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4篇
  6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5 毫秒
31.
 为了探索魔芋新的育种途径,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照射已萌动花魔芋球茎,栽植后出现矮化、黄化、蕨叶、白化、叶色深绿的性状变异植株。同时,初步得到照射花魔芋半致死剂量LD50为1.5KR。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索魔芋新的育种途径,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照射已萌动花魔芋球茎,栽植后出现矮化、黄化、蕨叶、白化、叶色深绿的性状变异植株。同时,初步得到照射花魔芋半致死剂量LD50为1.5KR。  相似文献   
33.
芸薹属自交不亲和属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SSI),受S位点复等位基因控制。SCR、SRK是自交不亲和的关键因子,花粉产生信号分子SCR,与柱头乳突细胞SRK相互作用,然后进行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传导。近年来在自交不亲和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因子也有所研究,如:ARC1、THL1/THL2、MLPK、EXO70A1等。本文综述了芸薹属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功能分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自交不亲和甘蓝亲和花粉授粉早期差异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蛋白质的角度揭示自交不亲和甘蓝亲和授粉早期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将蛋白质组学方法应用于自交不亲和性甘蓝柱头与亲和花粉互作早期差异蛋白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亲和授粉后3 ~ 5 min与1 h对比,有116个差异蛋白质点,而授粉后1 h与2 h差异不显著。按照特异表达与变化量大的蛋白质点优先原则,初步选取差异点中71个点做质谱分析,鉴定出31个可信差异蛋白质。与亲和授粉后3 ~ 5 min组相比,1 h组中特异表达蛋白质有19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3个。31种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有两种蛋白与前人发现的与花粉管在柱头中生长发育相关蛋白相同,其他29种参与包括胁迫与防御应答在内多种生理过程。对早期差异蛋白中这种“既有促进花粉管发育的蛋白,也有与防御相关蛋白”现象分析表明,花粉管生长性侵入柱头的过程有可能伴随着柱头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5.
采用巢式PCR获得甘蓝SCR的成熟肽编码区,利用同源重组技术首次将其克隆到pGBKT7载体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GBKT7-SCR,结果表明:通过巢式PCR获得了正确的甘蓝SCR成熟肽编码区,并成功构建到pGBKT7诱饵载体中,且转化有诱饵载体的Y2HGold在SD/-Trp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而在SD/-His-Trp和SD/-Trp/X-a-Gal/AbA营养缺陷平板上皆不能生长,说明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且毒性实验也表明,SCR蛋白对酵母没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6.
60Co-γ射线辐射对花魔芋性状影响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魔芋新的育种途径,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照射已萌动花魔芋球茎,栽植后出现矮化、黄化、蕨叶、白化、叶色深绿的性状变异植株。同时,初步得到照射花魔芋半致死剂量LD50为1.5KR。  相似文献   
37.
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腐病和白绢病是魔芋的两种主要病害 ,主要在 6~ 9月流行 ,在我国的各魔芋产区普遍发生 ,危害较重。该文主要介绍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8.
0Co-γ射线辐射后花魔芋对性状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魔芋新的育种途径,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照射已萌动花魔芋球茎,栽植后出现矮化、黄化、蕨叶、白化、叶色深绿的性状变异植株。同时,初步得到照射花魔芋半致死剂量LD50为1.5KR。  相似文献   
39.
Exo70A1是芸薹属作物柱头接受亲和花粉的必需因子,可能参与了干性柱头水分分泌和花粉水合过程。本文从自交不亲和甘蓝A1柱头c DNA中获取了Bo Exo70A1、Bo SEC3、Bo SEC10、Bo SEC15和Bo Exo84基因的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Bo Exo70A1、Bo SEC3、Bo SEC10、Bo SEC15和Bo Exo84基因分别与At Exo70A1、At SEC3A、At SEC10、At SEC15B和At Exo84B基因的c DNA序列高度同源,其编码的5个蛋白均没有信号肽,Bo SEC3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EF-hand钙离子结合结构域。将Bo Exo84蛋白拆分为2个片段(Bo Exo84-N和Bo Exo84-C),并与Bo SEC3、Bo SEC10和Bo SEC15蛋白编码序列一起分别亚克隆至p GADT7质粒,Bo Exo70A1蛋白编码序列亚克隆至p GBKT7质粒,酵母双杂交检测结果表明,Bo Exo70A1蛋白能与Bo SEC3、Bo Exo84-N蛋白互作,但不能与Bo SEC10、Bo SEC15蛋白互作,这为深入探讨Bo Exo70A1蛋白乃至整个胞泌复合体在甘蓝干性柱头接受自花花粉排斥异花花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生长素在结球甘蓝球叶向上、向内自然卷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挖掘重要的影响结球甘蓝叶片卷曲的生长素相关基因,通过对结球甘蓝莲座期叶片与结球期叶片的转录组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6个显著差异表达的生长素相关基因,分别为调控生长素动态平衡的Bo ILL6、Bo ASA1基因,控制极性运输的Bo SF21、Bo PIN4基因,参与信号转导的Bo ARF8、Bo GH3.5基因。对上述6个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分别获得全长c DNA序列,序列分析发现6个基因均含有生长素相关的结构域。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各基因与芜菁的对应基因遗传关系最近,拟南芥次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o ILL6、Bo ASA1与Bo SF21的表达量变化最为显著,结球期叶片相对莲座期叶片的表达量差异均高达12倍以上,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这3个基因可能与结球甘蓝叶片的卷曲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