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资源圃中的26个观赏桃品种为试材,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观赏性、生长势、应用价值3个方面的12项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研究了观赏桃各个品种的观赏性综合评价体系,以期筛选适宜在河北及周边地区栽植应用综合观赏性高的品种。结果表明:观赏桃的观赏价值权重最大,为73.2%,生长势和抗性相对来说对其影响较小;12项影响观赏桃综合观赏性评价的指标总排序权重排在前3位的是花色(17.8681)、花瓣数量(17.8242)和花期(12.2098),这3个指标对观赏桃的综合观赏价值影响最大。根据综合指数分值,红碧桃、五宝桃、二色桃、京舞子桃、撒金碧桃、红叶碧桃、菊花桃、碧桃(中国古老品种)、绯桃、照手红桃的园林观赏价值最佳,达80%以上;照手桃、照手白桃、寿红桃、白花山碧桃、绛桃、人面桃、红雨垂枝桃、鸳鸯垂枝桃次之,综合指数达70%~80%,分值较低的多为白花品种。运用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地对观赏桃品种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青檀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种皮坚硬,种胚存有生理后熟和种子内含有发芽抑制物,难以播种成活,造成现青檀分布区逐渐减小[1]。该文以0.5%高锰酸钾浸泡、50℃温水浸泡、种子去翅+0.5%高锰酸钾浸泡、种子去翅+50℃温水浸泡4种方法对青檀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出最适宜打破青檀种子休眠的方法,并探讨青檀繁育技术,提高青檀播种的成活率。结果显示:0.5%高锰酸钾溶液和50℃温水浸泡处理对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去翅处理对出苗率影响较小,但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13.
中华金叶榆最晚枝接时间确定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时间采取中华金叶榆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确定中华金叶榆品种的最晚嫁接时间和接穗加工时间。结果表明:中华金叶榆采用插皮枝接,接穗从母树上随采随加工随嫁接,可以一直延续到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14.
冀榆1号(Ulmus pumila‘Jiyu1’)是白榆的变异新品种,叶片较白榆大,树干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该文以白榆作对比品种,通过调查冀榆1号新品种特征、物候期,确定其新品种的优良特性以及生物学方面与普通白榆的区别;通过调查胸径、树高、材积,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冀榆1号主干通直,叶片大,具有竹节式主干且光滑少纵裂,观赏价值高;冀榆1号2a的材积生长量与白榆相近,第2年至第6年的材积生长略有差异,白榆生长较冀榆1号快,第6年后,冀榆1号材积生长超过白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野生花卉翠雀资源的调查和引种试验,选育出了适合石家庄地区栽培的五大品系,为丰富当地园林植物种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优良彩叶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金叶榆是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石家庄市绿缘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成功的彩叶植物新品种.该品种已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科技鉴定和河北省林木良种认定,项目研究为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05年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河北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金叶榆的培育成功,结束了我国高寒、高旱和盐碱地区没有黄叶树种的历史,填补了这些地区黄叶品种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野生珍稀花卉翠雀、角蒿的引种栽培与园林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种方法筛选出适宜在石家庄栽培的野生花卉翠雀和角蒿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人工保存,从中选育出适合园林应用的优良品系,以期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增加城市的自然美,创造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中华金叶榆’几何造型类型及高效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中华金叶榆’几何造型高效培育技术,丰富其产品类型,采取不同造型手段,对‘中华金叶榆’进行了造型培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简单几何造型育苗,通常在嫁接后2个月,修剪新生枝条1次(长度约15~20 cm),来年萌芽前修去树冠约1/3,以后每增长20 cm修剪1次,并逐渐修剪成型,2年可修剪为大规格成品造型苗。复合造型育苗技术直接利用现有的单株成品苗组合培育,在当年即可完成批量标准化生产,极大地缩短了培育周期,使原本价格低廉的单株幼苗,在1年内生产为高商品价值的复合几何造型苗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冀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分析 ,提出防沙治沙工作应以林业生态建设、恢复林草植被为重点 ,同时需要农业、畜牧、水利、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华金叶榆留圃砧木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a生胸径3cm和当年生地径0.7~1.0 cm的白榆留圃砧木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不同砧木处理方式对中华金叶榆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控水处理的留圃乔、灌白榆砧木,嫁接金叶榆后的成活率均高于未控水砧木;留圃砧木控水时间以20 d最佳.嫁接前浇水跑浆现象更严重,成活率最低.因此,嫁接前20 d控水,可减少榆树跑浆,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