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52.
东方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87份东方小麦(TriticumturanicumJakubz.)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检测表明,Glu-A1和Glu-B1分别具有2种和5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上,东方小麦具有其明显的特点,13+16亚基出现频率最高,达60.92%,而这种亚基在普通小麦中属稀有亚基。在Glu-A1位点上,东方小麦与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和硬粒小麦相似,null为主要亚基类型。筛选出具有2或7+8优质亚基的材料各9份,其中来自埃塞俄比亚的1份材料CItr14598具有(2,7+8)优质亚基组合,确属品质育种中难得的优异基因资源,可供普通小麦优质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53.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植株总体偏高,有效穗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小穗数平均为20.4,部分品种穗粒数较多、大于70粒,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7.5和11.2 g。筛选出一些单一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都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影响较大。多元回归方程:Y=-21.96 1.54X2 0.18X3 0.42X5解释了单株产量变异的97.09%。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4.
以中筋品种‘蜀麦482’、‘蜀麦969’,弱筋品种‘川农16’、‘绵麦51’为材料,在总施氮量(纯氮)为150 kg·hm-2和基追比为6∶4的条件下,设置底肥一次施用、追施拔节肥、追施孕穗肥3个施氮时期,开展两年两点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后移处理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分别显著下降0.20~1.75个百分点、0.10~1.85个百分点及4.88%~10.42%,可分别解释23.92%~39.00%、37.65%~45.08%、24.29%~29.04%的变异,支链淀粉含量基本无变化。(2)施氮时期可解释糊化特性0.01%~13.5%的变异。氮肥后移后4个品种的糊化指标基本均有所提升,其中,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的变化达显著水平。(3)氮肥后移后籽粒中AGPase、SSS以及GBSS活性均有所增加,尤其是灌浆中后期20~35 d与底肥一次性施用处理差异多达显著水平,并且差异随灌浆的推移而增大,中筋品种表现尤为显著。(4)AGP-L、Sbe1D、Wx-DI基因表达量在灌浆中后期20~35 d显著降低。因此,弱筋品种追肥需提前,适宜...  相似文献   
155.
小麦穗部性状直接与产量相关,是极重要的农艺性状。WAPO1编码F-box蛋白,是水稻小穗数发育相关基因APO1在小麦中的直系同源基因。本研究鉴定了WAPO1的优异单倍型,并对其遗传效应、地理分布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鉴定。通过开发的KASP标记对编码区第140位碱基变异SNP(G/T)进行鉴定,并使用前人报道的启动子InDel标记对WAPO1启动子115bp的插入缺失进行鉴定,在中国地方小麦中进行单倍型鉴定。结果显示,在前人鉴定到的3种单倍型(H1: 140~G+115deletion, H2:140~T+115insertion, H3: 140~G+115insertion)基础上,鉴定到了新的第4种单倍型(H4:140~T+115deletion)并证明H2和H4为优异单倍型,能显著提高小麦每穗小穗数。将开发的KASP标记对223份世界小麦、144份中国育成小麦和119份四川小麦进行分型,筛选出优异单倍型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利用和分布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优异单倍型在中国和世界范围都被广泛选育。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挖掘小麦胚大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解析胚大小与其他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胚相关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及育种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四倍体小麦矮兰麦(Ailanmai)和野生二粒小麦(LM001)构建的121份F8代重组自交系群体(AM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将其分别种植于成都市崇州试验基地(2018、2019和2020年)、成都市温江区试验基地(2020年)和雅安市试验基地(2020年),调查5个环境下的胚长、胚宽、胚长/胚宽、胚长/粒长、胚宽/粒宽以及胚面积6个性状,结合基于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上述6个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胚大小性状呈近似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QTL定位共检测到27个胚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其中,7个分别控制胚长和胚宽的QTL可解释7.75%—21.74%和7.67%—33.29%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5个在多环境稳定表达的主效QTL:QEL.sicau-AM-3B、QEW.sicau-AM-2B、QEW/KW.sicau-AM-2B、QEL/EW.sicau-AM-2B-1和QEA.sicau-AM-2B,其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7.
【目的】了解四川小麦条锈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本底,为实现小麦生产抗性多基因布局、可持续利用抗病基因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220份四川小麦进行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已知Yr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29份育成品种和27份农家种对CYR34表现苗期抗性;40份农家种和53份育成品种表现出稳定成株期抗性。2、35、66、72、37和20份种质分别携带Yr10、Yr17、Yr18、Yr24/26、Yr41和Yr48;41份种质携带2个及以上Yr基因。【结论】四川农家种对我国优势条锈菌具有较高比例抗性;农家种以携带Yr18为主,育成品种主要携带Yr17、Yr24/26和Yr41;推测4个具有全生育期抗性的育成种质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未知Yr基因或组合,可供进一步Yr基因遗传解析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