水量递减而变小、变短的趋势;而颖果直径表现为随降水量的递减逐渐增加的趋势。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表明,16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2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28个(99.22%)。AMOVA分析显示,克氏针茅种群64.9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35.0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处生境的年均温呈显著相关关系(r=0.802,t=3.003t0.05=2.571)。聚类分析表明,7个种群一级聚类分为4个分支,有相似生态条件的种群具有优先聚类的趋势,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克氏针茅有较大的形态变化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潜力大,可作为西部地区植被恢复及草地生态建设的首选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