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菜用大豆C-1,具有营养价值较高、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2004年,新疆农业大学实习农场试种,产1750~800公斤/667米^2,平均产值可达2500元/667米^2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质蔬菜。  相似文献   
22.
以新选育出的大豆早熟品系D73作棉豆间作研究,结果表明,大豆D73品系是一个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适宜于棉豆间作的新品系。在间作栽培上D73品系应以4月中旬与棉花同种播种为宜,对采取大豆育苗移栽的应适当增加D73品系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3.
应用改良浸种法将外源DNA导入大豆的遗传育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改良浸种法”将玉米、西洋参DNA导入大豆.结果表明.该导入方法可降低导入当代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导入后代在牛育期、株高、单株结荚数、百粒质量、节数、种脐色、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等性状上产生广泛变异.且许多变异性状(如早熟性、株高)在早世代就能迅速稳定遗传、导入引起的变异频率在D2代为7.6%-18.9%.D3代为21.5%~26.4%。随世代的增加变异频率明显增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性状的变异特点同时.为了提高育种效率.提出了导入后代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4.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控制豆腥味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蒸馏提取法、气相色谱和气 -质联机的方法分析了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在加工豆制品时所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 ,从豆粉和豆浆中都只分离出 2 4种气味成分 ,主要为醛和醇类物质 ;在形成挥发性气味物质和豆腥味物质中 L ox2起主要作用 ,L ox1次之 ,L ox3作用最小 ,但具有降低己醛生成的作用 ;不论缺失 L ox1,还是缺失 L ox2 ,都可极显著地降低挥发性气味物质和豆腥味物质的生成量 ,而缺失 L ox3则会显著增加己醛的生成量 ;缺失基因间存在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一级和二级负互作 ;不同加工条件对缺失基因的缺失平均效应和互作效应有明显的影响。全缺失体类型具有最低的挥发性物质和豆腥味物质的生成量 ,而缺 L ox3类型具有最高的生成量 ,其余的缺失体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 ;用己醛作为衡量脂肪氧化酶在形成豆腥味中的重要性和各种缺失体类型控制豆腥味效果的指标是可行的。因此 ,培育出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全缺失的品种将有望成为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材料  相似文献   
25.
气象因子对大豆主要贮藏蛋白组分及亚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同年同地点分六个播期种植,考察了整个生长期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的气象因子(总积温、总日照时数、总降水量、日均温差和日均相对湿度),对春大豆和夏大豆籽粒总蛋白以及主要贮藏蛋白组分、亚基相对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大豆籽粒总蛋白含量以及组分、亚基相对百分含量会随播期的改变而变化。(2)整个生育期间,5个气象因子极显著影响20份大豆总蛋白含量,对春大豆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仅总积温、总日照时数和总降水量对夏大豆总蛋白含量影响达显著水平。(3)整个生育期的总积温和总日照时数与20份大豆蛋白11S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显著负相关,总积温与20份大豆蛋白7S含量显著正相关;但气象因子对春、夏大豆的7S、11S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的影响不显著。(4)整个生育期间气象因子对各组分亚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夏大豆各蛋白组分亚基的相对百分含量受两个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的影响皆不显著,而春大豆许多蛋白亚基相对百分含量受两个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高温高湿、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是制约大豆生产,影响种子发育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大豆GmHMADP的研究,揭示其在重金属镉、铜和高温高湿胁迫下的表达水平以及功能,以期为培育高活力的逆境耐受性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以宁镇1号和湘豆3号2个品种叶片的cDNA为模板,分离大豆GmHMADP全长cDNA序列。通过NCBI网站BLAST对GmHMADP同源性氨基酸序列进行搜索,并用DNAM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同时,以XhoⅠ和SalⅠ为酶切位点构建35S::GmHMADP-GFP融合表达载体,分析其在烟草叶肉细胞的瞬时表达,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mHMADP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在高温高湿和CuSO4、CdCl2处理下的表达进行分析。以XbaⅠ和BamHⅠ为酶切位点,利用pBI121载体,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将GmHMADP在野生型拟南芥中过表达,获得3个纯合的T3转基因株系,对高温高湿胁迫下拟南芥的种子活力以及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对铜、镉胁迫的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获得大豆GmHMADP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1个99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具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GmHMADP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特征序列CXXC。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mHMADP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上。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GmHMADP在宁镇1号和湘豆3号2个品种的发育和成熟中的种子中表达量较高。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在宁镇1号种子中,高温高湿胁迫48、96和168 h后,GmHMADP的表达量显著(P <0.01)升高;在抗性品种湘豆3号中,该基因在处理24、48、96和168 h时表达量显著(P <0.01)升高;湘豆3号中,GmHMADP的表达量在不同浓度Cu2+、Cd2+的诱导下均显著(P <0.01)升高;而宁镇1号中,GmHMADP的表达量仅在50 μmol·L-1 Cu2+和200 μmol·L-1 Cd2+处理下显著(P<0.01)升高。GmHMADP过表达拟南芥株系经高温高湿胁迫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及种子活力均显著(P<0.01)高于野生型植株;经Cu、Cd胁迫后,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根长和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野生型植株。【结论】GmHMADP参与高温高湿胁迫下种子活力的形成并响应Cu、Cd胁迫,在拟南芥中过表达GmHMADP可提高拟南芥的种子活力以及对Cu、Cd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CO5Os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OsA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mg/L乙烯利及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Os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CO5OsA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北部梭梭进行鉴定,从分子系统学角度探讨不同果翅颜色梭梭的亲缘关系.[方法]用通用引物ITS2对梭梭样品进行PCR扩增,得到的ITS2序列构建NJ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ITS2引物的PCR扩增得到了500 bp左右的片段,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57,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相同果翅颜色的梭梭能够聚为一支.[结论]ITS2序列能够很好的将不同果翅颜色的梭梭样品区分开,为梭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获得27 904条鹰嘴豆表达序列标签EST,去除其中低质量的和冗余序列后得到全长为6 198 092 bp的11 224 条无冗余EST.利用SSRIT(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软件共在这些序列中发掘出982个SSR,它们分布于865条EST中,出现频率为8.69%,平均长度为15.58 bp,平均距离为6.31 kb.在鹰嘴豆EST-SSR中,二核苷酸重复是最主要的重复类型(66.90%),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类型(30.75%),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类型是TA/AT(24.95%).  相似文献   
30.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种子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是世界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7S和11S组分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70%.7S组分主要由a,、a、β亚基构成,这三个亚基分别由Cgy1、Cgy2和Cgy3基因控制;11S组分由酸性多肽链和碱性多肽链组成的A1aB1b、A1bB2、A2B1a,、A3B4和A5A4B3等五个亚基构成.这些亚基分别由Gy1、Gy2、Gy3、Gy4和Gy5基因控制.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变异类型丰富,除对大豆种质进行筛选外,国外研究者已通过杂交育种和辐射诱变育种培育出了高11S/7S比值的品系.通过外源基因导入和编码大豆贮藏蛋白基因修饰来提高大豆种子蛋白品质的遗传工程方面已经起步.理化诱变也是改良大豆蛋白品质的一条可行途径.所有这些研究对于改良大豆贮藏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