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本研究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选用分辨力强、多态性较高的7对引物组合对30份油茶种质资源的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对引物共扩增出60条带,多态性条带为54条,多态性频率为90%。30份油茶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性变化范围为0.655-0.985,其中凤凰油茶2号和凤凰油茶3号遗传相似性最高,为0.985,红皮糙果茶和新兴红花油茶遗传相似性最低,为0.655。构建的聚类图表明,当遗传相似性为0.72时可将30份资源分为5大类,部分地理来源相同、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较好的聚类在一起,呈现出地理分布的特征,但其他资源均未按其地理区域分布特征或遗传背景相似特征进行聚类,说明油茶资源亲缘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17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38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3.5%,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605 ~ 0.855.[结论]利用NTSYS软件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资源分为5大类群,其分类结果与张宏达分类体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金观音、黄奇等四个乌龙茶品种在广东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原产福建、广东和台湾,是我国独有茶类,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进一步鉴定新品种,扩大乌龙茶生产,我所于1997年—2002年承担了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性试验的任务,按统一规范的试验标准方法,完成了由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提供的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黄  相似文献   
15.
2008-2010年,本课题组从湖南油茶86号、86-1号,赣引22-1号,赣引6-1号,凤凰油茶6号,赣引190号,岑软2号、3号,广西软枝油茶及越南油茶等1 0个有性油茶品种中初步筛选出优良油茶单株15个,同时对选出的优良单株进行了系统的性状调查研究。1试验结果1.1植株形态对入选的二年生单株母树进行了植株生长形态调查(表1),结果表明,树型粤油8号为灌木型,其余的为小乔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与茶黄素对前旨肪细胞3T3-L1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T法检测了经不同浓度茶多酚和茶黄素复合物处理24h后的3T3-L1细胞的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外观形态,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分化程度,并检测了分化成熟的3T3-LI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经茶多酚与茶黄素处理后,3T3-L1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且以60μg/mL的浓度处理时,细胞存活率最低;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贴壁细胞变大变圆;茶多酚与茶黄素明显抑制了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分化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茶多酚与茶黄索对前脂肪细胞3T3-L1的增殖和分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东油茶品种资源现状及育种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是我国油茶原产中心之一,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其栽培利用已有2 300多年的历史。油茶地方品种资源在粤北、粤西、粤东18个县(市)均有分布,油茶种类有红花、白花、黄花三个类型。树型包括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叶形有大叶和中小叶;果型有特大果型、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我省较著名的油茶品种有高州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大白山茶、窄叶短柱茶、香花糙果茶等10多个品种类型。生产栽培以有性品种为主,约占90%,引进品种主要有广西软枝油茶、湖南油茶和江西油茶等。目前广东油茶栽培面积仅10万hm2,年产茶籽3万t,占全国总产的3%,居全国第6位。制约因素主要是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的匮乏。挖掘地方优势品种资源和引进选育高产、高油、高抗油茶良种并普及无性系品种是广东油茶品种选育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英红6号红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英红6号红碎茶香气化合物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英红6号红茶香气由醇、醛、酮、酯、内酯酸及未知物等7类42种化合物组成,在已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香气总物质的59.9%;该红茶中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国家级茶树良种云南大叶十分相近,其香气特征与感观审评结果亦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9.
“青心1号”系1999年从“广州小叶白心”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拔,经10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无性系小叶绿茶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早芽种,叶片椭圆,色泽墨绿,幼嫩芽叶深绿,分枝密度较大,产量高,品比三年平均每667m^2年产鲜叶223.6kg,比对照种福鼎大白增产14.7%。芽叶生化成分丰富而协调,茶多酚含量25.76%,氨基酸含量2.89%,制绿茶品质优异,采用不同工艺可加工成扁形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品质比福鼎大白和金萱高一个档次(5分)以上,成茶综合表现为外形墨绿,汤色深绿,叶底嫩绿,香气幽雅高长持久,滋味浓醇甘爽,极耐冲泡,色香味颇具特色,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适宜广东茶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茶树品种金萱在广东茶区的生产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广东从台湾引进了金萱无性系茶树品种并在粤东、粤西、粤中、粤北等茶区试种,多年观察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早生,叶色淡绿具光泽,叶质厚,节间粗长,茸毛短密,发芽整齐,分枝密度大,芽叶牛长势强,生长期长;抗旱、抗寒性强,病虫危害少;种植成活率高,达90%以上;萌芽期和开采期分别比对照种黄棪早6~11 d和8~15 d,并呈现南早北晚的趋势:产量高,生产效益显著,2~4龄茶吲每667 m2产干茶61.13~85.55 kg;适制乌龙茶和绿茶,且品质优于黄棪,生产经济效益也超过黄棪.调查结果显示,茶树品种金萱总体表现适应性良好,适宜在广东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