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0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重穗型恢复系明恢86是以[(IR54/明恢63)∥(IR60/圭630)]∥/明恢75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明恢86生育特性稳定、形态性状配置优良,恢复力强、恢复谱广,一般配合力特性好,制种产量高.用明恢86配制的汕优明86、福优明86、Ⅱ优明86、特优明86、冈优明86、花优明86等系列组合,具有抗稻瘟病、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大穗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再生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2.
水稻籼粳亚种间F1抽穗期与RFLPs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籼稻和6个广亲和粳稻品种,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0个组合, 计算杂种F1抽穗期杂种优势;并采用113个RFLP标记,检测11个亲本间的RFLP多态性,计算籼粳亚种间F1的基因型杂合度,分析杂种F1的抽穗期及其杂种优势与基因型杂合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籼粳亚种间F1的抽穗期呈负向优势,F1的抽穗期及其杂种优势与基因型的杂合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3.
水稻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储藏时的陈化变质问题对水稻生产和育种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提高稻谷的耐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种子活力与耐储性之间的关系,并从脂类代谢与氧化、氧化胁迫与抗氧化系统、植物自身修复系统等3方面总结了水稻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植物自身的保护和修复途径对于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的潜在意义,为研究水稻种子劣变机理和培育耐储藏的水稻优良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自主选育的水稻糯性品系的特征特性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作用,在福州早季对水稻早熟糯性品系的农艺性状、米质、抗性及恢复力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WX4’、‘WX8’和‘WX9’三个品系的农艺性状、米质、抗性和恢复力方面综合表现较好,是可以加以应用的恢复系。通过考察各品系与三个糯性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种关键性状看,糯性品系与‘嘉农WXA1’配组产量优势比较明显,在与‘嘉农WXA1’的配组中,嘉农WXA1/WX3,嘉农WXA1/WX4组合生育期符合福建早季选育标准、糯性得以保持,产量虽然比对照低,但差异不显著。结合恢复系和杂交稻的综合性状考量认为:恢复系‘WX4’综合性状好,经评价鉴定后可在常规稻和杂交稻选育方面有较好的利用价值,‘WX4’命名为‘福糯恢1号’。  相似文献   
35.
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丰产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但该品种制种产量较低。通过调整栽培管理技术,探索“烟叶一宜优673制种”这一种新型耕作制度,不仅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户单位面积土地年收益,而且杂交稻制种田抽穗扬花期能利用最佳时段,高产、稳产,杂交种子质量好。  相似文献   
36.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C4双羧酸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初始反应的一种酶,在该酶作用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别是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C3植物.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C4作物之一.本研究对转甘蔗pepc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的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甘蔗pepc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恢复系N175基因组中,在一些转基因株系中,甘蔗pepc基因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杂交水稻恢复系N175的基因组中.对转甘蔗pepc基因的水稻恢复系N175株系进行光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转基因株系中,最高的光合效率为26.50μmol·m-2·s-1,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光合效率提高了106%,说明甘蔗的pepc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37.
水稻雄性不育系隐性标记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隐性水稻标记性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价值,综述了水稻隐性标记性状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的披叶标记、淡绿色叶色标记、紫叶标记、转绿型叶色标记作了逐一介绍,最后,探讨了水稻标记性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杂交水稻Ⅱ优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航1号是用强恢复系"航1号"与三系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群体形态结构整齐、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等特点.2004~2005年先后通过了福建省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9.
杂交香稻新品种内优航14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杂交籼稻新品种内优航148在各地示范种植的表现,并从播种育秧、大田移栽以及田间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杂交稻内优航148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0.
利用2015年福建省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中42个杂交籼稻(包括早、中、晚稻)作为研究对象,对整精米率和垩白度2项米质性状稳定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早稻种植点中连城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点,垩白度显著低于其他种植点;中稻种植点中新罗整精米率最高,而南靖垩白度最低;晚稻种植点中漳州整精米率最高、垩白度最低。在不同种植环境下,早籼整精米率差异最大,中籼居中,晚籼最小,3者变异系数为56.0%、21.6%和11.0%;早、中、晚3种类型籼稻垩白度差异都较显著,3者变异系数分别为35.1%、34.9%和31.2%。因此,在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品质评价中应对不同稻区的稻米品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另外,结合福建省早稻实际生产状况建议福建省新品种区试中选取连城作为早稻米质鉴定取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