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3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析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指导木薯合理施肥,总结分析2005—2015年华南四省区44组木薯肥料试验数据,计算推荐施肥条件下,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增产量、增产率、肥料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得出木薯施用氮肥的增产量、增产率、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均值分别为8.5t/hm~2、39.4%、24.4%、203.5kg/kg,97.7%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0.8%、13.6%、639.2kg/kg,93.2%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1.9%、16.8%、209.1kg/kg,95.5%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YIE表现为YIENYIEKYIEP,偏生产力PFP为PFPPPFPKPFPN。在现有推荐施肥技术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平均推荐配比为W(N)∶W(P_2O)_5∶W(K_2O)=2.9∶1∶3,最高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57.4、90.0、271.4kg/hm~2。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各地区需遵循"大配方,小调整"的施肥原则,并构建木薯推荐施肥网络体系,以促进木薯高产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62.
添加尿素和秸秆对三熟制水旱轮作土壤各形态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丽  张磊  鲁剑巍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土壤》2017,49(1):13-18
添加不同外源氮对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素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取长期耕作土壤,设置对照、添加尿素N 150 kg/hm~2(U150)、添加秸秆(相当于添加N 38 kg/hm~2,Straw)、添加尿素N 150 kg/hm~2+秸秆(相当于添加N188 kg/hm~2,U150+Straw)和添加尿素N 188 kg/hm~2(U188)5个处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外源氮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铵态氮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添加尿素的两个处理其土壤铵态氮较Straw、U150+Straw处理能够更快地达到峰值;而土壤硝态氮则表现为逐步增加的趋势。添加尿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矿质氮的含量,在添加等量氮素的条件下,U188处理矿质氮含量在培养期间始终高于U150+Straw处理;此外,U150+Straw处理矿质氮含量在培养前期均低于U150处理,至培养30天后其含量略高于U150处理。与对照相比,培养结束时添加不同外源氮素处理的土壤矿质氮含量能够提高169.61%~496.75%。对于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而言,添加不同外源氮素分别在培养10天和30天达到峰值,此后逐渐降低。不同处理而言,添加秸秆+尿素、添加秸秆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培养前期明显高于仅添加尿素的两个处理,说明添加有机物料氮源主要有益于提高土壤有机态的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63.
连续秸秆还田对水稻土中钾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武穴市、荆州市和武汉市三个水旱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三地秸秆还田时间分别为9、5和3年)对不同层次(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各形态钾素(水溶性钾、特殊吸附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特殊吸附钾和非特殊吸附钾的含量,两者的增量分别为9.92%~138.35%和35.57%~143.79%,其中武穴试验点的增加效果相对最好。20~40 cm土层,各处理之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钾含量表现为武穴试验点最低(2.59~3.15 g kg~(-1)),与荆州和武汉试验点差异性较大(9.45~11.91 g kg~(-1))。武穴和荆州试验点供钾能力较低(速效钾含量100 mg kg~(-1)),武汉试验点供钾能力为中等(速效钾含量在100~150 mg kg~(-1))。矿物钾和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武穴、荆州和武汉试验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9**、1.000**),速效钾中各组分与速效钾的相关性在三个试验点存在差异,其中还田时间越长相关性越好。  相似文献   
64.
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确定安徽省贵池地区油菜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适宜用量范围。[方法]试验设CK、OPT-N、OPT-P、OPT-K、农民习惯Farm-erPr.6个处理。油菜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取6株植株考种,测定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每小区产量。[结果]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下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物性状。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油菜角果总数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一级分枝数、单株二级分枝数,同时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明显提高籽粒/茎秆比值;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单株角果数,提高产量,同时提高籽粒/茎秆的比值;相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量,显著增加产量,同时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结论]施用氮肥18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120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时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5.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草产量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苏丹草-黑麦草这一新型种植制度的科学施肥、土壤肥力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年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饲草产量、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配施(NPK处理)明显增加苏丹草、黑麦草鲜草产量,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在各个处理中均最高,分别比NP(氮、磷肥配施)处理增产17.9%、17.3%、21.7%、23.2%,分别比NK(氮、钾肥配施)处理增产26.9%、20.2%、23.3%、25.9%,分别比PK(磷、钾肥配施)处理增产312..9%、339.8%、231.7%、223.1%,且效果显著。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NPK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高于CK、PK处理,部分达到显著水平,与NP、NK处理相当;土壤磷酸酶以碱性磷酸酶为主,苏丹草、黑麦草试验期NP、NK、NPK处理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CK、PK处理。【结论】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明显提高饲草产量,影响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6.
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67.
不同钾效率棉花基因型伤流液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钾"双高"(钾高效和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HG103和钾"双低"(钾低效和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LG122的伤流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钾显著增加了各基因型棉花的伤流量、伤流液中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及植株各器官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两个基因型对低钾胁迫的反应不同,钾"双高"基因型HG103的伤流量显著高于钾"双低"基因型LG122。二者伤流液中的钾含量与根、茎、叶中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及单株钾积累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说明伤流液中的钾含量和积累量与植株各器官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8.
湖北省棉花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7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湖北省棉花氮肥施用效果及氮肥最佳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棉花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施氮比对照子棉增产131~1 244 kg/hm2,平均增产752 kg/hm2,平均增产率为31.1%。施氮纯利润平均为3 422元/hm2,产投比平均为4.07。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3.20 kg/kg(N)和2.90 kg/kg(N)。根据线性加平台模型,求得湖北省棉花氮肥最佳用量平均为纯N114.0 kg/hm2。  相似文献   
69.
中稻氮磷钾肥的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布置了中稻的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施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稻谷增产量最高达1291kg/hm2,相应增产率为20.0%,纯增收入1073元/hm2;施用钾肥的增产量为676kg/hm2,增产率为10.6%,纯增收入190元/hm2;施用磷肥的增产量为391kg/hm2,增产率为5.9%,纯增收入283元/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中稻最高产量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23、64、126kg/hm2,最佳经济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10、60、70kg/hm2。  相似文献   
70.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以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为主的轻简化栽培模式逐渐受到农民青睐。生产条件和生产体制的变化要求及时相应地调整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免耕、传统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了轻简化栽培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从而为新的生产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