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9篇
  35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PCR—RFLP法研究了丁草胺和毒死蜱复合污染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应用试剂盒提取土壤样品总DNA,以细菌的16SrDNA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rDNA片段,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酶连,转化大肠杆菌,建立16SrDNA克隆文库。阳性克隆子用限制性内切酶HhaI-RsaI消化,获得酶切指纹图。结果表明,通过双酶切分型,对照产生带型最多,有70种类型,其余处理OTU种类均比对照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10、30和41种。在不同处理中其多样性存在差异。对照土壤环境中细菌种类最丰富,多样性最高,且基因型中无明显的优势类群,说明农药的外源喷施会引起土壤细菌多样性降低。处理Ⅲ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都低于单一农药的处理,而均匀度非常高,说明这2种农药的复合施用对一些细菌的丧失会起协同作用,造成某些土壤细菌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2.
以含27.0%的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3.0%、6.0%、9.0%、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饲料中的鱼粉,另在12.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的基础上添加了0.1%的羟基蛋氨酸钙,制成6种试验饲料(A、B、C、D、E、F),分别喂养日本沼虾幼虾。养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12±0.04) g的幼虾30 d,第二阶段喂养初始体重(0.23±0.12) g的幼虾23 d,测定其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各组幼虾的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用量在12.0%以内时,养殖日本沼虾肌肉的水分、脂肪、灰分、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日本沼虾肌肉的脂肪酸组成随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而变化,玉米蛋白粉用量超过9.0%时,沼虾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EPA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3.
在中国对虾幼虾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0、0.015%、0.030%、0.045%、0.060%)、β-葡聚糖(0、0.050%、0.075%、0.100%)和藻粉(0、2%、5%、7%),未添加组为对照组,探讨维生素C(Vc)、β-葡聚糖和藻粉对中国对虾幼虾成活率、相对增长(重)率及肌肉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影响。室内网箱饲养40 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后,0.030%组幼虾相对增重率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45%组ACP、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Vc对SOD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0.015%组LSZ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75%β-葡聚糖组的相对增重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7%藻粉能极显著提高相对增长(重)率(P<0.01),但ACP和LSZ活性呈极显著下降(P<0.01),添加5%藻粉能显著提高CAT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14.
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增产机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增产机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和网箱试验,研究了3种控释肥对土壤速效氮含量、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后期衰老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与专用肥分次施用处理比较,一次性施用等养分的植物素包膜控释肥(CRF1)、高分子材料包膜尿素复混肥(CRF3)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移栽30 d以后平均含量分别高出12.0%和147.9%;明显促进根系生长,根系数量大、分布深广、活力增强;灌浆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9.5%和15.5%,可溶性蛋白提高89.7%和108.0%,CAT酶活性明显增加;茎基部粗壮,根深指数大,茎根比降低。即使施用低钾含量的磷酸铵镁包膜控释肥CRF2也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旗叶生理功能。【结论】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增产主要机理表现为显著提高了氮素供应水平,明显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强化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延缓后期衰老速度,并显著改善了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15.
木薯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木薯品种‘华南205’及新育品种‘华南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植株养分含量状况,探讨了施肥措施对不同品种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产量与块根生长阶段(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含量和苗期、块根快速生长期和快速膨大期的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淀粉含量与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苗期及成熟期的磷含量以及成熟期的钾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木薯的氮含量,施用磷肥和钾肥对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可使木薯的磷含量小幅提高,而仅苗期达到显著水平,氮肥、钾肥对木薯的磷含量也有一定影响。钾肥显著提高了木薯钾含量,氮肥、磷肥对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华南205’和‘华南5号’的氮含量和磷含量对氮肥、磷肥的响应相对一致,但‘华南205’的钾含量对钾肥的响应明显强于‘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5号’的氮含量和磷含量水平相对一致,但‘华南205’在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华南5号’,而苗期的磷含量显著低于‘华南5号’,‘华南5号’从苗期至块根膨大期的钾含量均高于‘华南205’,其中块根形成和快速生长期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木薯推荐施肥过程中,在均衡氮磷钾养分的基础上,还需结合考虑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16.
改良剂对反酸田土壤性质与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在反酸田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土壤pH在3.47~4.90范围内,pH与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效铁和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改良处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质方面较对照处理与NPK处理效果明显,且钙镁磷肥、自研改良剂、石灰及碱渣等无机改良剂改良效果显著高于添加腐植酸、精制有机肥、碱性有机肥处理。其改良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含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效钙和有效镁的含量,改善根系生长环境,增加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和水稻籽粒产量。综上,初步认为酸害(包括活性酸和潜在酸)是反酸田土壤最主要的限制因子,钙镁磷肥、自研改良剂和石灰等偏碱性且富含有效钙或磷的无机矿物质是农业生产中改良反酸田的适宜改良剂。  相似文献   
117.
广东省60年水稻肥料利用率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整理分析60年来广东省在水稻肥料利用率上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广东省氮、磷、钾肥利用率的均值分别为32.56%、23.17%和44.46%,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在1949—1980年、1980—2000年和2000—2010年3个阶段均呈"高—低—高"趋势变化,但钾肥利用率1980—2000年间为47.69%,高于2000—2010年的39.98%。不同施肥技术下氮肥利用率差异较大,控释肥技术为47.20%,配方施肥技术为36.65%,常规施肥技术为26.18%,从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层面来考虑,控释肥技术是目前最优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8.
育苗温室高密度养殖卤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在育苗温室的水泥地内,设置“跑道式气提水”循环系统、过滤器及泡沫分离器,在温度24-26℃,盐度35的条件下,以干酵母、螺旋藻粉、淘米水为饵料养殖卤虫,经17天的养殖,获得湿重7.2kg/m^3的产量,取得较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9.
连续施用控释肥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3年6造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应用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水稻控释肥一次基施技术,比当地常规分次施肥显著降低氮磷养分用量,提高养分利用率,在获得水稻一定增产效果的同时,能够保持并趋于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减少肥料养分流失、降低环境污染、养地沃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0.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成因及其改造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