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甜高粱玉米螟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高粱田内玉米螟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不同药剂对其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甜高粱玉米螟以在1节内或钻过1节为害为主,且主要为害第6~8节。在成熟期,处理1和处理2的株高、生物产量和锤度均显著高于对照,透孔数显著低于对照;处理2的防治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8.77%。在天津甜高粱产区,可在心叶末期,用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拌10倍细炉渣撒入心叶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62.
24株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西和广东剑麻主产区种植基地的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固氮活性测定,获得了24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为5.8742~1765.6590 nmol/(mL.h)。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16S rDNA扩增区约为1500 bp,无太大的长度变异,其系统发育树表明这24株菌株分别属于6个不同的属。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明不同形态的猪卵巢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与脂滴的相关性,以及小檗碱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卵泡型卵巢GV期和黄体型卵巢GV期卵母细胞分别用添加小檗碱的成熟液体外成熟,观察体外成熟效果;用尼罗红染色的方法测定成熟前后的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并观察成熟后各组卵母细胞脂滴的分布.[结果]卵泡型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扩散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高于黄体型卵母细胞(P<0.05),小檗碱(Berberine,Ber)组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扩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极体排出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外成熟后,对照组卵母细胞中脂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组极显著降低(P<0.01),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黄体型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则显著低于卵泡型(P<0.05).猪卵母细胞成熟后的脂滴分布为分散型、外围型和不规则型,卵泡型卵母细胞脂滴主要呈分散分布,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主要呈外围分布,并且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呈不规则分布多于卵泡型.[结论]小檗碱能明显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且卵泡型成熟效果显著好于黄体型;体外成熟后,卵母细胞脂滴逐渐减少,小檗碱组脂滴含量极显著减少,且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减少;猪卵母细胞内脂滴的分布与卵巢所处的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64.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65.
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α- MEM和 D- MEM/ F1 2 基础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 ITS、丙酮酸钠、谷氨酰胺、次黄嘌呤和血清 ,观察了不同基础液对牛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而筛选出较好的组别。在筛选出的基础液组别中添加 3个水平的FSH、L H、E2 ,观察了其对牛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α- MEM和 D- MEM/ F1 2 2种基础液中以α-MEM为好 ,不同的基础培养液组合对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有一定的影响。添加不同水平的激素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也有显著影响。试验初步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液成分为α- MEM ITS(I- 5 m g/ L ,T- 5 mg/ L ,S- 5μg/ L ) 丙酮酸钠(0 .2 3mmol/ L) 谷氨酰胺 (1.5 m mol/ L) 次黄嘌呤 (2 m mol/ L) 血清 (7.5 % ) FSH(0 .2 5 mg/ L) L H(5 IU/m L ) E2 (0 .5 mg/ L )。  相似文献   
66.
对收集的24个芦笋品种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共计获得98个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74个,占总扩增位点数的75.61%。每条引物平均扩增位点数为10个。采用NTSYS2.1软件进行相似系数分析,建立聚类图,在阈值为0.771可以把中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等4个国家的品种区分开来,但是荷兰和美国的品种却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系数分析结果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67.
4种高粱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快速、简单、成本低的高粱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分别使用液氮研磨法、缓冲液研磨法、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这4种方法从高粱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凝胶电泳、SSR分析和SRAP分析检测所提D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采用4种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时的产量相差不大;采用前2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少,纯度高,可进行有效的SRAP-PCR和SSR-PCR,但缓冲液研磨法的SRAP-PCR结果稍差;而采用后两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严重,纯度低,但可进行有效的SSR-PCR。[结论]采用4种方法均可在短时间内提取到足够几十次PCR反应的高粱基因组DNA,液氮研磨法和缓冲液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应用范围更大,而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只能用于对片段较小的目的DNA进行特异性PCR。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采用一步添加防冻剂(10%甘油)、12.5%蔗糖一步细管内脱除甘油,37℃温水快速解冻法,对393枚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优良胚胎做了冷冻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对一步细管内冷冻解冻耐受性存在的差异,为哺乳动物胚胎冷冻和移植提供资料。解冻后体外培养结果表明,晚期桑椹胚(包括致密桑椹胚和致密后桑椹胚两个阶段)的抗冻能力最强,体外发育率致密桑椹胚为80.0%(32/40)、致密后桑椹胚为78.0%(32/41);早期桑椹胚和早期囊胚次之,体外发育率为62.2%(28/45)和66.1%(39/59);囊胚和扩展囊胚的抗冻能力最低,体外发育率仅为51.6%(31/60)和54.5%(18/33)。  相似文献   
69.
基于ISSR对46份芦笋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1条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27条,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82.01%,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7。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60~0.97之间,种质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基于ISSR的聚类分析,将46份芦笋种质分为Pacific Challenger 2、A和B共3大类;而A类又分为purple passion、pacific purple和A1等3个亚类,A1种质是由主要来源于Walker Seed、Limseed、新西兰、加拿大和江西而形成一个紧凑的亚类。同样地,B类也分为Jingpurple No.2、NJ1189、Pacific2000和B1共4个亚类,B1种质主要来源于江西、山东、北京、荷兰、美国和意大利。此结果将促进芦笋种质的优化运用,为芦笋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发掘国内高粱蚜抗性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期为培育抗蚜高粱品种奠定基础.利用SSR标记,分析抗蚜与感蚜组合TAM428×Tx622B的220个F2代单株,采用区间作图法进行高粱抗蚜的QTL分析.结果显示,试材TAM428的抗蚜性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构建了由4个标记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高粱B连锁群上覆盖13.4 cM,检测到1个抗蚜QTL,位于标记Xcup29与Sam61581之间,解释的变异百分比为24.7%.由此可见,研究发现了1个主效QTL控制高粱抗蚜性,其表现为显性和负向加性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