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9篇
  35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用不同配方控释BB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氮素比例占12.5%的控释尿素与钾素比例占28.8%的控释钾肥配合的控释BB肥处理(CRBBF4),作基肥一次施入,水稻分蘖高峰期茎数最多,叶绿素含量最高,后期有效穗数最多,主要功能叶衰老速度居中,养分供应速度可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在等养分投入的条件下其产量结果优于其他配比的控释BB肥处理,并显著高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92.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2)缓/控释配方肥处理(T1)田间排水沟中水样不施肥处理(T3)。插秧后75d田面水中氮含量的情况变化较大,3个处理中T3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最低,硝态氮、总氮含量最高。就总体趋势而言,田面水氮素流失主要以铵态氮为主,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随施肥天数的增长,土壤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T2处理降幅最大,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在各处理中,氨氮/总氮比与土壤脲酶活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即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随脲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氮素转化相关因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分异。说明水稻生产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减少流溪河流域稻田氮的面源污染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93.
坡岗地木薯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坡岗地木薯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坡岗地木薯以氮素投入最重要,随着氮素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株高、茎基部粗度以及产量增加显著;钾素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磷素。回归分析表明,每667m2施用氮磷钾肥含量分别为22.8、7.0和28.1kg时木薯产量最高,考虑经济效益和生产实际,建议每667m2施用氮、磷、钾肥的用量为16~20、5~7和15~20kg较适宜。  相似文献   
94.
油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但大多直接作为清塘剂、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论述油茶粕资源当前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堆肥化利用的优势、工艺和前景,为油茶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深圳市罗湖区9885名小学生龋齿及充填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的龋齿患病及充填状况 ,以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检查深圳市罗湖区 9885名小学龋齿患病及充填情况。结果 :所调查的 9885名小学生中 ,6 4 6 5名患有龋病 ,患龋率为 6 5 4 0 % ,龋均为 3 31;1~ 4级学生的患龋率均较高 ,分别为 71 5 2 %、73 6 5 %、74 85 %、70 0 5 % ;患龋的 6 4 6 5人中 ,已采取充填治疗者仅 10 31名 (占 15 95 % ) ;男女患龋率及充填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该区小学生患龋情况仍较严重 ,而进行充填治疗者少 ,故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及宣传教育工作 ,以降低龋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6.
农作物表型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产量相关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获取对作物育种以及产量相关研究至关重要,也是作物育种全程智能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此外,作物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类快速解析数量性状成为了可能,但作物表型数据的不足严重限制了这一可能.通过开发农作物表型测量技术和智能装备可加以解决.将作物产量相关表型性状参数获取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用于作物的...  相似文献   
97.
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DGGE)技术,研究了好氧堆肥过程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 AOA)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堆肥时期鸡粪好氧堆肥AOA菌群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AOA HH 2(GU2258721)亲缘关系较近的b条带(相似性96%)和未培养泉古菌属[uncultured crenarchaeote NM 152(HQ8752251)]的m条带(相似性99%)是堆肥过程一直存在的AOA菌属。条带c、 b、 f、 i和条带m、 k、 l、 n代表的种属分属两个大类。AOA群落的Shannon Weiner指数(H)、 均匀度指数(EH)均表现为第30 d>第5 d>第25 d第45 d>第3 d第12 d>第1 d第15 d。对AOA种群数据与不同时期堆体温度、 pH、 全氮、 铵态氮、 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等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表明,堆体温度、 全氮、 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对氨氧化古菌群落演替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AOA的群落结构在堆肥第1 d、 第5 d、 第25 d、 第30 d、 第45 d变化较大。说明这些参数能有效控制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AOA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8.
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DGGE图谱条带的数量及亮度有较大区别,且有几条特征性条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0—15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菜稻菜模式”(RVCs) “休闲轮作模式”(FRCs) “蔬菜连作模式”(VCCs);15—30 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FRCs RVCs VCCs。UPGMC聚类分析表明,RVCs 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各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 RVCs和FRCs;与主成分因子1 正相关程度较高的种植模式为:RVCs和VCCs,与主成分因子2 正相关程度较高的是 FRCs。可见,水稻土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种植模式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
分别用9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34.72±0.28)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其中1组投喂对照饲料(含50%鱼粉,不含豆粕),另外8个试验组分别投饲由去皮豆粕(DSM)、酶解豆粕(ESM)、发酵豆粕Ⅰ(FSMⅠ)和发酵豆粕Ⅱ(FSMⅡ)替代20%和40%的鱼粉的饲料,9组分别命名为FM、DSM20、DSM40、ESM20、ESM40、FSMⅠ20、FSMⅠ40、FSMⅡ20、FSMⅡ40。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7周的养殖实验后,评定4种豆粕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替代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显示,FM组和FSMⅡ20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FM、DSM20、FSMⅠ40、FSMⅡ20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DSM40、ESM20、ESM40及FSMⅠ20组(P0.05),不同试验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酶解豆粕替代40%鱼粉导致实验鱼的血清对哈维氏弧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去皮豆粕替代20%鱼粉导致血清对溶藻弧菌抵抗能力下降;但发酵豆粕不影响血清及黏液对3种菌的抵抗能力。研究表明,以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抗菌能力为评价指标,发酵豆粕是鱼粉的最佳替代源,发酵豆粕Ⅰ和Ⅱ均能替代20%~40%的鱼粉,但存在抗氧化能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发酵豆粕Ⅰ40%替代组;去皮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在抗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100.

分别给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注射生理盐水、3×106 CFU/mL(低浓度组)9×106 CFU/mL(高浓度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菌液,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不同处理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基因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 处理42 h, 注射生理盐水组对虾的Toll受体和IMD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溶菌酶mRNA表达量在注射36 h后显著升高。急性感染溶藻弧菌后, 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244236 h; 溶藻弧菌的感染剂量不影响上述基因表达峰值的出现时间, 但显著影响上述基因的表达峰值(P<0.05), 各基因表达量峰值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高浓度组、低浓度组、生理盐水组。急性感染初期, 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mRNA表达量呈现显著下调, IMD和溶菌酶mRNA表达量在感染初期不存在显著下调现象。与感染前各基因的表达量相比, 高浓度溶藻弧菌感染组Toll受体mRNA表达量在2 h时显著下调, 低浓度溶藻弧菌感染组Toll受体mRNA表达量在3 h显著下调(P<0.05); 高浓度组IMD和溶菌酶mRNA表达量分别在36 h12 h时开始有显著上调, 而低浓度组IMD和溶菌酶mRNA表达量则分别在42 h24 h才有显著上调(P<0.05)。表明溶藻弧菌感染对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RNA表达量有显著影响, 各基因的表达量与感染进程及溶藻弧菌剂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