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精炼工艺对菜籽油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分析了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四脱精炼)对菜籽油流变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脱精炼对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折光指数无显著影响;在恒温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菜籽油的粘度先逐渐减小再趋于稳定,即菜籽油是由非牛顿流体逐渐向牛顿流体转化;同时在大范围的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呈近线性关系,菜籽油为牛顿流体;精炼所导致的菜籽油粘度差别与微量成分相关,并且精炼可以降低菜籽油的屈服应力值;Herschel-Bulkley的简化方程xy=o+K(dVx/dY)或者Bingham方程相对适宜用于表征菜籽油在四脱精炼过程中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油菜区试品系的主要营养品质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0个2009/2010年度参加全国区试的油菜品系为试材,压榨取油后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菜籽多酚总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叶黄素、贝塔胡萝卜素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甾醇含量。结果表明,50个品系的菜籽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叶黄素、贝塔胡萝卜素含量范围分别为8.02~61.90mg/100g、260.86~685.21mg/kg、608.23~1218.51mg/100g、36.09~170.07mg/kg、2.06~4.19mg/kg,平均值分别为40.17mg/100g、476.96mg/kg、879.82mg/100g、85.40mg/kg、2.54mg/kg。各品系间主要微量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01)。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油菜品系的营养品质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将50个品系的营养品质分为2类。通过聚类分析和随机选取的另外8个品种样品的实测结果与评分结果,验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用于油菜品种营养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烘箱法,将样品置于63℃±2℃的培养箱中,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考察B5、B10、B20、B100菜籽油生物柴油(RME)、大豆油生物柴油(SME)、棕榈油生物柴油(PME)、废煎炸油生物柴油(FWME)和0#柴油氧化稳定性,同时考察金属介质对B100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依次为FWME>RME>PME>SME,而0#柴油氧化稳定性远优于生物柴油;B5、B10、B20生物柴油样品表现出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但随着样品中生物柴油添加比例的增加,其酸值也高,样品的氧化主要是生物柴油氧化导致的;金属铜对生物柴油和0#柴油的氧化均有催化作用,金属铁的催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α-亚麻酸甾醇酯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甾醇酯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具有良好亲脂性和降胆固醇效果。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析法、红外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相结合的方法对α-亚麻酸甾醇酯产品进行分析检测,为α-亚麻酸甾醇酯和甾醇的分离、定性和定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稳步增长,加工产业集约化格局基本形成,多油并举的态势逐步显现,但国产油料种植面积不断下滑,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禁止散装油进入餐饮企业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散装油质量安全状况堪忧;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迟迟无法出台,地沟油重返餐桌路径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为形成差异化竞争,营养强化油新产品不断推出,概念炒作愈演愈烈;油脂价格稳中有升,但由于原料价格由国际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6.
油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料作物是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保证油脂和蛋白质的有效供给、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诸方面均居重要地位。目前改变不利于人类健康的油料加工工艺,优化有效精炼过程,减少废弃物并对其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开发高附加值油料加工产品,都对油料加工产业提出越来越高要求。概述了油脂加工工艺技术、油料饼粕利用技术、油料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油料脂质活性成分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以期为油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油菜秸秆颗粒-石英砂在导向喷动流化床内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径0.15 m、高1.04 m的有机玻璃导向喷动流化床内,观察了秸秆颗粒-石英砂二元混合物系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最小喷动流化速度随静止床层高度和秸秆颗粒在混合物中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流化气的引入有利于喷动,可使喷动气气速减小,但会使最小喷动流化速度增大。固体循环速率随静止床层高度增加先快速增加后增加趋缓,随秸秆颗粒比例的增加而减小,但秸秆颗粒的循环速率变化不大。随静止床层高度的增加,中心喷泉高度在0.092 m之前快速增加,0.092 m之后有小幅度增加,秸秆颗粒比例增加,中心喷泉高度减小。操作相图可分为固定床、局部喷动流化床、喷动流化床、带出床4部分,喷动流化区域随静止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秸秆颗粒在混合物中质量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最后,提出了导向管喷动流化床最小喷动流化速度和中心喷泉高度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又称虎坚果,沙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豆具有适应性广、生长期短、生物量大、含油量高等优势特性。油莎豆茎叶可做青贮饲料,块茎可生吃或熟吃,此外,油莎豆还可用来榨油,榨油后的油饼可用来做饲料。因此油莎豆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新兴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为了深入了解油莎豆,促进油莎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油莎豆中油脂、蛋白和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油莎豆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和保肝等生理功能,并就其市场规模和科学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亚麻油粉末油脂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主要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原理(G-A法),对亚麻油进行微胶囊化,从而制得一种微胶囊化效率高的粉末亚麻油产品。这种粉末油脂流动性好、外观好,是一种理想的保健品。  相似文献   
20.
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工艺的中试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技术组装集成,进行了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的中试生产研究。优化后的工艺技术参数为:菜籽调质后水分8%;脱皮机转速1500 r/min;冷榨温度为室温;膨化进料温度95℃,物料水分9%,喂料电机转速900 r/min;浸出时间100 min,料格装料高度1.2~1.3 m,溶剂喷淋量1.5 m3/h。中试产品冷榨油接近国家三级菜籽压榨油标准;浸出粕粗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达到一级饲料用低硫苷菜粕标准。中试生产成本为143元/t,比原预榨浸出工艺节约生产成本近20%。中试生产能力较原预榨浸出工艺提高近60%。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工艺具有显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能力等突出特点,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