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低磷胁迫下两种柑橘砧木的磷效率特征及其根系性状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敏 《北方园艺》2017,(15):12-17
以土橘(Citrus chuana Hort.)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为试材,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不同供磷条件下其生物量、磷素积累量、根系性状的差异,从根系性状差异的角度阐述2种柑橘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机理,为找出影响柑橘磷素(P)吸收的主要因子和通过根系塑性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枳砧木磷效率为91.22%,土橘为53.24%。低P胁迫下枳砧木P吸收效率显著降低(降幅70%),P转移效率、P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9%、300%);土橘P吸收效率、P转移效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87%、6%),P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增幅200%)。土橘根冠比在低P胁迫下显著增加,增幅为120%,而枳根冠比却显著降低,降幅为24%。低P胁迫下2种柑橘砧木的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根系游离氨基酸总量、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都显著降低。试验表明,相较而言枳为P高效柑橘种质,土橘为P低效种质。增大根冠比,降低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根尖数、根系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脯氨酸含量以降低P吸收、转移效率,提高P利用效率是柑橘种质适应低磷环境的突出表现,这在P低效种质土橘中表现尤其明显。而P高效种质枳在低磷环境中却能保持正常的根尖数,降低根冠比并提高P转移效率,同时羟脯氨酸含量与P转移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
小麦新种质WB13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7182与农家二棱大麦(Hordeum vulgare ssp.distichon Hsü.)杂交后回交多代衍生而来的大穗大粒材料。为了明确WB13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标记及特异片段回收测序等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小麦不同同源群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对WB13和小麦7182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发现,两者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GS)达97.0%,田间表现为大穗、大粒,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以大麦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未出现杂交信号;利用大麦特异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标记对WB13和农家二棱大麦进行扩增,发现ABG054(4H)和ABC305B(7H)两个标记在WB13中扩增出了大麦特征条带(分别记为WS1和WS3),经测序及序列比对,发现其与扩增到的大麦序列分别具有100%和98%的相似性,与EMBL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与两者有相似性的全为大麦的序列。利用大麦4H和7H染色体上的35对SSR引物对WB13及其亲本进行扩增,发现与千粒重相关的标记MGB396(4H)在WB13中扩增出了大麦的特异条带。综合以上结果确定WB13含有大麦4H和7H染色体的遗传物质,为小麦-大麦渐渗系材料,且4H染色体渗入片段中可能携带与千粒重相关的有益基因。本研究确定了WB13为小麦-大麦杂种后代,此材料的育成丰富了小麦-大麦中间材料和大穗大粒材料的种质资源。同时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揭示了WB13大穗大粒特性的成因,为后续构建遗传分析群体进行相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定位及推动WB13的研究利用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3.
旨在为小麦品种合理利用及抗冻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自然条件下,对7个小麦品种越冬期进行取样,测定其与抗冻性相关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合表型分析各品种抗冻性。结果表明,持续低温小麦发生2~3级不同程度冻害,细胞膜完整性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增加保护酶活性(SOD和POD)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与其他品种相比,小偃22表现出相对较高的SOD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质量分数;相对较低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这是其能较好地适应持续低温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4.
鲁敏  赵丽娅  刘化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04-9805,9821
通过分析武汉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农村水环境恶化、生活垃圾肆意堆放,以及乡镇企业、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5.
我国研究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误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目前研究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误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消除这一误区应采取的措施,即加强各级领导对文献检索课在研究生信息素质培养中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课程定位;提升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力度,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6.
垃圾衍生燃料(RDF,refuse derived fuel)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原料,该文研究RDF预加工的形态对其燃烧释放能量过程的影响。将RDF制备成不同密度等级的成型颗粒,通过热重、热值、灰分分析,同时参比与非成型的RDF和生物质秸秆燃料,观察RDF成型颗粒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组非成型RDF的着火点为234.0℃,3个最大失质量速率分别为6.30,2.21,0.53%min;高密度RDF的着火点为238.2℃,3个最大失质量速率分别为5.70,3.11,0.61%/min,表明较高密度RDF颗粒在燃烧过程中,着火点较高,燃烧速率较为均衡。该组高密度RDF比非成型RDF燃烧后的灰渣少6.7%,表明高密度RDF燃烧较为充分。在热值方面,方差显著性分析表明,RDF颗粒密度值对其燃烧产生的热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7.
论述了生态危机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我国生态建设提速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基石;阐明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38.
以雪果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质、激素和浓度的对比试验,探讨基质、激素和浓度对雪果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河沙为基质雪果扦插生根率最高,可达90%,生根数最多,达40.40条,以4∕5园土+1∕5珍珠岩配比的基质,其扦插生根率仅为50%,生根数为20.80条;不同激素和浓度对雪果插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NA...  相似文献   
39.
落叶松为华北地区高山针叶林带中的主要森林树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加大,落叶松人工林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目前,由于其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分密度过大,出现了林地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并引起了林木生长量的下降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现状及改善措施,并指出一是通过自然干预可以大大减少人力...  相似文献   
40.
67份美国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矮秆基因在美国小麦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并发掘较少利用的矮秆基因,本研究利用8个小麦矮秆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对67份美国小麦品种中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7份美国小麦品种中,超过80%的品种(56个)含有矮秆基因,其中 Rht-B1bRht8基因频率较高,分别占62.7%和43.3%。仅有5个品种含有 Rht-D1b基因,同时发现3个品种含有 Rht5基因,2个品种含有 Rht12基因,未发现含有 Rht4Rht9Rht13基因的品种。在含有矮秆基因的品种中,35.8%的品种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矮秆基因。其中有1个品种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有20个品种同时含有 Rht-B1bRht8基因,有3个品种同时含有 Rht-D1bRht8基因,有1个品种同时含有 Rht-D1bRht12基因,其余32个品种各含有1个矮秆基因。本研究未发现同时含有 Rht-B1bRht-D1bRht8以及同时含有 Rht-B1bRht-D1b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