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3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和免耕)的长期定位试验(湖北省武穴市和荆州市)基础上,通过湿筛法测定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的不同粒径(5mm,2~5mm,1~2mm,0.5~1mm,0.25~0.5mm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并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SD)等进行分析,研究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免耕处理均会影响土壤各级团聚体的分布状况,同时其也会增加农田表层(0—20cm)土壤粒径0.25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MWD和GMD值,但是会降低PSD值。其中PSD与粒径0.25mm团聚体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武穴处理相关系数为-0.997,荆州处理相关系数为-0.993),但是MWD和GMD与粒径0.25mm团聚体的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秸秆还田和免耕均会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但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粒径0.25mm团聚体百分含量、MWD和GMD值均高于免耕处理,说明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要优于免耕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措施相结合,土壤结构改良效果最佳。武穴和荆州两地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粒径0.25 mm团聚体百分含量、MWD、GMD和PSD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2.
两种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湖北省武穴市和荆州市的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水旱轮作制度和试验周期下,两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免耕)及配施钾肥对于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农田土壤养分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个地区,0~20 cm土层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且20~40 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在0~20 cm土层土壤中,免耕、秸秆还田以及施用钾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中各养分含量;(2)免耕、秸秆还田以及施用钾肥均能提高0~20 cm土层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且各处理的提高效果不尽相同。但是在20~40 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没有明显规律;(3)秸秆还田能够减小土壤容重(减小5%),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并增强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免耕处理效果却相反,施用钾肥处理的容重和孔隙度没明显变化;(4)秸秆还田和配施钾肥均能够显著增加油菜产量(增产了18%),免耕处理却不然。油菜产量和0~20 cm土壤养分(速效钾、有机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89和0.963)。  相似文献   
123.
不同棉花品种苗期钾效率差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通过营养液培养研究了4个棉花品种苗期在不同钾水平下的生长及钾营养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供试的4个品种钾效率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首先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来,高效品种较低效品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绿素含量在低钾时,各个品种均表现为上部叶高于下部叶;在较高钾水平时,上部叶片与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基本相当。低钾时,植株的茎叶钾含量有大于根部钾含量的趋势。较高钾时,根和叶片的钾含量基本相当,都大于茎的钾含量;愈是低钾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占的百分率愈大,钾素愈向上部转移。效率较高的鄂抗8号钾积累量是效率低的国抗1号的4.31倍,说明高效植物的钾吸收效率高。在较高钾水平时,不同品种钾积累量差距减少。上述结果也说明通过扩大棉花品种的筛选规模,确定合适的钾的筛选浓度,从棉花筛选获得典型的钾高效的基因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4.
湖北省油菜施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试验基础上对湖北省油菜施钾技术进行了研究。这些技术包括:应优先将钾肥施用在缺钾土壤上;钾肥在油菜上以早期施用效果较好;钾肥用量目前以亩施K2O4 ̄8kg较为适宜;钾只有与其他养分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本文并讨论了钾与硼、硫、镁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木薯产量、品质及薯构型的影响,优化木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模式的农艺农机参数。【方法】以我国主栽的机械化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平地模拟机械化种植模式,设等行距(0.8+0.8) m(CK)及宽窄行(1.0+0.5) m(T1)、(1.0+0.6) m(T2)、(1.0+0.7) m(T3)、(1.2+0.4)m(T4)、(1.2+0.5) m(T5)、(1.2+0.6) m(T6)共7种行距配置,于收获期测定薯块产量、薯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薯块性状及薯构型。【结果】1)两年中,T6木薯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均最高,较T1显著增产19.19%~24.89%和19.61%~30.56%。2)T6木薯块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较T1分别明显提高21.38%~31.38%和27.67%~31.51%。3)两年中,T1垂直行向半幅宽均最窄,为19.72~20.50 cm,且薯长均最短,为13.01~14.57 cm。4)当收获单株的垂直行向半幅宽为30.0 cm、深度为25.0 cm时,所有处理均可收获98.50%以上的鲜薯产量,其中T6收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41.79 t/hm2,收获比例为99.42%。【结论】在木薯品种SC205平地机械化种植模式中,推荐(1.2+0.6) m的宽窄行配置,收获机在窄行间的双行作业幅宽为120.0 cm、深度为25.0 cm。  相似文献   
126.
枸溶性钾肥对油菜生长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枸溶性钾肥不同用量对油菜生长及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溶性钾肥能够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并增加土壤钾素含量。施钾量(K2O)为0.75~3.00 g/盆(0.075~0.300 g/kg)时油菜生物量与钾素积累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施钾量为2.25 g/盆时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处理增加70.6%和3.08倍。油菜钾素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升高,而钾肥利用率则相反。油菜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枸溶性钾肥的适宜用量为1.50~2.25 g/盆。在试验条件下,等量钾养分投入时,枸溶性钾肥处理的油菜生物量、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钾素含量均略高于水溶性钾肥处理。从钾的养分供应角度考虑,枸溶性钾肥可以替代水溶性钾肥。  相似文献   
127.
施钾水平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缺钾导致生育期推迟,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绿叶数少、叶面积小,绿色度降低,越冬期昀受冻萎蔫,生长后期易感病菌,子粒产量下降。施钾过量导致油菜株型矮小,绿叶数少,叶面积小,下部叶片呈紫红色,株高和茎粗下降,收获时子粒产量降低。油菜适量施钾时植株生长健壮,绿叶数多,叶面积大,绿色度高,在各生育均保持较高的生物学重量,分枝数、角果数和每荚粒数多,施钾对油菜子产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8.
木薯的薯构型及其对机械收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品种木薯的薯块(块根)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性即薯构型,直接影响机械收获的效果。为探索木薯薯块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性,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了典型木薯品种华南205、南植199和新选048的薯构型,探讨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木薯品种,确定木薯机械化收获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华南205和南植199的薯块空间分布较为适宜机械化收获,单株木薯的最优收获半幅宽为0.0~35.0 cm、收获层深为0.0~25.0 cm,在此条件下,华南205的薯数占比和薯重占比均达到100.0%,南植199达96.0%以上。综合分析,确定木薯收获机的单株木薯半幅收获宽度为35.0 cm、收获深度为25.0 cm,该研究结果可为木薯收获机械的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9.
以33份木薯种质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对其进行反复干旱-复水处理,测定株高、茎径、叶片数量和主根数量,并通过方差、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对其耐旱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33份木薯种质株高、茎径、叶片数量、主根数量的变幅分别为19.5~52.3 cm、3.46~5.90 mm、10.0~17.7片/株、14.0~56.0条/株,试验材料遗传背景丰富,代表性强;土壤含水量与株高、茎径、叶片数量、主根数量相关性均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3份种质分为4类,Ⅳ类仅ZM8316一份种质,其各项表型性状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是Ⅲ类,包括CMR35-22-196、A234、SC5、D346、F709、C381、C322。  相似文献   
130.
湖北省柑桔施肥概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湖北省13个柑桔主产县市111个有代表性柑桔园生产情况和养分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包括化肥和有机肥)样本比例分别为91.9%、86.5%和68.5%,其中有机肥施用比例仅占45.0%.氮(N)、磷(P2O5)、钾(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0.38、0.18和0.13kg/株,其中由化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总投入的78.9%、72.2%和61.5%.施用的N∶P2O5∶K2O比例为1.00∶0.47∶0.34,化肥中三要素比例为1.00∶0.43∶0.27.施肥明显提高柑桔果实产量,施用氮、磷、钾肥的柑桔园比未施的柑桔园增产58.2%、3.4%和49.0%,其中施用有机肥比未施有机肥增产28.9%,化肥中的单项养分氮、磷、钾肥施用分别提高产量46.5%、1.2%和58.3%.每千克养分增产量的顺序为K2O 65.3 kg>N 30.5 kg>P2O5 5.5 kg.叶面施肥也是增加柑桔产量的重要措施,湖北省柑桔园喷施磷酸二氢钾样本比例为35.3%,尿素为23.5%,硼肥和锌肥分别为19.6%和13.7%.湖北省柑桔主产区在柑桔养分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同产区和不同柑桔园的养分投入差距很大,极不均衡;总体而言,N、P、K养分施用量不足,有机肥施用的比例太低,绝对施用量也偏小,N、P、K养分比例不协调,尤其是K肥比例普遍偏低;养分施用分配不适当,在果实膨大期施用的养分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